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体验式德育扎根于乡土文化的土壤

2019-12-18杜娟

魅力中国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验式乡土道德

杜娟

(河南省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河南 安阳 455000)

体验式德育教育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新模式。体验式德育应该是“注重体验,寓教于乐”的德育,应该是一个促进学生个体知识、情感、意志、行动统一发展的心理过程。将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运用到学生德育养成实践中,有益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体验、学习地方优秀文化思想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与学校体验式德育教育方式相融合,不失为增强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一种双赢举措。

一、体验式德育的重要性

何谓体验式德育?所谓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体验式德育就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它强调学生要回归生活,亲自参与,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高思想认识,促进道德行为的成长。

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听到的记不住,看到的容易忘,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麦克菲尔曾说过:“个体体验是一个中介,通过这个中介,道德才能被体察和领悟。” 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情感是不能命令的。它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发、启动、传感,靠主体的自主感受和体验,才能促使学生真情实感的萌生和发展。如果在教育中不重视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不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道德知识、道德观点,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枯燥,情感得不到激化,认识得不到深化,心弦无法拨动。

生活实践是学生情感的生发剂,道德体验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认识,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要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扮演好社会角色,必经体验;接触自然、社会和伙伴,学会反省,进而形成社会道德意识和观念,启迪道德觉悟,激励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推理、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能力,增强道德责任感。

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拓展体验式德育活动,增强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乡土文化”,即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生活。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等诸多方面。乡土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一个符号。它是一种“生动、温暖、质朴、深厚、诗意、睿智”的处事哲学与文化氛围,是人们言谈举止之间自然流露的一种良好修养与内在气质。

乡土文化源于地方现实生活,通过对其开发,能够使德育课程内容更加联系生活情景,突出了德育的适切性,有助于摆脱德育内容知识化的困境;同时,大量的具有优秀传统特色的乡土文化融入到德育课程中来,极大丰富了德育课程内涵,也提高了德育课程的质量与品位。因此,提出基于乡土文化来进行体验式德育课程,不是简单重复累加,而是双向提升。

三、编写乡土文化教材,挖掘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

乡土文化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乡土名人、特色经济、民歌号子、乡土美术、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故事等可以进入德育课程的资源。

编写乡土文化教材,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和良好载体。乡土教材的编写应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为内容,“本乡本土”但要“土而有味”。乡土德育教材的编写,必须凸显乡土文化的魅力,因为它是乡土德育教材保持生命力的“灵魂”。

四、利用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能够开拓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 “生活德育”的意识,使教师能够利用生活、利用既有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走出说教德育的误区。在进行乡土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通过探索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德育校本课程的途径和策略,会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程规划设计能力、指导实施能力。教师在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时需要鉴别、收集、开发、整合和利用乡土资源,使之成为系统的课程。同时,乡土德育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参与教学科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生个性需求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换位辩论式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体验式乡土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乡土中国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