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化两型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对接 区域产业发展建设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9-12-20翦象虹黄丽娟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经管类院校人才

翦象虹 黄丽娟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越来越快,国外大量先进技术以及理念涌入国内为我国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国内市场环境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响应“四化两型”发展方针,国内职业院校纷纷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育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新时期金融类人才综合素养,为工商企业等输送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有用人才,确保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可以及时适应社会变化趋势,同时也可以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实力。

一、“四化两型”具体内容

十八大会议上着重提出了“四化两型”这一理念,并将其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具体而言,“四化两型”主要是指,力促地方社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化以及城镇化发展,经济构建环境和谐以及资源节约型的新型社会。就国家层面而言,“四化两型”是我国以及政府部门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时代对于社会的根本性需求。对于地方高职院校而言,唯有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四化两型”发展道路,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职院校优秀人才与社会更好融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当地持续输送有价值的人才,提升地方就业水平。

二、高职经管类专业潜在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省开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地政府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教育事业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但就2008年数据为例,当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数占比全省高等教育人才近60%。不难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湖南省教育绝大部分份额,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些年为响应中央号召,湖南省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四化两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因此不可避免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专业结构与社会产业结构不协调

失业率高、就业率低,是当前湖南本地职业院校就业普遍特点。刚毕业学生往往工资不高,一些学生工资收入甚至难以支付日常生活开支,因此学生对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除此之外,目前高职院校人才输出占比喻社会产业对于人才需求存在严重不平衡情况,故而严重制约了就业率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阶段专业院校与社会产业结构之间缺少沟通,一些院校专业设置可能存在同质化情况,大大增加了就业竞争形势,不利于“四化两型”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深度不够

纵观当前湖南省各所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教育现状,在“四化两型”大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教育依然以理论教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教学投入,此外许多院校针对学生模式缺乏长远的教学规划。因此,大多数毕业学生往往在单一知识或者技能方面有较好的了解,但未有建立全面、系统性的知识积累。

与此同时,虽然当前教育强调人才为教学的核心,但在教学深度以及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分布比例不均,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相较更为密集的区域,往往高职院校分布更为密集,由此不利于人才的合理分布;其次,目前所培养的经管类人才,依然达不到“四化两型”对于人才基本要求;最后,专业设置同质化情况明显,各专业人才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应对策略分析

“四化两型”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务必更为科学正确的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并清除的认识到高职院校教育对于当地经济转型以及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巨大责任,积极适应当地社会发展需求,始终秉持专业与产业相协调的发展道路。

(一)基于产业需求,提升专业内涵

专业内涵和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是高职院校与社会对接的关键。近些年,在湖南省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当地高职院校逐渐重视对专业建设与地区产业的结合,但少有院校意识到专业内涵的重要价值,因此所培育的优秀人才往往对目标认识不够、现行的教学手段缺乏针对性,与实际岗位想脱轨。因此对于高职经管类等专业,务必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第一,有针对性性的确立“以当地产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强调日常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为教学目标,强化专业与产业之间的衔接关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第二,转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促进工学有效结合。通过进一步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形式,创造更多的交流空间,从而推动产业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全面普及推广“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新时期人才的专业水平。

(二)以产业升级为基础,大力发展专业培训

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表征。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的出现,势必会推出一系列新的岗位,即便对于传统的岗位也会提出新的诉求。对于岗位人员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势必需求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与提升。就当前职业院校培训情况而言,高职院校大都延续传统学历教育模式,而针对职业培训的经济水效益认识存在欠缺,关注也不高。虽然一些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金融等方面的职业培训,但大都以职业培训部门统筹所开展的短期培训方式。极少在专业培训中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从而构成常态化体制,也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实际的需求。故而,对于现代职业院校而言,应当时刻关注当地产业结构改革升级需求,以产业为依托,走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统筹兼顾的发展道路,强调对技能的培训,对社会、学校、企业以及政府等各方面资源进行统筹结合,构建面向社会大众的培训管理机制。研发职业培训相关内容,构建以政府购买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提升培训互动,切实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各种培训服务。

(三)注重专业研究性发展

对于各所高职院校而言,学校办学不单单需要满足当地产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应当关注产业发展对于技术开发型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院校不愿过多的重视技术研究性的教学,一些院校甚至认为科研只是纸上谈判,缺乏现实支持以及可行性。这是典型的错误看法,就某些方面而言,当前地方高职院校之所以难以实现更大的发展与突破,对于技术研发的不重视占了很大因素。故而,对于高职院校,例如经管类专业等务必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技术创新与推广平台,围绕地方产业急需开展一系列教学项目,集中资源优势开展研究,务求在重大方向上取得彻底突破。

(四)以产业文化为依据,加强专业文化建设

文化的有效结合,是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关键。实际对于任何一个产业在经历了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之后,均会形成特有的产业文化。这些文化中包含了大量有关道德、教育以及思想等方面内容。如若将这些内容引入专业教育中,势必有助于专业文化的形成,大大提升专业文化品质。当前,大多数院校更多地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产业文化的教育,致使目前人才培养过于工具化,不利于学生适应产业的发展。

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应当更多地注重产业文化与专业文化之间的融合,积极探索专业文化特别是创新创业文化方面的开展策略,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务必将产业文化中的精华要点应用于专业文化建设中。基于产业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与科学精神,来营造良好的专业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可以通过对专业、产业文化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现代高职教育,务必将产业文化元素高度融合至专业文化建设中,不断挖掘并发现专业文化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将产业文化的物质部分和现代专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带有产业氛围的专业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对于职业的高度认知,为加强专业文化育人的实质性提供切实保障。

四、结束语

市场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正说明了当前市场对于高素养人才的迫切需求。“四化两型”发展方针是我国政府基于时代发展方向结合当前社会环境所制定的,是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故而对于各级地方政府以及高职院校,务必清楚意识到“四化两型”重要意义,根据地方发展现状着手进行调整,以响应中央号召。高职院校务必对当地社会产业结构有更好的了解,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教育方向进行合理的优化,基于产业需求,提升专业内涵、以产业升级为基础,大力发展专业培训、以产业文化为依据,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注重专业研究性发展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更有用的人才,同时也是践行“四化两型”发展方针的重要表现。

猜你喜欢

经管类院校人才
人才云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