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奠定了中国现代数学基础的“第一个吃番薯的人”

2019-12-20高山

世界文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徐光启利玛窦番薯

高山

他是读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中国古代官员,从骨子里深受统治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学说的浸润,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未曾有过接触,更不用说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自从在南京结识了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后,他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和这位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西方数学的许多学术名词,是由他翻译成中国词汇的。在中国词汇中,“几何”一词的原意只是“短暂”和“有限”;从他开始,“几何”一词成为一个数学专业学术名词。他是中国数学学科的真正奠基人。不仅如此,他还在农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军事学也颇有研究。有学者称:说这个人是科学家其实贬低了他,他比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都要伟大。

这个人,与现代中国第一大都会——上海的一个中心城区名称颇有渊源:徐汇区,这个上海最繁华的中心城区之一,就是因为他的家族在这里居住而得名;就连上海这个中国经济之都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也与他密切相关。

他就是中国科技史上被称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第一人”的徐光启。和他一起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意大利传教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利玛窦。

徐光启出生于明嘉靖年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上海县法华汇人(今上海市)。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年),时年38岁的徐光启在南京与利玛窦结识。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接受了教会的洗礼。利玛窦这位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传教士,非常懂得在中国这个儒家思想统治严密的东方古老国度中,如何把西方的宗教渗透进来。他的一个法宝,就是入乡随俗,穿中国士大夫服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然后与士大夫阶层交往。徐光启与利玛窦结识后,被他所讲述的西方科学技术深深吸引。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在42岁时考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被选为庶吉士。之后两年,他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万历三十五年,他的父亲在北京去世,在按大明律回乡丁忧守制期间,他没有只是闭门读书,而是一边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编纂整理数学文献,完成了《测量异同》《勾股义》等著述,一边做着另一件对大明王朝乃至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培育番薯。他还根据自己的培育实践,写出了《甘薯疏》《芜菁疏》《种棉花法》《代园种竹图说》等农学著作。

说他培育番薯有着重大意义,是因为在明朝早期,中国人口在5000万左右,而明代以前的历朝历代,人口数量也没有超过1亿;但是到了明中晚期,虽然经历了小冰河期,灾害频发,人口却激增到1.5亿左右。正是来自美洲的玉米和番薯在中国境内大面积引种,解决了巨量人口的吃饭问题,导致中国人口爆增。而徐光启就是第一个在高纬度地区试种番薯并取得成功的人,被后人称为“第一个吃番薯的人”。

番薯在中国北方又叫地瓜,原产地美洲,16世纪由殖民美洲的西班牙人经海上丝绸之路引种到南亚的菲律宾,后经中国台湾传入福建地区。当时的人们认为番薯是热带植物,只适合在低纬度的热带种植,不可能在纬度相对高的长江流域以及更高纬度的北方生长。徐光启在家丁忧守制三年,他多次让人从福建带来番薯,在家乡进行试种。在经历了霉烂、冻死等一次次失败后,徐光启经过反复实验和改进种植方法,终于将番薯在上海一带种植成功。他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种植和留种方法,称之为“松江法”;还创造性地想出了用地窖储藏的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在沿用。这些种植、留种和储藏方法,使番薯在上海、山东、河北甚至东北地区的种植都获得了成功。番薯亩产产量高,营养丰富,可充作主食口粮,大面积种植解决了历朝历代没有解决的大规模人口的吃饭问题,使得中国人口在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1亿大关。

几年后,徐光启辞官来到天津,在南郊开垦了大片的盐碱地试种水稻,在旱地种水稻又获得成功。

徐光启将自己的农业生产实践进行总结,又写出了多部农业学术著作,包括《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后来又完成了《崇祯历书》的编订工作。徐光启还研究天文学和军用火炮制造,他制造的红衣大炮被大将袁崇焕在守宁远的战役中使用。在天启六年(1626年)的宁远大捷中,红衣大炮发射的炮弹击中后金首领努尔哈赤,致其重伤不治而亡。

徐光启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官至礼部尚书,成为“正部级”一品大员。他过世后,崇祯皇帝还“辍朝一日”以示哀悼。他的灵柩运回上海老家安葬,他的子孙陆续搬到他的安葬地居住,这个地方成为他的家族世代汇居之地,于是始称徐家汇,现在的徐汇区也因此而得名。他死后由朝廷追封加谥,而他的墓前还有教会立的拉丁碑铭。

可以说,徐光启的一生是致力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生,他对中西方文化兼学并容的思想和性格品质,也为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奠定了基因。因此,有学者称他为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个上海人”。

猜你喜欢

徐光启利玛窦番薯
不只是甜蜜的番薯
番薯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利玛窦伦理哲学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证
利玛窦、德里格与钱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乐家
从利玛窦与“天主教三柱石”交往看中西文化交流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烤番薯
试论徐光启对明代科学逻辑的新构建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
徐光启的军事改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