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芩联合莫匹罗星治疗慢性创面的应用研究

2019-12-20王丽华刘之川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细菌性造模换药

王丽华,刘之川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救部,重庆 400010

细菌生物膜(Biofilm,BF)是导致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清除创面BF是当前慢性创面治疗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体外研究表明,黄芩可能通过抑制BF的生成,提高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慢性难愈创面的优势菌[2]。因此,该研究于2016年7月—2019年3月取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12只,通过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致病的慢性创面动物模型进行相关实验,评价黄芩联合莫匹罗星对慢性创面金葡菌BF的清除作用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12只,体重168~245 g,平均(203.45±22.16)g,购置于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方法

①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33)标准菌液[3]。

②建立动物造模。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12只,制成大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慢性创面模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创面BF形态[4]。

③分组及处理。造模成功后行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8只。A组用浸有 l mL黄芩+莫匹罗星混合液换药;B组用浸有l mL黄芩液换药;C组用浸有l mL莫匹罗星液换药;D组用浸有l mL生理盐水换药。各组大鼠换药后,均用三层无菌纱布覆盖,外套自制钢丝网罩固定,同样方法每日换药1次[5]。

1.3 观察指标

1.3.1 创面愈合时间即用药起至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6]。

1.3.2 创面愈合率 于用药后第 1、4、7、10、14、21 及 28 天,测定各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大鼠造模时创面面积-用药后第n天创面面积)/造模时创面面积×100%[7]。

1.3.3 创面组织细菌性检测 于用药后第 1、4、7、10、14、21及28天,同时各组随机选取 4只大鼠处死,取痂下组织行菌量测定[8]。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时间

在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上,A组短于B组、C组、D组(t=7.384、6.935、8.556,P<0.05);B 组、C 组短于 D 组 (t=7.305、7.552,P<0.05)。 见表 1。

表 1 4 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比较[(±s),d]

表 1 4 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比较[(±s),d]

组别创面愈合时间A(n=28)14.27±1.55 B(n=28)19.85±1.86 C(n=28)19.92±1.74 D(n=28)24.17±1.52

2.2 创面愈合率

在用药后第4、7、10及14天,在平均创面愈合率上,A 组大于 B 组、C 组、D 组 (t=7.375、8.225、7.112,P<0.05),B 组、C 组大于 D 组(t=7.204、7.114,P<0.05)。 见表 2。

表2 用药后不同时间段4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比较(±s)

表2 用药后不同时间段4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比较(±s)

组别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第14天 第21天 第28天A(n=28)8.43±0.2432.15±3.1647.26±4.2173.21±6.2095.24±8.15100100 B(n=28)8.26±0.2620.18±2.1120.52±2.3550.63±7.3172.18±6.3396.38±2.1998.45±1.12 C(n=28)8.41±0.3321.04±2.0621.56±2.4152.35±8.1471.56±5.9195.67±2.3598.32±1.06 D(n=28)8.19±0.2615.47±1.1814.67±1.6834.26±2.6650.46±3.8190.27±3.5497.23±1.15

2.3 创面组织细菌性检测

在用药后第4、7、10、14天,在平均创面痂下组织菌量上,A 组小于 B 组、C 组、D 组 (t=8.284、7.551、8.112,P<0.05),且 B 组、C 组小于 D 组(t=7.025、7.437,P<0.05)。 见表3。

表3 用药后不同时间段4组大鼠创面组织细菌性检测结果比较(±s)

表3 用药后不同时间段4组大鼠创面组织细菌性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第14天 第21天 第28天A(n=28)3.41±0.384.15±0.263.66±0.312.90±0.152.43±0.171.83±0.151.75±0.12 B(n=28)3.37±0.355.12±0.284.71±0.273.76±0.183.42±0.192.20±0.151.92±0.14 C(n=28)3.40±0.325.15±0.254.55±0.293.77±0.183.45±0.172.18±0.161.94±0.16 D(n=28)3.36±0.365.20±0.315.72±0.304.41±0.234.14±0.232.20±0.192.03±0.15

3 讨论

①该研究结果显示,在用药后第4、7、10、14天,A组平均创面痂下组织菌量 (4.15±0.26)、(3.66±0.31)、(2.90±0.15)、(2.43±0.17)小于 B 组、C 组、D 组(P<0.05)。 黄芩可抑制BF的形成[9],莫匹罗星为局部外用抗生素,二者联合可有效提高莫匹罗星的抗菌活性,进而提高抗菌效果[10]。

②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上,A组(14.27±1.55)d 短于 B 组(19.85±1.86)d、C 组(19.92±1.74)d、D组(24.17±1.52)d(P<0.05);在用药后第 4、7、10 及 14 天,A组平均创面愈合率 (32.15±3.16)、(47.26±4.21)、(73.21±6.20)、(95.24±8.15)大于 B 组、C 组、D 组(P<0.05),即黄芩联合莫匹罗星治疗慢性创面可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创面愈合疗效[11-12]。沈胡刚等[13]探讨了黄芩油膏对增生性瘢痕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创面修复的疗效,治疗组采用黄芩油膏涂抹创面,对照组采用金霉素眼膏涂抹创面,结果证实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指数(1.16±0.32)、最后的创面愈合时间(8.23±2.78)、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2.23±1.3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黄芩联合莫匹罗星治疗慢性创面可有效减少创面痂下组织菌量,进而提高创面愈合率,加快创面愈合进程,提高整体疗效。

猜你喜欢

细菌性造模换药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