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民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0蒋中华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民政事业单位资金

蒋中华

(黎平县民政局,贵州 黎平 557300)

一、加强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县级民政单位的资金管理主要是指单位对内部资金使用进行控制、计划以及监督等多项工作的总称。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民政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旨在为公共服务。从内外环境来看,首先,国家大力扶持乡镇发展,这也使得民政资金规模不断增长,若不加强资金管理,则无法保证单位稳健发展。而且财政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金的严格管控可以帮助单位明确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有利于提高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并帮助单位合理分配资金。其次,加强民政资金管理也是新经济形势下,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是对国家提倡提高资金利用率的积极响应,有利于县、乡镇地区的发展。最后,财政资金管理的优化可以帮助单位规划各项资金工作,便于公众监督,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干部队伍风气。

二、县级民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民政单位直接服务于民众,以公益性为主,这也使得其更侧重于社会效益的获取,在内部管理建设上较为忽视,多数单位资金管理的思想、模式依旧以传统模式为主,单位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更侧重于对收支情况的管制,而相对缺乏对新政策、新知识的摄取和学习,进而导致其缺乏对资金使用有效性的思考,主观认为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是完善的,抑制了单位资金管理的优化,资金管理体系内容难以满足单位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稳健发展的要求。

(二)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促使人力成本不断提升,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大背景下,基层县、乡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以及福利待遇和日渐高昂的物价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导致其难以吸引到大量的优秀人才,多数单位都缺乏专业性强、有经验的会计人员,部分单位人员配备甚至未达到标准水平,出现一人多岗现象,而人员数量和专业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单位难以达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状态,增加了单位资金安全风险[1]。同时,多数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并不完善,所制定的指标中以定量型指标、财务型指标为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员工的能力,相应制定的奖惩制度也难以做到公平、公正,优秀员工得不到合理的奖励,导致单位干部职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为自身发展制定规划,走一步看一步,能力提升缓慢,甚至不愿意全面发展,最终影响单位整体团队的质量。

(三)资金管理模式传统,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

一般来说,民政单位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民政对象的收入情况、资产情况等个人基本信息进行深入调查,和包括工商部门、房产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进行合作,而现代化财务管理要求单位数据应实现共享,但就目前来看,一方面民政单位财务人员紧张,没有多余的人手,另一方面单位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再加上县级民政单位人员能力、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的劣势,单位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缓慢,对财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较为浅显,使得其在开展民政资金管理时不得不沿用传统管理方式,资金管理效率难以提升。

(四)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

单位在资金管理上的不足还受监督评价机制的影响,而多数民政单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监督评价机制,难以对单位现行资金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也无法有效地评价管理制度、模式的有效性,单位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民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管理重复和管理真空问题共存,影响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效率。

三、强化县级民政资金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单位全体人员资金管理风险意识

现代化财务管理转型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组成部分,其建设也非一蹴而就之功,在加强民政资金管理时,民政单位首先应加强思想层面的建设,借助专题研讨会、专业培训会等加强上下全体人员对财务管理转型以及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并进一步深入了解资金管理改革之路,深刻认识到单位现行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提高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单位管理层、资金管理人员应以批判的眼光分析现有资金管理体系的功能和应用效果,做好顶层设计。

(二)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人才是单位开展工作的根本,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招揽和培养财务人员,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为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而在人才的培养上,单位一方面要积极加快培养,充实人员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约束人员行为、激励职员积极性。首先,单位要科学编制绩效考核指标。指标的编制应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职责、预算指标等来制定,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2]。其次,加强绩效执行,确保绩效方案的落实。最后,加强绩效考评。管理人员除了根据考评结果来奖惩员工外,还应对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助指导,规避和降低风险。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

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将单位的ERP系统、业务系统等整合起来,把业务流程以电子化的形式集中到共享平台来进行管理,既实现了软件的统一,也实现了各部门数据信息的共享。行政事业单位应提前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按照“系统上线、管理先行”的原则,聘请专业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结合工商部门、房产部门等其他业务有联系的部门,合理设定平台模块、程序等,并通过对现有业务制度、流程等进行梳理后,构建出以主中心为共享平台,其他系统组成分中心的信息化模型[3]。从而提高单位信息处理能力,为单位资金管理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单位分析出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同时规避或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监管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分析和识别资金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给民政单位资金管理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和革新重点[3]。

风险管控体系主要分为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应对三个重要环节,所以在加强风险管理时也从这三方面出发:首先,拓展风险识别范围。单位可以通过拓展用于分析的数据范围来扩大风险识别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入地对资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尽可能全面地识别出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其次,加强风险评估。单位管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环境下的风险开展大数据分析,借助回归曲线等数理模型及时掌握影响风险的关键因素,为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最后,完善风险应对机制。管理人员应先结合实际所需和经验设置预警信号报警以及处理系统,及时将超过设定标准的风险信息反馈给管理人员,提早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在监督评价机制的完善上,单位可以从风险管理为基础,借助风险识别、评估来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并通过应用措施前后风险威胁性和数量变化来分析资金管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民政单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不但是对国家强化资金利用率政策的响应,还是提升其社会效益的重要举措。单位必须从加强全体人员资金管理风险意识、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多维度出发以及现有资金管理体系改革,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猜你喜欢

民政事业单位资金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