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个依托”的茶产业精准扶贫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2019-12-19俞燕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贫困户优势

俞燕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一、我国贫困地区茶产业精准扶贫现状

农业产业化扶贫是精准扶贫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人数为1660万人。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产业扶贫列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程之首,计划今后五年有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将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2016年5月农业部联合九部门颁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中指出,特色产业发展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茶园面积约4000万亩、茶叶产量为220多万吨,均位于世界首位。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以及脱贫攻坚的推进,茶产业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虽然在部分茶产业优势地区,茶叶已经发展成为一些贫困山区的支柱产业。但与此同时,我国茶产业仍然存在茶产业大而不强、竞争力弱、茶园基本设施滞后、茶叶生产成本快速升高等问题。使得茶产业为代表的我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潜力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并业已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打造特色扶贫“产业链”,依托优势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借助产业精准扶贫使扶贫从输血走向造血,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达到扶贫目标,是农村贫困地区扶贫的必然路径选择。

二、我国贫困地区茶产业精准扶贫目前面临的问题

茶叶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虽然茶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局限于局部区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较少,我国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落后。目前,我国贫困地区茶产业扶贫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产业趋同

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产业缺乏特色。由于产品的同质化,而且产品产量较大,恶性竞争严重。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阻碍了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二)产业链处于低端环节,产业发展层次低下

从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茶叶产品仅限于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偏少,后续加工链条缺失,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导致茶产业精准扶贫的经济效益较差。

(三)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产业组织日益增多,但其合同缺乏约束力,企业与农户还是一种松散的买断关系,双方利益系不稳定。分散农户面对市场,风险依然很大。制约了茶产业精准扶贫的组织规模发展。

(四)品牌建设能力弱

主要表现为茶叶产品名牌缺乏。2017年“浙江大学CARD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指出,我国亿元以下的品牌数量有一定幅度减少,10亿元及以上品牌价值的品牌少之又少。贴牌现象屡见不鲜。借助品牌效应带动茶产业精准扶贫尚未得到重视与推广。

三、基于“五个依托”的茶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新思路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贫困地区茶产业的资源优势潜力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关键在于推行基于“五个依托”的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即以品牌建设为纽带,在我国茶叶优势产区打造特色扶贫“产业链”,推行以“茶+园、茶+工、茶+游、茶+电商、茶+城”为核心的“五个依托”模式。其中“茶+园”主要利用产业优势区建立示范茶园,创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茶+工”倡导“公司+基地+食品研发+深加工+品牌运营”模式,有利于形成茶叶种植户、加工企业、茶产业的多元利益共同体;“茶+游”有利于促进旅游业与茶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旅游品牌,推动旅游扶贫;“茶+电商”借助“互联网+”与茶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电商品牌,推动电商扶贫。“茶+城”模式以茶兴城,培育特色小城镇品牌,推动片区扶贫。由此,才能够有效推进茶产业“产业化”“组织化”“科技化”,积极发展产品加工,拓展产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助于在茶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环节提高茶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推动茶产业精准扶贫使扶贫从输血向造血发展转变。

四、基于“五个依托”的茶产业精准扶贫创新发展对策

依据贫困地区茶叶资源禀赋,大力推广“名牌化”,构建和延伸特色产业链,在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推广基于“五个依托”的茶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模式,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产业建设:

(一)主动与贫困户对接,以园区为依托,探索推进“茶+园”模式

基于建档建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目标,在产业优势区建立示范茶园,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原料供应合作机制,创建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先导区。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质量监管;重视申报茶叶地理标志,打造区域品牌,特色产业各个环节均应建立品牌意识,统一种植、质量标准及形象包装,提升茶叶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同时,引导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回乡在茶产业领域创业,带动返乡农民脱贫致富。

(二)倡导基于“公司+基地+食品研发+深加工+品牌运营”的“茶+工”模式

一要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利用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等优势,打造一批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茶业产销集团。引导其打造“高端模式”“绿色生态模式”等,增强品牌影响力。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与茶业集团组建茶产业联盟,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借助产业联盟抱团,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要建立“公司+加工厂+基地”的市场与基地融合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贫困户”等合作模式,以发展精深加工为重点,建立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农业等,推动企业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质量品牌价值。让贫困人口分享产业发展红利,促进其持续增收。由此才能促进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实现茶叶种植户、加工企业、茶产业的多元“共赢”,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大力推动“茶+游”模式

应注重借助龙头企业推动、乡村产业协会品牌引领、地方能人带动、“旅行社+景区景点+农户”合作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出各种以养生、休闲、体验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以茶文化为主题主题博物馆、主题文化公园等,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由此促进旅游业与茶产业的深度融合,让贫困村与市场有效对接,推动旅游扶贫。

(四)打造“茶+电商”模式,注重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培育电商品牌

一方面,以“电商平台+市场营销+线下体验店”模式整合地区茶产业线上资源,并对线下实体茶叶店进行020打造,发展农商直供、加工体验等新业态。在此基础上构建电商、实体店、第三方销售及体验式营销四维营销优势,进行品牌推广。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和物流系统,以茶品、茶器、茶文化、茶生活等主题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商品牌,塑造以茶这种“慢生活”为特色的电商发展平台。以“互联网+”与茶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电商扶贫。

(五)以“茶+城”模式培育旅游、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品牌

应深度挖掘茶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建造有特色的茶城标志性建筑,开发观光茶园。还要繁荣以“茶”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产品特性凸显的茶叶市场区域公用品牌。此外,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各种推荐形式,组织茶品牌“走出去”,打造城市“茶”名片。以茶兴城,促进产城融合,推动片区扶贫。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贫困户优势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矮的优势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画与话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