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2019-12-19李生福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4期
关键词:管控制造业经营

李生福

(常州延陵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一、我国制造业内控制度建立的重要性

制造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十分复杂,业务部门种类多,经营目标有差别,制造企业的整个战略目标的完成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而通过内控制度的建立便可对各部门经营管控活动进行统一的规划,以便于在内部建构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确保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制造业企业需要根据其目标与不同部门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经营目标同时将资源合理分配,对此,内控制度的建立需要考虑到怎样可以支持制造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优化其内部总体经营流程和管控流程,根据不同部门的经营目标,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此制度的建立可以平衡各部门利益需求,提高其内部综合实力。

二、制造业内部控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管控理念,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存活,有必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能力,改良落后的管理观念[1]。企业的高级管理员虽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但是跟随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管理也变得更加困难,管理人员的思维不能形成定式模式。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选拔流程中存有缺陷,没有系统的培养方法与合理的管理方案,使得中层管理者总体的素质高低不同,缺少创新意识,对企业没有指导作用。另外,对人才不够重视,管理员工不够合理。企业中虽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控制度,如员工人事任免、行为准则、奖惩机制等,但在实际效果上看不够明显,尤其是人员招聘上还有走后门类似这样不规范的现象。

(二)风险评估有效性不足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风险的评估的关注程度不足,没有完善的应对风险机制。比如:制造业没有形成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控,且未把关于风险管理的新理论延伸到管理层,导致管理体制有固有风险。作为制造企业,生产安全领域的风险一直贯穿于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中,但是对安全生产风险的防范,很多企业没有在宏观的角度上去进行考虑。例如:某些企业因缺少风险意识,没有构建健全的风险与财务评估系统。

(三)内部控制活动存有的问题

当前在制造业的内部控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也并未落实到位。某企业所制定的控制机制没有完全覆盖到所有部门与职位,很多内部控制与执行力不足多是流于形式。因企业未进行全面、多层次的内部有效控制,没有适合执行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机制没有和生产工艺相结合,授权机制没有显著的作用,存货管控不够精细化。

另外,很多企业没有设立内控控制评价部门,没有有效的评价方案,必然不能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进而形成有效的评价报告。

(四)信息沟通和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制造业将管理工作重点放在生产经营上,忽略了对信息系统的建构,并且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一些企业为增加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其使用了专门的网络办公模式和销售管理模式,两个系统都提升工作效率。但对信息的利用的转化却十分的低。员工能够获得的信息量较少,进而给企业带来了信息闭塞的问题。

(五)内部控制监督审计方面的问题

制造企业参考了当代企业内控架构建立内部监督委员会。这一组织主要是将财务上的差错与各类舞弊行为进行审查并上报。但是并未引起企业的重视。导致内部监督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监督和审计流于表面,不能起到实质的效果。

三、完善本国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重视制度宣传与执行

制造业不断扩大的规模,使得内控制度在企业中愈发重要。对此,制造业需要按照自身内部环境,去改良现有的控制环境,建构出正式且适用于未来发展规划与方向的控制环境,给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出很好的环境氛围[2]。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重视此项工作;跟上时代脚步,不断完善公司的组织结构;改变经营与管控理念,树立企业文化;关注到培养人才,并将人力资源管控制度和规范加以优化。让每位员工认识到内控涉及企业各个层级和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共同合作完成。扩大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贯彻和落实,提升全体职员参与推动内控的积极性。加大员工对内控原理的学习与掌握,让其可以在工作流程的控制、绩效考核中用制约和监督原则运用到员工的工作理念中去,使他们在平常工作中自觉执行其职责[3]。让职员了解到,伴随着此制度的健全,工作强度必然增加,但工作量的增加却保障了内控得以有效实施,规避了重要业务流程层面的风险,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让员工劳动安全获得了保障,增长了经济效益。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全方位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在平常的经营活动中,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进行定期评议,在较为重要的经营活动期间,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监管,比如:管理层与财务工作者及时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意识;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来提高识别、分析及处理风险的能力。完善的内控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效、渐进的过程。其经营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更新都会随着需要的内部控做出相应的替换,否则便会随着过时的制度而产生失效,让业务处于失控状况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对此制造业需要关注到环境的变化,不停根据新环境和新情况来完善其内部控制度。

(三)增加内部控制活动,实现内部控制科学性与规范性

制造业的筹划活动中要在业务阶段设有重要的业务点,加强关键的业务历程的掌控力度,完善控制力度,确保执行和实际业务相互配合。比如:在资金管理上,健全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建立合理的存货收购和管控体制。调查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运营分析控制以及绩效考评等。另外应该尽早适应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继而提升部门的协作功能。从真实的生产运营环节中获得规范和监督,完成对信息的共享。

(四)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信息沟通交流

制造业应该尽快将赶上信息化时代与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与优势,加大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增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制造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运营活动来完善自身的主要运营系统,将各个运营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督,从而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

(五)加强内部监督与审计力度

1、加强监督工作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看重内控的监督工作,尽量提高审计与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比如:扩大审计部门的权限,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实施,协助企业在最大限度时间内发现、解决问题,避免风险。建构起全面覆盖经营流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评价体系,以便于内控的施行可以提高经营效益并规范经营活动。制造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不仅能够降低经营风险的发生,也能够使事件在发生期间有一定保障,在发生了意外事故后可以降低风险。在事后进行及时的反馈,找到经营流程中的缺点,从而调整评价机制,提升监督评价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外部监督,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此体系还可以降低各部门采取的不利于组织利益的行为,防止预算目标的随意调整。

2、采取有效的奖惩机制

根据经理层的经营绩效建立一个相匹配的约束机制,比如:一个制造集团,对下属企业与公司职员的掌控,包括对公司管理层的任命,决定每年度薪酬与就业人数决定不同职位职能和各分公司。

四、结束语

制造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对长期目标、增加内控控制能力和规避环境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制造业中建立和实施内控制度中存有的全面性欠缺和企业实际融合不紧密的监督评价系统缺少的问题。所以本文对其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给出了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实施对策。其一,可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流程效率,加大监督评议工作,提供各经营活动的规范性。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生产管控体系标准,我国制造业需要建立一个有特征的自我调节、监督和约束机制。伴随着制造业不停发展且不断扩大的规模,其经营环境的改变、职业技能的调整需要更新内部控制体系和机制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建立一套健全且有效的内控系统。

猜你喜欢

管控制造业经营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失控还是管控?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