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命的思考与智慧

2019-12-18马瑞洁张聪

出版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绘本

马瑞洁 张聪

[摘 要] 在儿童性教育日渐受到社会关注的今天,性教育绘本的文教价值和市场潜力随之凸显。本文对国内图书市场在售的134种儿童性教育绘本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当前此类绘本中的常见问题,围绕科学叙事、爱与尊重、艺术表达等原则,有针对性地对我国儿童性教育绘本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童书出版 儿童性教育 绘本

[中图分类号] G2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5-0045-07

[Abstract]Nowadays,childrens sex educ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nd the value and market potential of sex education picture books are also highlighted.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134 kinds of childrens sex education picture books sold in the domestic book market,and combining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icture books of childrens sex education,this pape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ex education picture books in China.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narration,love and respect,and artistic express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hildrens book publication Childrens sex education Picture book

性教育是關于人类的生殖、生活、生理及性的社会文化的教育。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发布的最新定义,全面的性教育应当包括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儿童和青年提供与性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1]。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和特点不尽相同,虽然心理学家对性心理发展的具体节点有不同界说[2],但一般均认为儿童时期(约3—12岁)处于性教育的启蒙阶段,应通过身体卫生、性别角色、生命来源和自我保护四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儿童获得基本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培养健康的性观念和完善的人格。

绘本一词源于日语,本意是“画出来的书”,也就是图画书。绘本自本世纪初进入大陆出版市场后,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确认有别于传统图文书、连环画的独立身份。尤其在童书市场,绘本伴随着“亲子阅读”概念被市场接受,成为城市儿童阅读的时尚和主流[3]。

绘本选题广泛,以往被视为儿童读物禁区的死亡和性,也可成为绘本的讲述主题,这一点引起了儿童教育者的关注。部分研究者尝试以绘本为媒介展开儿童性教育,试图由此突破中国儿童性教育长期被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的僵局。吴冰冰以西安市某幼儿园两个班级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以绘本为主要教材的性教育控制实验,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儿童在对性知识的总体认知和各个维度认知上,前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以绘本为主体的性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4]。类似的,王雪婷[5]、石佳文[6]等研究者均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以优秀绘本作为儿童性教育材料的可行性,白兰认为教师可通过向家长推荐相关绘本的形式,促成性教育问题上的家园共育[7]。

这些研究虽然仅限于教育研究领域,相关绘本也仅被研究者视为教学工具而非研究对象,但笔者认为这些教学实验,恰恰为出版业提供了一份生动的“试用报告”,是市场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的直接反映,十分珍贵。目前编辑出版学界对绘本与性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一般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以全品类绘本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绘本在社会性别认知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本文的研究对象和关注焦点存在根本差异。此外,社会性别认知仅属于性教育内容之一,而非性教育的全部内容,此类研究不能替代儿童性教育绘本的专门研究。因此,本文依托国内在售的134种儿童性教育绘本的出版信息,从近年来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儿童性教育入手,结合儿童性教育的实际需求,梳理我国儿童性教育绘本出版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儿童性教育绘本编创过程中需要坚守的原则,以期为此类绘本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儿童性教育绘本的总体情况

为了解我国儿童性教育绘本的发展现状,笔者以国家少儿图书馆、京东、当当、亚马逊、新华书店为渠道,收集此类绘本的出版信息。据笔者目力所及,目前大陆出版的儿童性教育绘本有138种,其中在售134种,最早的儿童性教育绘本是朝花少儿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乳房的故事》和《小鸡鸡的故事》,此后,此类绘本的出版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最近几年尤其明显。下面笔者围绕儿童性教育绘本的内容主题、叙事手法、绘本品牌和文化策划公司、版权引进国进行分析。

1.1 儿童性教育绘本的内容主题

如前所述,儿童性教育绘本的主要内容包括身体卫生护理、性别角色认知、生命来源认知和自我隐私保护四大部分,因此,笔者围绕以上主题对134种绘本的内容进行归纳,其中《小鸡鸡的故事》等10本绘本的内容因涉及若干主题被重复统计。结果显示(见图1),聚焦于性别角色认知和生命来源认知主题的绘本分别有46种、41种,总占比57%,其他两个主题的占比不相伯仲。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聚焦性别角色认知的性教育绘本数量众多,但很多绘本内容自身存在程度不一的性别偏见,后文将结合实例展开论述。

基于出版年份的统计分析显示,以上四类主题在近两三年内均有较快发展。这反映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全民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开放性的提高,儿童性教育的必要性已经越来越被家长重视,这带来了儿童性教育出版的整体利好。值得一提的是,自我隐私保护这一主题由早先相对较少涉及的话题,一跃成为第一主题,显然与最近几年媒体频频曝光儿童性侵案件有一定联系。这也反映出绘本的出版和购买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质,家长出于教育的实际需求而产生购买行为,也意味着市场会对此类绘本的“效果”存在期待,乃至会出现短期考量效果的倾向。这种需求心理对出版行为可能产生的刺激和影响,下文将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1.2 叙事手法

绘本内容的叙事手法将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和性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大多数科普类绘本中,直接陈述式的表达被认为更客观、更容易传递出科学的本质,因而占据主流。儿童性教育绘本作为科普绘本的一种也不例外。但在性教育绘本中,由于生殖科学涉及难以直接感知的微观世界,性别角色认知和隐私保护等议题又涉及较多社会生活,因此更多的绘本尝试采用隐喻叙事或虚构故事的手法,贴近幼儿的思维习惯和理解能力。如图3所示,在统计中,虽然有80种儿童性教育绘本使用了纯科普的叙事手法,占总量的60%,但仍然有40%的绘本借用隐喻叙事或虚拟故事框架。以科学为基础的绘本创作,并不排斥以事实为依据的虚拟故事架构,如何在两种表达方式中寻求平衡,将在后文中展开详细论述。

1.3 绘本品牌与文化公司

目前图书创作已改变过去传统出版社垄断的局面,大量文化公司纷纷参与到图书的策划发行工作中。在此次统计的134种儿童性教育绘本中,在版权页或封面上明确注明出版文化公司的达33%,涌现了蒲蒲兰、歪歪兔等诸多知名品牌。蒲蒲兰以引进国外绘本为主,《小鸡鸡的故事》和《乳房的故事》即由他们引入国内。歪歪兔是原创绘本图书的重要品牌,以歪歪兔及其家族卡通形象为角色,性教育绘本涉及“性别认同”“生命与孕育”“摆脱不当依恋”“防止性侵害”等各种话题,销量在同类书中名列前茅。强调文化公司的品牌形象符合出版产业发展规律。规模化生产、产品线运作更有利于出版者积累类型出版物的相关经验,在上下游沟通、产业链建构和口碑营销方面均有相当优势。特别是考虑到此类童书的消费者多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中产家庭,家长对出版机构的品牌价值有所认知,尤其在网络购书无法翻看更多图书内容的前提下,家长更重视出版机构的出版信誉。事实上,知名文化公司策划的产品在销售排行榜中占据了绝对优势,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1.4 版权引进国

在统计的134种绘本中,从日本引进的儿童性教育绘本最多,约占全部绘本数量的15%(见图4)。中国原创绘本虽然在种数上占据65%的绝对优势,但真实的市场表现却不容乐观。当当、京东的销售排行榜上,中国绝大多数原创性教育绘本踪迹难觅,仅有郑渊洁的《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歪歪兔的《儿童性教育主题绘本》及朱慧芳的《生命的故事》套装上榜。

实际上,性教育话题具有较为突出的社会文化属性,原创绘本在这方面具有引进版绘本所不具备的文化优势。就笔者从网络平台的购买者书评搜集到的信息来看,许多读者对引进版性教育绘本并非绝对满意,“是否不太适合中国国情”“会不会不适合中国小朋友”的疑问并不鲜见。这说明市场对这类出版物仍然存在大量的潜在需求,值得挖掘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多。

2 儿童性教育绘本的编创原则

根据我国儿童性教育绘本的出版现状,笔者认为此类绘本的出版应当把握四个基本原则:以科学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爱为主旨,以艺术为形式。

2.1 以科学为基础

以科学为基础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尊重事实、传播生命科学知识;二是尊重儿童性别意识的发展规律,内容创作要符合儿童性教育的阶段性重点。

当然,以科学为基础,并不排斥以事实为依据的虚拟故事架构。例如蒲蒲兰绘本馆引进的知名性教育绘本《小威向前冲》[8],虚拟了一个名叫“小威”的精子,以小威和其他三亿个小伙伴比赛游泳的故事为框架,向孩子们解释了人类受孕的过程。

但是,在科学叙事和虚构叙事的关系上,必须牢牢把握科学是此类绘本的基础,完全脱离科学依据的虚构故事,作为性教育绘本并不合适。例如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的日本性教育绘本《我的故事·两个人的故事》(包括“男孩篇”“女孩篇”“两个人的故事”三个分册)[9] 讲述了这样一个传说:神本来把人类创造成了球形,有两个脑袋、四只手、四条腿、雌雄两套生殖器官。后来因为一个球的两个脑袋总吵架,神就把这个球劈成两半。人们在分离后又开始彼此思念,走遍世界终于找回原来的另一半,结为夫妇。根据绘本文末所附“给读这本书的妈妈”所述,这则故事是要向孩子解释人为什么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让孩子明白性本身沒有色情意味,而是男女之间“互相帮助、一起生活”。就创作初衷而言,这样的故事进入绘本领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这本书是以性教育系列绘本之一出版的,为了适应这一主题,绘本在神将球形人劈成两半后,还特意描绘男女性别器官的全身图,并将“肚脐”解释为神把劈开的皮肤拉紧打结而形成的。这种真假参半的客观叙述口吻,对于难以辨别神话传说和科学事实的小朋友而言,非常容易引起认知混淆。

同样的神话故事在《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10]第三册也出现了。这是一本全彩页印刷、有较多插图、以中小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字书。在这本书中,作者在故事一开始就写到“为了解答什么是爱,一天,人们编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故事结束的时候,作者又一次强调:“所谓的这些球并不存在……” 相较于只讲神话故事本身,这样的处理办法尽管少了一些趣味,但对于以传播科学知识、展开理性思考为目的的知识类图书而言,却是更恰当的。

换一个角度来看,性教育在不同年龄阶段本来就有不同侧重。人们为什么会相互吸引、相互爱恋,对于还在看绘本的低幼儿童而言,是他们很少关注的问题;但对于已经能够阅读哲学启蒙书的青春期少年来说,却可能正是他们心中懵懂不安的关切点。所以,在面向中小学生的哲学书中,用更加理智、客观的态度去讲述这个神话,并由此展开爱情相关话题的讨论,符合性教育的阶段目标以及读者性心理发展的逻辑。但对于低幼儿童而言,此类神话最好只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美丽故事,出版者不必硬为它附加教育功能。否则既影响文本自身的魅力,又难以真正实现科学的性知识普及,可谓得不偿失。

这样诉诸恐吓手段的说教,可能非常符合部分家长在性侵害案件爆出后,希望寻求图书告诫孩子的应激反应,也的确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回报,但这样的恐吓留给孩子的是什么呢?——周围任何熟悉的人可能都是大坏蛋,任何熟悉的地方都可能危机四伏,而依依之所以被一再侵害,是因为她忘记了不该让陌生人摸她。——这样的绘本读物不但让孩子无法感知到爱,而且会失去安全感,甚至学会将性侵害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受害者。

幼儿教育者在实验中也发现,诉诸恐怖的性教育方法,在提升孩子性安全意识的效果上可能立竿见影,但也给孩子埋下性神秘、性困惑的种子,甚至有些孩子会认为性器官意味着肮脏、下流,所以才要避免被他人看到,还有些孩子会对社会产生深深的不安全感,此种教育方式与以爱为主旨的性教育方式是全然不同的[17]。

那么从“爱”的教育宗旨出发,防止性侵害的故事应该怎么讲呢?根据对各种相关绘本的比对和总结,笔者认为较好的处理方式包括以下4种。

其一,将防止性侵害的内容与隐私认知联系起来。先用坦率明快的语言让孩子知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继而让孩子明确不暴露身体不是因为这些部位是可耻的,而是对个人隐私权的尊重。

其二,性侵害的过程以及施加侵害的人物要适度虚化。过于具体的过程描写,只会降低图书格调,除了营造恐怖氛围,对孩子认识和防止性侵行为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过于具体的人物身份或人物形象,容易让孩子固化认知,对周围的人产生错误判断。采用只画侵害者背影或者只用大面积阴影示意的方式是很多优秀绘本普遍采用的“模糊表达法”。

其三,给孩子树立说“不”的勇气和判断标准最重要。只一味告诉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甚至吓唬孩子外面处处有危险,却不告诉孩子相应的判断标准,这样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尺度和标准的把握并不容易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国际上对此也有分歧。大多数欧美绘本的做法是,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感觉不安,哪怕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哪怕只是抚摸你的头,你也可以说“不”。有些日本绘本则试图细致地确定不可以抚摸的范围和情景。笔者认为,尽管欧美绘本提倡的标准可能和我国目前的社会文化存在差异,实际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这种标准确实是最容易把握和解释的,即我的身体我做主。

其四,保护孩子的安全感。松居直先生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情景下倾听故事,对一个人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18]。防止性侵害不能以孩子对周遭世界失去安全感为代价。在绘本故事中我们应该为处于危险中的孩子提供成年人的保护。这种保护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比如用“妈妈讲故事”为架构,使得性侵故事成为故事中的故事,降低孩子作为受害人的现场感和代入感,同时为孩子提供妈妈在场的安全感;或者绘本内容可以安排孩子大声呼救后有成年人迅速赶到提供帮助的情景等。

2.4 以艺术为形式

绘本规定了出版物类别,暗示了出版物形式上的要求——艺术性。儿童性教育绘本中的图片兼有艺术呈现和科学说明两大功能。所以,儿童性教育绘本中的画面选择,与一般故事类绘本相比有所不同。一方面要通过颜色、视角、景别、节奏、留白等一系列手段,为图书增添趣味和细节,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担负起科学呈现的职能,起到“一图胜千言”的说明作用。

以《身体都有什么》为例,绘本以一家人去海边度假为故事框架,借用孩子最有可能关注到男女身体差异的场景(海边浴场、游泳池)尋求代入感。绘本的配图在一开始以叙述故事为主要目的,用一个中景镜头呈现一家人带着小狗一起出行去海滩度假的欢乐场面。虽然第一页的文字毫无故事性,只是一句“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但横跨页的画面却提供了远超文本内容的丰富细节,代替文字搭建了整个故事框架——妈妈坐在驾驶座上整装待发,爸爸在帮孩子系安全带,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兴高采烈地坐在汽车后座上,车后排还有一个小狗探出脑袋。两个孩子手中拿的、身边放的诸如沙滩铲、小桶、鱼虾形状的沙塑模型……整个画面以生机勃勃的淡绿色为主色调,烘托出一家人去海边度假的欢乐气氛。

笔者认为这本书是儿童性教育绘本平衡“科学叙事”和“虚构叙事”的典范。它的基本原则是:文字以科学叙事为主,图画以搭建故事框架为主。这样的图文关系正是松居直“绘本=图片*文字”公式的写照。

在后文展示身体部位的图画中,作者依然继续用画面延续着故事进展,所有对身体部位的展示都完美地融入游玩活动中。同时,贯穿绘本画面始终的宠物小狗也是一个非常有趣也颇有深意的配角——当作者介绍身体的相同之处时,这只小狗配合画面展现了哺乳动物共同的器官,以及人和狗不同的器官;当讲到男孩器官和女孩器官差异的时候,同性别小狗又和小主人一起展示着“同性共同之处”。小狗的展示并不是刻意的,而是融合在各种既自然又有趣的画面中,这大大增添了整本书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也提示孩子从更高的“生命体”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共性和差异。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包括性教育绘本在内的所有图画书而言,图画水平的高低都是无法脱离内容单独讨论的。绘本中每一幅图画的色彩、视角、景别、留白、细节都是依据文本的需要来选择的。如果文本内容充斥说教,图画怎能实现儿童视角;如果文本毫无童趣,图画又如何塑造奇妙世界?很多国外优秀绘本的文字创作者和图画绘制者是合一的,这样显然能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图文合奏,使作者的创作理念完美地呈现到作品上。尽管我们不能断定文字创作者和图画绘制者各司其职、根据自己的专长承担不同的分工这一合作行为就不好,但如果分别由两人完成的话,双方一定要充分沟通,只有文字、画面和主题完全契合,才能将绘本的本质表现出来,不至于使作品的价值打折扣。

3 结 论

“儿童性教育”在国内尚处探索阶段,在学校教育方面迄今没有性教育指导纲要,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对性教育存在诸多误解。比如认为性教育没有必要,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得了;认为性教育就是性行为教育、性器官认知;认为性教育是青春期以后才要考虑的问题;认为家长不方便与孩子谈论性话题……这不是一两个人的误解和偏见,而是整个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累积的缺失和滞后。这样的社会文化问题,对于出版者而言,既是商机,更是责任。

出版者首先要建立全面的性教育理念,充分意识到性教育是包含社会关系、价值观、社会角色、生殖与健康、隐私与安全等诸多内容的综合性教育,要意识到性教育不仅与个人息息相关,也涉及社会责任和利益。其次要从整体理念上提升在绘本出版中的儿童哲学观,要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人格。生命从哪里开始,生命何以珍贵,性的区别与平等,如何实现健康、幸福和尊严……这些普遍而永恒的价值,是应该在儿童性教育绘本中努力传递出来的重要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爱为主旨、以艺术为形式,摒弃性教育绘本中现存的高高在上的训诫方式、不适宜的情节描写、性别刻板印象,乃至性别歧视,为孩子提供真正有益于他们人格发育的性教育文本。如果性教育绘本能够成为父母解答孩子关于生命困惑的启蒙读本,如果性教育绘本可以成为一个家庭在亲子共读中共同感受生命奇迹的媒介,如果性教育绘本可以让孩子纠正“性是羞耻和肮脏的”“社会角色是固化的”之类的错误认知,那么,性教育绘本就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了更深远更长久的社会价值。

注 释

[1]UNESCO.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OL].[2019-01-05].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6/002607/260770c.pdf

[2]郭享杰.童年期發展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68-70

[3]根据开卷《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中,图画书销售额已达45亿元,约占整个童书市场的23%,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5%。

[4][17]吴冰冰.基于绘本的大班幼儿性教育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29-60,48-60

[5]王雪婷.中国儿童性教育问题归因及解决对策[J].辽宁教育,2018(10):44

[6]石佳文.幼儿园大班开展性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5:32

[7]白兰.幼儿性教育家园合作现状与需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42

[8][英]尼古拉斯·艾伦.小威向前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12

[9][日]山本直英.我的故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7

[10][法]拉贝.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3)[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1:32-33

[11]黄育馥.西方性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133-134

[12]方卫平.享受图画书: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M].北京:明天出版社,2016:105

[13]陈宁.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J].出版科学,2016(5):57-58

[14][美]罗比·H.哈里斯.身体都有什么[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18:32

[15]郑渊洁.郑渊洁性教育启蒙绘本:你从哪里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1-22

[16][日]松居直著;刘涤昭译.幸福的种子[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45

[18][日]松居直著;郭雯霞,徐小洁译.我的图画书论[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125

(收稿日期:2019-01-23)

猜你喜欢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