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岐山面

2019-12-19秦延安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9年10期
关键词:岐山臊子面食

秦延安

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则青睐米饭,一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让中国出现了“南米北面”的饮食文化。而以稼穑闻名的渭河平原,更是关中粮仓,“北面”的核心区。据不完全统计,关中面食多达五十余种。在这众多的面食中,尤以岐山面的名气最大。

诗经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作为中国臊子面之乡,岐山面的历史就像岐山的文化一样久远。而能把一道面食做出“花”,也只有西周文化渊蔽的岐山人。岐山人自称“天子的选民”,连老者也不忘在腰间系根黄腰带,以示身份特征。而他们吃的面就叫“岐山面”,据说是西周流传下来的,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存的最早关于岐山面的文字记载见北宋时期的《梦粱录》。对于岐山面的产生,有很多传说。相传周武王伐商途中,遇到一位村姑以臊子面款待。饥饿难耐的周武王一口气吃了十多碗,吃完才发现此面如腰带宽,与众不同。细问什么面,答曰宽心面。“宽以处事,宽以待人,食宽心面,做宽心人。”武王听毕,心中释然,终成大业。周武王即位后,坚持宫中每月吃一顿野菜,以示警醒。由于野菜难以下咽,在王后的建议下,与面相和,便有了绿面。绿面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保健性强,流传至今。西伯侯姬昌遇事决策均要占卜,一次噩梦之后,为了表示对上天的敬重,他吩咐夫人用五十根面条代替筮草,用来演卦,这便有了细若发丝的挂面,又叫长寿面。清末慈禧太后西逃西安,传召一位岐山厨师做面。受宠若惊的师傅一紧张,竟将“细如丝”的面条切成了韭菜叶宽。在责问中,答曰:“状如春韭,寓意长久,愿我大清江山永固,祝老佛爷长寿永久。”从此,韭叶面声名远播。众多的历史传说,不仅为花样繁多的岐山面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还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

岐山面惹人爱,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人工擀制的面薄且筋道。颗粒饱满的麦子,磨成精白的面粉,用碱水和面,揉搓成团,醒制再揉,把纤维全部拉开,直到面团光滑黏性十足。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深藏玄机。面软硬和得恰如其分,就像酿酒一样,要拿捏恰当。而面团的揉、醒,就像酝酿与发酵过程。那揉好的面,就像婴儿的皮肤一样,光滑富有弹性。擀得一手好面,曾是岐山女人有本事的最好证明。她们不仅用一双巧手证明了自己,能嫁一个好人家,也拴住了男人的胃,撑起一个家。擀好的面可以根据喜好,切成腰带宽的宽心面、细如发丝的长寿面、韭叶宽的韭叶面、旗花形的旗花面等。

岐山面惹人馋的关键在臊子。传说,周文王斩杀了一条恶龙,用其做臊子,犒赏军士,后来这臊子演变成猪肉。带皮的五花肉切成拇指盖大、竹筷子厚的肉丁。铁锅干烧,旋以菜油,倒入肉丁翻搅,放姜末,加料酒、五香粉、鹽,干煸至透明状,倒入酱油和大量柿子醋,热锅起白烟,再配以秦椒辣面,文火慢炒。一个小时以后,色泽鲜红纯正、口感酸辣突出的岐山臊子便做成了。这色泽油亮、辣而不燥的红油臊子,正是岐山臊子面的精髓所在。臊子面的配菜讲究五色,把豆腐、黄花菜、红萝卜、木耳炒好作为底菜,鸡蛋摊成蛋皮,切成菱形小片,加切小的韭菜做漂菜。木耳豆腐寓意黑白分明,鸡蛋象征富贵,红萝卜寓意日子红红火火,韭菜代表生机勃发,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代表了岐山人对生活的美好祝福。

热水滚沸,面条下锅,煮熟入碗,打入底菜,再浇汤,放臊子和漂菜,岐山面便成了。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可谓形、色、香、味俱全,老少皆宜,是款待宾客的最佳美味。吃上一口,顿时口舌生津,回味无穷。面少汤多,只吃面不喝汤,是当地人约定俗成的饮食规矩,所以岐山面又叫一口香。一碗接一碗花样繁多口感酸辣的岐山面,将人的味蕾喂足,让人吃饱、吃好。

由于做工精细,吃法讲究,几千年来,岐山面一直广受青睐。能将平凡的面食做得不平凡,让它从一道人间美食变成一件精彩绝伦的艺术品,足可见岐山人勤劳节俭、崇信尚义的精神。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精神,岐山面才誉满全国,傲立于美食的江湖。

猜你喜欢

岐山臊子面食
臊子面
最爱西安臊子面
“一碗面”里装了多少“经济学”?——岐山VS化隆:产业效益取决于产业“烹饪”
Do You Know?
岐山臊子面,酸辣味美馋死人
把“愤怒小鸟”做进早餐里
岐山哨子面
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