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研究

2019-12-20刘艳丁玲岩李秀征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电图常规冠心病

刘艳,丁玲岩,李秀征

滨州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室,山东滨州 251700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主要指的是,通过心脏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实施检测之后,表明有心肌缺血情况的存在,并且在临床上面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这类疾病发生几率不断增多,因为在发作时候的症状不显著,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因而不及时进行就诊,会耽误治疗时间,致使更为严重疾病发生,例如心绞痛等,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4]。了解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对其实施相应的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该次就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就诊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讨心电图检查对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在该院进行就诊的该院进行就诊的冠心病疾病并未明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男性有22例,女性有18例,年龄均在4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6±8.4)岁。观察组男性有21例,女性有19例,年龄均在 43~7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8.0)岁。 两组之间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人员的监测结果均通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监测心电图环境,心电图室内环境要高于18℃,将心电图电源线连接,再对即将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对患者紧张心理进行密切观察,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紧张感,检查的时候要让患者充分的休息,放松患者的肢体,解开患者的上衣,维持患者平稳呼吸。患者在休息30 min之后,在患者静息状态下,每分钟采用监测仪器对心电进行连续记录,10 mm/mv增益,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测,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器实施监测,患者平卧体位,然后实施导联动态二十四小时心电图监测,主要是连接相应通道CM5等。患者实施心电图监测的时候,可以进行正常日常活动。等到患者监测完之后,直接将心电图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的分析系统当中,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临床医生再按照监测的资料实施诊断[5-6]。

1.3 观察指标

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监测方式的临床确诊率。确诊率=确诊例数/总例数×100.0%。对两组患者的PNN50指标进行观察 (两组患者在检查之前的PNN50指标相近),PNN50属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一种,所代表的是R-R期间和平均R-R期间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检测结果准确度要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情况分析[n(%)]

观察两组患者经心电图检查的指标变化情况,检验方式不相同,心率变异指标变化也不相同。观察组患者PNN50%指标为 (9.3±4.8),常规组患者PNN50%指标为(16.8±6.9),观察组低于常规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P<0.05)。

3 讨论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主要是冠心病疾病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通过检查之后,发现有显著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当这类疾病出现之后,并不能够及时实施诊断与治疗,延误了最佳治疗的时间,伴随病情不断发展,则会出现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疾病,再次治疗的风险性会随之增加,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相关的研究显示[7-10],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没有显著症状原因主要是患者的敏感度相对较差,传感通路受到阻滞,心肌缺血时间性对较短。在临床当中,检查这类疾病主要是使用心电图检查、动脉造影检查与心脏彩超等检查方式,该文主要是使用心电图进行监测,观察临床诊断效果[11-15]。

心电图的检测方式主要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疾病的诊断均具备较好的临床诊断作用。采用的原理主要是按照心电图扫描仪器按照数据图形方式呈现出患者心脏起搏点、心室、心房射血变化情况,采用兴奋性引发生物电实施转化[16-19]。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监测,能够有效弥补常规心电图监测所存在缺陷,经过对患者日常的活动状态使用携带记录仪器进行监测,对患者二十四小时之内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并没有任何的创伤性。郭冰等人[20]的研究显示,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研究组患者其诊断有效率72.06%要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方式57.35%,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测结果准确度(97.5%)要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72.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上的研究结果相符。另外,在心率变异情况方面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率要显著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PNN50%指标为 (9.3±4.8),常规组患者PNN50%指标为(16.8±6.9)。说明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准确度要高于常规心电图,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提高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临床诊断效果显著,能够给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根据,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

猜你喜欢

心电图常规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常规之外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警惕冠心病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