APP下载

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19-12-22

金融与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和小微传导信贷

■ 本刊特约评论员 宣 宇

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货币政策操作环境更为复杂,为确保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逆周期调节效能。

加快推动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运用,进一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机制,国务院部署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就是要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的渠道,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提高LPR市场化程度,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考虑到本轮物价上涨的供给冲击因素(主要是猪肉主导的食品价格上涨),核心CPI和PPI持续下行,经济面临需求不足的压力增大,实际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同时,完善宏观审慎评估、督促各银行尽快实现新发放贷款运用LPR定价,在确保完成30%、50%、80%三阶段目标要求基础上,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督导,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利率水平。

增强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进一步扩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一方面,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破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资本“双重约束”,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差异化信贷政策和激励相容的监管考核体系,完善和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征信和增信体系建设,疏通“宽货币”到“宽信用”渠道。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商业银行完善普惠性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改进经营理念和优化流程机制,增加有效信贷供给,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预期引导,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信息沟通是中央银行实现预期管理和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出政策措施和实施政策工具时,注重加强市场沟通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提高了政策透明度和促进了公众对货币政策取向的正确理解。在当前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需要更加重视信息沟通渠道的预期引导功能,要更加积极地进行资产价格的预期管理,适时引导市场预期,为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和舆论环境。

加强政策协调,增强政策组合效应。一方面,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深化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三支箭”政策组合,拓宽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强化利率改革、信贷投放、减税降费、债券发行和产业支持等政策协调配合,发挥货币金融、财政和产业等宏观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充分释放各项政策的组合叠加效应。

猜你喜欢

和小微传导信贷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加快破解融资难“最先一公里”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2800亿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河南信用大数据金融平台上线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500 亿元再贷款支持“三农”和小微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