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拓展课——演讲与口才中的应用

2019-12-20李振英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口才图式理论图式

【摘要】提高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及英语表现力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对图式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深化它在大学英语改革拓展课-演讲与口才中的习得机制,且将其运用于口语口才教学中,探讨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来提高口语表达和口才表现。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李振英(1978-),女,汉族,湖南工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西方文化比较及教学法。

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英语口语口才技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口语与口才的表现是成功通过多项考试和获取机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高校英语教育培养中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笔者在所在大学担任英语专任教师多年,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做了跟踪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75.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口语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實际需求,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亟待提升提升。本文将图式理论作为指导,培养学生对语言输出信息处理上的有效科学的构建,实现流畅地道的口语输出的图式框架。

一、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schema) 这个词来自希腊语,是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术语,这个概念在1781年首先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 提出。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 发展了图式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他认为, 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储存在学习者大脑中的一种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学习者知识库吸收新信息的过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 对这一理论进行发展并将其完整系统化。他把图式理论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是.“系统深入地探讨长时记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的一种理论模式。”尽管不同学科领域对图式的理解和视角各不相同,我们仍不难得出图式是人的大脑将新事物与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组织起来的一种表征知识的单位。图式就是 人脑中存在的抽象的知识结构,由空位(slo)组成。填充空位的过程是图式具体化的过程,当某一个图式的空位被填充,这个图式就被激活了。鲁梅哈特认为理解就是选择能够说明输入信息的图式与变量约束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在语篇理解过程中,首先要输入定的信息,然后阅读者在大脑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这些信息图式找到后,说明已经激活或建构了合适的图式,文章即被有效地理解。

图式理论强调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活动依赖于大脑中先前具备的知识结构。图式理论将阅读的过程理解为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是学生口语口才的前期必要贮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现有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其有效理解文章信息,并进行阅读理解。同时,随着学生不断对篇章的解码,进而对理解的信息进行修正和丰富。由此可见语言水平相同的读者,信息储备越多,图式知识越丰富,其理解和记忆力越强,进而口语口才的表现越流畅,准确。

图式有三种类型:语言图式 linguistic sche-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语言图式是学生关于篇章的词汇、语法、句法和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是读者掌握语言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篇理解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当语言知识积累有限时,如阅读材料中遇到大量的生词以及复杂的句式时,图式就无法对信息进行解码,理解语篇就十分困难,这就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口语输出与口才表现了。因此,在英语演讲与口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系统。形式图式是指关于不同文章的篇章结构与体裁方面的知识,例如小说、法律文章、 政论文章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有研究表明(Urgabant,1984),以时间顺序为结构的叙述文和单向性结构的描述文比起其他结构顺序的课文更容易回忆。这说明对文章结构的了解无疑能增加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吸收。因此,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掌握文章的形式图式来识别主题内容和文章结构。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要指导学生将已有的语篇知识有效地激活相关形式图式,从而在阅读中掌握文章大意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形成正确的理解。内容图式是指读者的与阅读材料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它还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内容图式能直接影响学生对主题的解读,在阅读理解中作用尤为突出。据图式论的观点,学生脑中的内容图式越丰富,阅读时对文章意义的正确理解读率就越高。例如:演讲与口才教学包括克服怯场、选题立意、分析听众、论证观点、撰写讲稿、巧用语言和传播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这都需要学生建立丰富而强大的图式系统给予支持,更具体地说,在“选题立意”这章的学习中需要积极启动学生的图式系统,教师将有关背景文化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呢,让他们在课后充分利用现代的各种传媒方式如:报纸、书籍、网络等去查阅。也可以指导大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完成,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地输入,完善学生大脑中的图式系统,才能做出准确而有意义的选题。做到有题可选,有题优选,简言之,当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有储备时,理解程度也会较高。所以建立丰富的背景知识体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语言知识的储备,还可以帮助学生解码信息,深化意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为流畅的语言输出提供良好基础。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高夫(p.B. Gough) 的自下而上模式(botom- upmodel),它指从最小的文字单位起始(音素、词素、词语等),通过译码而确立文字的意义,然后对脑海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现实的预测加以修正,得出正确的解释。因此,在传统的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直遵循先讲授单词,然后逐句讲解短语和语法,再做练习题的这种模式。但学者们对这个模式有很大的争议,认为它是假定阅读是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意义的单- -过程。然而很 多的研究发现,阅读过程中读者脑中已有的知识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传统教学效率低下并且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由于强调精确地阅读而忽略阅读速度;太注重字句而忽视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等。二 是哥德曼(K.s.Goodman)的自上而下模式(top一down model),它指从高层信息出发,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文章进行推测或假设,然后依文字层层向下推进,对预测或假设加以确证。哥 德曼认为阅读是一种不断猜测和证实的过程,是读者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边推断边验证的过程。哥德曼的理论模式强调读者已有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阅读材料本身没有意义,它只是提供少量的提示,有 效的阅读并不是要逐字逐句地辨认材料中字句,而是使读者能够预测文章中的内容。但是这种模式走入了一个极端,就是过于强调阅读的自,上而下过程,从而忽视了自下而上的过程。这在快速阅读的教学中是一个很大的突破。然而, 这种模式对教学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忽视了学习者在阅读教学中对知识的积累。三是鲁姆哈特(D. E. Rumellhar)的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他吸取研究领域中最新的成果,认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鲁姆哈特在原有高夫和哥德曼的基础上提出阅读理解是视觉信息和读者脑中已有的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演讲与口才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演讲与口才要求学生具备较丰富的阅读储备英语听力能力和英语 我们知道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 对所读篇章进行解码,激活他们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引导学生完成语篇理解并积极建构新的图式。

1.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内容图式,高效奠定丰富的阅读基础,为良好的口语表达做准备。内容图式体现着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熟练程度。如果学生 对某一主题的内容图式缺乏积累,就会对文章有效理解造成阻碍并且对下一环节的语言输出造成影响。因此, 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内容图式是训练口语口才的第一要素。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着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量全面地引进西方文化知识和背景,比如哲学与宗教、风俗与礼仪、 文学、历史与政治等背景知识。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之前,先将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本国家的文化背景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进行比较记忆,以便将相关图式在大脑中储存起来,之后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激活相应图式,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解,同时学生根据阅读获得更多的图式知识,之前相关的图式被新的图式所强化、修改进而取代,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从而达到语言顺利输出的目标。

充分利用图式的预测作用,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图式并推断语篇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当某一个图式被确定,就可以假定这个图式中的空位与大脑中的经验相符。因此,为了减少学生在内容理解上出现的障碍,在阅读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激活他们大脑中的图式,并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模式来推断预测文章内容。教学形 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采用幻灯片、录像、关键词提示、图片等方式,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式并帮助其创建新的图式,最终提高阅读效果。

2.图式理论与演讲表达。演讲与口才主要训练学生说什么和怎么说。根据图式理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由三种图式构成,分别为言语、内容、和架构一层次图式。

(1)言语层次图式,语言图式最小的图式单位。学生首先将要表达的词汇输入大脑,然后才是句子,再调用内容图式来构建较高层次的语言框架。

(2)内容层次图式 ,在大脑语言神经的末梢,输出者将欲表达的信息和大脑中已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启动内容图式的分析择优能力且保存。

(3)结构层次图式,语言和内容层次的解读,主要完成输出者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那么最高层次就是对口语话题的图式分解和整合,完成两者的衔接和过渡。

另外,演讲者语言输出的过程还要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经多方面整合达到流畅、地道、优美的表达。

总之,与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不同,基于图式理论的演讲与口才教学模式突出了语言输入的重要性,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影响,外语教学也逐渐以教师为课堂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下降。相反,這种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图式理论的口语教学模式也是如此,更加突显了教师在口语课题输入阶段的重要作用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输入方式,以激发和丰富学生的图式知识,指导口语输出。

教师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丰富的图式知识,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去激活并强化这些图式。如果 没能做到大脑中的图式激活,那么就不能对已的阅读的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和理解。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指导阅读要有质有量且深入具体,分类整理文章题材和格式,然后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通过预先讲解相关的阅读知识,指导学生建立相关图式,然后通过该种文章不断强化相应的图式。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完善总结文章格式以及语法、语篇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图式知识系统对文章的意图进行理解预测、解读,从而完成自主阅读过程和新图式建立过程。尤其是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再和学生一起讨论及提供给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的中西方背景知识,然后再要求学生并进行比较得出总结报告,从而扩大其知识面,通过关键词提示以及寻找文中表达作者态度的词汇来推测作者意图,从而达到快速理解的目的。

也有效利用了图式构建为流利的语言输出表达提供了有利条件,图式理论是研究知识输入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的一种学习理论。 只有在图式被激活之后,外界输入的知识才能被有效地学习和理解。另外,语境对英语口语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那么,教师在口语课堂中尽可能营造真实的语境如:根据课堂中不同的主题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不同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模拟法庭、辩论、即兴演讲等。都是提高口语口才能力的实践方式 。

大学英语演讲与口才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图式知识建立,并不断激活和强化图式,从而更好地积累和丰富学生的阅读贮备,为流畅、优美的英语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演讲与口才教学模式中输入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准确把握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输入与输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口才技能。

参考文献:

[1]Bartlett,F.C.Remembering [M]. Cambridge ,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45.

[2]Rumelhart, D. 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C]. //In: R. J. Spiro, B. C. Bruce & W. F. Brewer(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980.33 -58.

[3]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153.

[4]张建文.图式理论对ESP阅读教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8):260.

[5]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J].外语界,1995,(2):6.

[6]赵慧敏.图式理论在大学英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医学院学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口才图式理论图式
哲理漫画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领导口才是练出来的》
语言就是力量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