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策研究

2019-12-20董玲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县域常态民营企业

董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北京 100029)

引言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范围是县级行政区所划分的区域,主要是以县城为中心,融入乡镇、村等地的地方特色产业,以此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特色资源,形成资源优化并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此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经济发展手段,在新常态的形式之下,县域经济面临新的局面,必须在原有的模式之下做出恰当的改变,快速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上升趋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处于摸索期

县域经济是沟通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承上启下的疏通城市和乡镇、村的经济,目前来看,每一个县域都处于积极的良性发展阶段,主动去摸索可利用的资源转化为提升经济的手段,但是尚未依照当地的本土特色与之巧妙融合,仅仅是注重GDP指标,忽略了乡镇、村等这些区域的发展,以及这些地方的一些可开发的资源,比如农作物等,不能形成县域所有地方的综合性发展,限制和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摸索期一切都尚未成熟,思考不够全面,未思考本地的哪些产业真正有助于当地的经济增长,实现该县域的经济振兴。

(二)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未及时做出调整

经济新形态下,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始进入增速放缓的新阶段,县域经济也要紧跟大局势,但是目前县域经济在一些产业、技术等结构方面尚未做出修正,因此不予大经济形式相匹配,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混乱,毫无规划,不见起色,需要及时的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制定新的发展原则和措施,达到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的新态势提升其综合实力。

(三)新常态下县域经济仍受到项目办理难的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与本地的项目开发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项目的成立时县域经济得以发展的必要进展方式,然而县级城市在开发某一项目的时候,需要多种手续的盖章审批,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且复杂,甚至长时间得不到回复,好不容易等到答复之后,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协调搬迁等一些事宜,如果办理不顺利的化,项目又得延期,如此漫长复杂的项目建设定会拖延经济效益的产生这是一个无底洞式的恶性循环。

(四)新常态下县域经济调整是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稳居世界第二,这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式,世界为之震撼。但是我国经济不断升高的同时,一系列新的状况、新的疑问、新的意外也随之发生,比如说就业环境恶劣、低效益产品过剩等,这些问题并不是原有的经济形式就能够解决的,有些甚至是因为经济进入新形态,但是经济规划模式未改变为引发的问题,所以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必须做出调整。

二、新常态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只注重GDP的观念

新常态下增速放缓是一个总的部署,县域经济紧跟总指挥的指令形式,是一个定然的形式,从过去地告诉增长模式切换成缓慢行进,这是一个显著的改变特征,这个新特征出现也就意味着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明显趋于平稳上升的局面,如果还是一味地跑高速式的进展,则会画蛇添足,做很多没必要的无用功。虽说现如今不能仅仅注重GDP,不要求高速增长,但是提升经济水平这一根本要求是不能够改变和动摇的,是要定好一条专属于新常态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可以由对速度的追求转化为对成效的要求,把有成效敲定为新的发展准则,把速度模糊化,聚焦质量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效益、科技、民生等统统融合起来搞经济,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发展理念,以此来良性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以民营产业为主导

经济新常态下,要扭转只依赖政府,全靠政府扶持的理念,要大力地开发本土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认清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比来说,沿海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是比较成功的,占据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绝大部分。而一些县域经济在这一块是极其匮乏的,丝毫不占优势,甚至没有一些民营企业扎根在县域,这都归结于县域政府没有坚定支持的信念,办理手续又比较拖沓,达不到民营企业的经济需求,这就要求县域地区必须采用一些手段吸收民间的力量,呼唤大家创业的积极性,吸引外来的民营企业进入自己的县域,这都是为强大本县域必须做的一些转变,让民间民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打者,县域政府可以做相应的支持,如资金贷款、地区批准、手续办理等方面放款要求,及时办理,另外再做一些宣传引导,树立正面的、积极的民营企业形象。倡导民营企业与国企的合作,互相借鉴,弥补不足,并且平等对待,禁止针对民营企业所做的一切检查、收费等条令,形成一个尽一切能力支持民营企业的新局面,使得民营企业在这样的局面下健康、有效、稳定的发展,尽力解决当地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做好民营企业坚强的后盾和支撑,并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一些培训,互相汲取先进的理念,促发更多的民营企业产生,尽快创设一个开放的、有秩序的市场平台,民营企业有规划地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减少可利用资源的浪费,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升级,具有足够的活力和动力。

(三)县域经济由内而外的发生转变

新常态大背景下,县域经济不能单纯地依靠大投入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由内而外的发生变革,考虑如何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大产出,把经济成本做“活”,寻找突破口,进行强有力的进攻,围绕大产出而有所作为,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优化资源配置,项目办理的手续简单化,大胆地对一切有碍于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删除,一些有利于国民企业,符合人们需求,满足市场需要的有效做法大力推广。对民营企业进行放权式管理,不过多的参与其的管理规划,形成一种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发展模式,这样民营企业的经营会更充满活力。尽可能地形成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形成一种简单、自由运转的经营模式,同时减少各个区域之间流转开证明等不必要的条件。项目的办理与互联网结合,推行网上一站式办理流程,减少多走路,人难找的恶劣局面,尽可能地都在网上办理,让办理流程更加的简单化、有效化。针对民营企业所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地响应回声,并给予解决,从根本上对区域经济的格局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县域经济要积极吸取外部力量

县域经济必须打破只消化内部资源的局限性,而要不断扩充自己的能量,由外部去添加,汲取外部的能量,紧靠自己区域的资源、产业这一想法在新常态下有些落伍,必须创新性的引进外来力量,当然经济发展的思想规划必须统一,把本地的特色贯穿到底,外来项目的引入也要结合当地特色谋发展,同时也依赖本地的优势资源、政府支持、服务高效等吸引外部的项目,让外部的企业看到县域的优势,最好采取一些明显的手段,领导带头呼唤和分小组的招商模式等,快狠准的锁定采取进攻,以求拿下该项目。制定一些招商的政策,有条目的、公开地对企业进行吸纳,加大对企业的服务,提供便利,就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

(五)县域经济要发展必须改善县域的基础设施

县域经济要发展必须建设一些基础的设施设备,比如说交通设施,必须意识到交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优秀的交通条件才能让产业走出县域,优秀的企业走进县域,对县域的公路、动车站、机场、运输通道等这些基础性的设施进行完善,彻底的改善县域的交通。同时改善县域的环境,建设一些民俗村、旅游景区、民宿观光区、体验区等,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形成经济区,加大县域的经济增长。提升用水排水的设备,以绿色环保为主线,提升水资源循环使用的利用率,建设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最为重要的是对网络的建设,这是推动县域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直接转换区域企业定位的关键步骤,转换为信息化管理的境地,当然这也是乡镇与城市接轨的必走之路,只有乡镇与现代化接轨,才能确保城镇经济向前进,那么县域经济的后力军也就有保障了。

(六)县域经济要培育新型产业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止步于现有的产业资源,要创新培育新型的产业,转变稳定的思路,向其他形式迈进,比如说与电商相结合销售本地的特产,农产品进校园的形式开展销售等,由此形成产业联动,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从原本的自销模式转化为创新型销售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的集体力量,结合县域的实际情况,发散思路,突破区域经济的局限,谋划新的发展出路,形成占率合作经营的新局面,从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转化为外部帮扶帮销新格局,最后对内部的特色资源,特色产业,也要与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在品质的保障下尽可能增加生产链条,并且以互联网的形式去改造,这样更加的专业化,同时也简化了操作技术,增加了产量,拓宽了发展道路,降低了投入成本,所以一定要扭转经营模式,紧跟时代步伐,淘汰耗能低产、高排低效的设备,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三、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县域经济必须做出新的调整,县域经济发展与自身的特色相结合,坚守科学技术是发展的第一要领,将科技与创新合二为一的为县域经济发展出力,因地制宜地创设创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县域常态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