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应用价值

2019-12-20杨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杨蕾

摘 要 对分课堂契合新生代大学生自我探索需求,更多地关注学生知识内化、个性认知和情感建构的能力,有助于生成性知识自我建构能力的习得,可使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发生结构性变革,促进师生交互的落地和个性化培养目标的极大实现,有望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关键词 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在新的形势下,要认真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可见,应对新时代对思政理论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现实困境

1.1知识单向传播为主,缺乏真正的交互

思政理论课传统教学目前多为大班教学,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不可能真正深入,课堂时间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甚至做到照顾大多数学生都困难。因而导致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很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更无法精准把握教学效果。因而,在传统思政理论课的课堂,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往往流于形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探索在思政理论课传统课堂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2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由于大班教学,班级人数都在80-100左右了,以往的一些反响较好的翻转课堂等教学创新应用用高校思政理论课大班教学往往很难推进,因为即便是教学改革后增加了很多交互环节,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仍然会受到教学模式和班级人数的限制,无法做到细致周到。且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课余分配的时间精力等因素。于是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教师花了很多的心血,而教学改革却举步维艰。

1.3仍侧重于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很难实现

高校思政理论课传统课堂一般都是当堂讲授新内容,不可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吸收消化知识的时间,因而学生课堂上忙于理解和记忆新知识,没有精力再去参与到课堂与老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费尽心思组织课堂交互式活动却收效甚微的原因。老师们课后花了很多心血去设计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但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堂依然是学生公认的最枯燥无味的课堂之一。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互动热情欠缺,课堂互动当然不会有实质性的推动了,课堂实质上仍是教师主导,或者说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在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不能真正參与到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其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能力培养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

1.4学生课后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备课压力巨大

与国外高等教育不同的是,国内各高校各专业学生每学期所选课程都比较多,学生的课业任务繁重,课余时间要完成的课程任务也比较多。学生往往都采取把课程按他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分类对待,对于思政理论课,学生一般都当作是不重要的公共课来对待,这使得思政课课外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即便以作用的形式收上来了,也会发现一个班级里认真对待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这使得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只能更多地依赖课堂时间。也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又回过头来把精力放在课堂的讲授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要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尽可能地吸引新生代学生的注意力,这就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巨大的压力,课堂教学的任务繁重,把理论讲活讲透的难度非常大。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2.1切合新时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是00后新生代大学生了,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伴随各种电子产品,对网络的介入有可能比教师还要多。从成长历程上看,他们比以往任何一届学生都要个性鲜明、视野开阔,也具有更加鲜明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同时他们包容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乐于展现自我;但也厌恶各种说教、讨厌被束缚。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课程,要想让大学生愉快地接受课程所传播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其课程模式必须尊重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把课堂一分为二,时间一半给老师,一半分配给学生,既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讲授更多地侧重于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精力更多地花在重难点问题的研究上,对于学生可以自我习得的部分不细挖,这就有助于课堂单向知识传输的环节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而学生赋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性,确保了学生中心地位的增强,也给了他们更加宽松和自由的自我探索空间,符合新生代的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有助于调动他们课堂参与的热情。

2.2没有额外增加师生负担

对分课堂的改革首先可以降低教师的备课负担,教师不需要在教学目标之外千方百计去寻找能吸引学生的素材,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劳作。教师可以将更多地精力放在核心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知识能力的培养上,在课堂上也可以把关注点从吸引学生转向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需求。

而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是有教师课堂教学所给出的知识体系去引导的,教师课堂上已经帮助学生整合了思维,建构起完整有序的知识结构,学生课后只需从所学知识框架中去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学习。因为是有清晰目标所指引的,所以学生的课后学习不会茫然而杂乱,可以有效规避碎片化的知识,学习效果会大幅提升。

2.3有助于提升考核评价的准确度

有别于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增加了过程性考核的比重,通过学习全过程的考核包括课后作业、学习笔记、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多个环节,将考核分散并贯穿于整个学期。学生可以根据日常反馈与考核结果自行安排课后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则可以通过与学生多次的课堂互动及作业反馈,对学生的平时投入和学习效果也能有更加客观、稳定和公正的评价。在确保思政理论课过程考核准确度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全部忘干净”的现象,从而提升了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应用价值

3.1思政理论课大班教学的现实状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包含三个基本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为教师讲授,该环节为单向知识传输环节,由教师搭建所授知识的基本框架,重点突出,难点深入,带领学生了解该部分学习的基本知识体系;第二个环节为学生内化吸收,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课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结合教师所留作业,完成该部分细节内容和知识的拓展及个性创新部分;第三个环节为课堂讨论,此环节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一个个小组,小组人数可以根据班级大小和专题内容来定。

讲授环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重难点内容,而内化环节和讨论环节全体学生又能同时参与其中,这就在现有大班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全过程。因此,对分课堂能够适用于思政课大班教学的现实状况。

3.2解放了高校思政课堂,有助于建立更为积极的师生关系

相较于思政理论课传统课堂,对分课堂的授课时间明显缩短,这首先降低了对学生专注力时间的要求,学生不需要持续两个小时来集中注意力,只要在教师搭建知识框架的时候集中精力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可以了,这有助于合作性学习的推进;其次,教师课堂呈示的是知识的框架和脉络,把具体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精彩,这有助于学生个性活力和内在潜力的发挥,有助于推进个性化学习;第三,对分课堂激发了學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释放了学生课堂活力,那么相应地也使得教师必须及时全面地提高知识水平,有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对分课堂建立起的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变革的是教学过程,激发的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建立起的是更为积极的师生关系,最终提升的是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的吸引力。

3.3有助于实现能力培养的育人目标

对分课堂将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的时间错开,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理解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地将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内化、延伸,在课堂上通过知识的碰撞使得学习向纵深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更多地倾向于过程化、个性化、合作化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学思用贯通,探索性思维和验证性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也有助于知信行统一,高校思政理论课育人目标可望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GH19240;本文为2018年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201820。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科学出版社,2017.

[2] 邵运文.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科,2019(03).

[3] 吴爱萍.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