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能源独立带给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思考

2019-12-21中海油能源发展北京分公司林昌荣

中国商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石油能源

中海油能源发展北京分公司 林昌荣

美国能源独立

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43亿吨油当量,对外依存度为20.04%,在原油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11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为4287.2万吨,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增长至72.3%。

美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4.43亿吨油当量,对外依存度只有7.61%。2017年,美国的能源净进口量下降到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5年美国的能源净进口量最高,为7.55亿吨油当量,对外依存度为30.14%。

其实,美国能源行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能源独立”的概念,他称美国应“满足自己的能源需求,而不依赖于任何外国资源”。此后,历届美国政府都将“能源独立”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包括2017年1月24日特朗普签署的“能源独立”行政命令。特朗普称,这是“美国能源生产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从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美国就提出“能源独立”目标,说明石油资源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从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的现实可以看到,石油资源是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谋求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随着石油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突出,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全球能源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

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思考

中国能源安全现在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原油,其不仅决定着经济走向,也决定着地缘政治。在进口依存度已超70%的情况下,一旦海外原油供给中断,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国的安全战略实际上就是原油战略,只要原油安全得到保证,以中国如此大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任何国家都难以动摇其根基,安全战略就有所保证。如果原油战略无法保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战略就没有保证。

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一直基于过去十年来能源价格飙升的事实,既然全球能源供需面发生了变化,那么所谓能源安全战略就有必要重新审视。

过去30年,我国因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可以通过美国主宰的安全能源通路和庞大海外市场获得来自中东的油气供应。那么,随着美国调整中东战略,可能不会再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维护全球能源通道安全上,我国能源外部供应的风险就加大了。所以,对于我国能源安全需要有个全新的全方位的战略思考,下面就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初浅看法。

一是加大我国本土国内的石油产量走独立自主之路。我们要统筹规划,加大国内资源开发力度。我国常规油的探明率只有39%左右,而美国已超过50%;平均采收率为27%,只有美国的一半。天然气无论是勘探还是开发,潜力都相当大。美国非常注重本国资源的开发,能源战略规划十分强调资源接替的重要性。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不开发本国能源资源将难以保障能源安全。

在非常规油气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美国页岩气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整个社会的推动,包括社会意识、管理理念和政策引导等,最重要的是市场机制推动。技术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机制体制问题,不解决创新机制问题,发展新技术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管理机制问题,就无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加速寻找发现我国国内的石油储量,找到新的大油气田。我国不是贫油国家,缺的是理论和技术。中国石油一向是理论先行,找到大庆油田和华北油田,是因为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的陆相沉积学说,突破了海相沉积学说的限制,在陆相地层中找到了大油田,解决了中国的用油问题。今天,我们年青一代要继续进行理论突破。

实现开采技术突破提升。一是深井开采技术,因为我国大油气田埋藏都比较深,不打深井就找不出新的大的新油田;二是水平钻井技术;三是水力压裂技术,只有技术上保持优势,有油才能挖出来。如果这些技术一但有突破,那么,我们的用油也就比较有保障了。

二是通过开发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告诉给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页岩气是贫矿,其生产开发对成本非常敏感,支撑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需要整个体系具有很高的效率。美国是经济运行效率最高的国家,故大规模页岩气开发只发生在美国。

鉴于我国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地理条件,在当今开发技术条件下,目前不宜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天然气最重要的用途是发电和供热,因此,天然气对煤炭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

三是加强国际石油资源开发合作,努力培养战略复合型人才。能源安全战略既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多方位地思考能源问题应该是一种必然选择。中国海外石油资源开发战略被通俗地称之为“走出去”战略。其实,我国早就已经“走出去”了,但是,为什么在许多方面都不尽如人意,或做得很不好呢?尤其是在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经验方面。国际上能源缺乏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本国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不但占据了世界较好的能源资源与市场,而且也获得了管理经验和大批经验丰富的人才。目前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种种麻烦也说明了在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经验方面的不足。

从总体上看,对长期发展战略还是缺乏整体规划,战略目标不很明确,各大石油公司基本上是各行其事。“走出去”主攻方向在哪儿,区域优选,上下游联动,各企业之间如何做到互相支持,发挥整体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海外项目经营效益,保证海外投资安全,宏观协调还不够。长规划、短安排,把全社会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我国的能源安全才会有可靠的保障。

换一个角度思考,除了“走出去”外,我国海外石油资源开发战略应当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能源的“引进来”,即由中国提供市场、外国保障能源供应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在美国已经实行几十年了。中国现成的实例是——中国政府同意由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共同控股在广东省投资建设50亿美元的炼油及石化项目,科威特保证向中国的原油出口;沙特阿美也与中石化共同控股,在福建建成了一个炼化合资企业,还准备在青岛建设合资炼油厂……所有这些路子,我们都可以走得更远。

“引进来”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对于能源生产国来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强劲持续的能源需求将为其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还可以帮助其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过重依赖。而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则可以从能源产出国获取长期稳定的能源供给,从而缓解因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所造成的困扰。相比于“走出去”,“引进来”模式不会触及各方面对能源问题的敏感,同时还可以避免许多海外能源资产并购中的种种麻烦。因此,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制度上,“引进来”都对我国能源企业有利,该种模式可能是我国获得能源资源更为有效的途径。同样是能源进口,“引进来”模式将能源进口与产出国的利益绑在一起,因而更加安全。

对于我国来说,从目前的情况看,能源战略的“走出去”还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和经验积累,“引进来”可能比“走出去”更有效、更安全。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将“引进来”纳入中国的整体能源战略,而不是能源企业自己的发展战略,也就是政府如何在政策上更积极地支持“引进来”。

四是深化改革上游能源国有化适当开放下游以下养上。石油公司国有化的重要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是在人们从长期的石油生产实践中认识到的,是客观规律的要求。我们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有关国家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强力收回民企石油公司为俄罗斯掌控的石油公司,就可以知道其重要性之所在了。

在经历过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西方各国普遍强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普遍感受到过去那种把一国的石油生产、供应、提炼和销售等活动主要用少数一体化的大跨国石油公司主宰的做法已经不能再适应新的形势了。这些公司,即使是在本国注册甚至是本国政府在其中拥有大量股份的公司,但由于他们在世界各国有着错综复杂的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在关键时刻往往也并不是能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因此,西方各国普遍大幅度地修改了各自的石油政策,大大加强了对本国的石油资源、生产、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加强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这期间,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丹麦、挪威、马来西亚、苏联等国纷纷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到20世纪末先后诞生了100多家国家石油公司。

当然,也可以有条件适当地让民企都进入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关键在于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要有制度保障,做到有序开发、科学发展,在当前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不能完全开放油气资源上游勘探作业,适当开放下游油气市场是可以的。

凡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一定要达到国有化或垄断的高度。在能源和粮食领域,应强化国有化,防止战略产业落入私企外企之手。

六是抓紧时间买油增加石油储备。我国与美国相比能源储备很少,社会承受能力更低。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便宜,这本是我国能源独立的基础,但面对巨大的能源需求增量和低碳发展的要求,降低煤炭消费比重的任务较重,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实现能源独立对于任何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而言,都非常困难,对我国来说难度更大。除了长远的节流之外,增加国内的石油产量,积极探索海洋、尤其是深海油气开发,也要通过买油增加石油储备。

低价的时候买油,签长期定价的合同,增加石油储备。世界油价,涨久必跌,跌久必涨,这次石油战争之后,估计油价将进入一个新的涨价通道,那时可就不便宜了。现在尽量多买油。毕竟中东的油开采成本最低、最便宜,质量也好,比中国自己开采的都便宜。近年来,厄尔尼诺爆发,历史规律称,厄尔尼诺爆发必与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同步。目前石油价格、有色价格、粮食价格、各类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严重低迷状态,这是与规律不符的极不正常现象。短期之内,必然会纠偏,必将出现一个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局面。这个低油价、低粮价、低有色金属价格的时段,最多也就是两三年。

六是增加黄金储备以应对国际风云突变之需。众所周知,黄金从古至今一直代表着一种信用,代表着一种“恒定”。所以,多年来笔者在不同演讲场合一直呼吁我国可以多增加些黄金储备。

笔者虽然不是经济专业出身,但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一直都很感兴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朝代,当纸币(现在世界通用的都是纸币)信用不够完善、不具备大家普遍能够接受和储藏功能的纸币的时候,或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失去原动力,其寿命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些纸币都会遭到抛弃,迟早都会进入历史。而一旦这种纸币的信用崩溃,社会的基础就崩溃了。所以,就需要回归价值更稳定的另种货币上,即就是需要依靠比较恒定的货币来治理,以维系社会信用机制的正常运转。所以,金本位回归是一种必然,因为最终这些信用社会必须要回归到以恒定的信用为基础之上,这是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基础。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石油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石油PK太阳能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