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2019-12-18王永利

山西青年 2019年18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弘扬中华

王永利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陕西 西安 710038)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道德资源。建国七十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之所以能取得丰富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弘扬,在于不断传承中华优秀道德传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不断加强对于本民族的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力。引导大学生传承传统美德,也是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所孕育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智慧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为共同奋斗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等各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多次讲到道德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邓小平同志讲“德才兼备”,“德才兼备”一直被看作为 遵 循 的 核 心 依 据。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论述,特别突出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这击中了当前治理社会风气的要害,也击中了青少年品德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蕴含着丰富精神品德教育资源。习近平从教育目标上,从教育内容上,从教育的实现路径上,论述了品德教育应注意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下发了一系列有关加强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文件,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使整个社会道德建设有了政策上的依据。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十分丰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文化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首先,重视整体利益,强调奉献和责任。在中华传统道德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强调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性。其次,崇尚“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崇尚仁爱、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再次,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中华传统美德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非常重视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价值,强调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规范的要求,来尽自己应尽的义务。最后,梦寐精神境界,向往高尚的理想人格。中华传统美德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品德理想的践行认为是人生许多需要中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时时注重弘扬以中华传统美德为精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高等教育在开展大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从未放松此项工作,广大大学生群体整体上始终能够注重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责任观念,一批又一批大学生通过自身所学无怨无悔终身报效党和人民,并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主要力量,经受住了以往的考验,虽然国际形势不断变幻,疆独藏独等分裂势力还未停止其图谋,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主动坚决捍卫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甘愿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肩负起历史担当。中华民族从来都注重推崇“仁爱”思想,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在发展,民族在进步,城市节奏步伐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我们对广大学生一贯进行的“仁爱”思想宣讲,就是让我们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内讲团结和谐,对外广交天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创造了非常的条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一贯进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教育,本人深有感触,这对当代大学生,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发挥了正确的文化引领,正确的“三观”引领,凝神聚力的作用,使我们很自然地也必须对自己本民族文化形成自信力。

二、引导大学生弄清楚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坚持文化自信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也及时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标志着党中央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全面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在全党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下发的《意见》,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

按照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积极肯定和努力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抱有的坚定信心。我们要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要从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历史维度上,正确理解和把握习总书记“四个自信”,正确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绝非空穴来风,我们在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处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多种社会制度并存,多种文化,多元价值观激荡共生的大背景下,虽然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和大学生能够坚定文化自信,但也出现了有些社会成员甚至大学生错误评判自己本民族文化的情况。例如:还要不要讲诚信,要不要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要不要继续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要不要讲吃苦耐劳等等,这些本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在有些社会成员,包括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出现了怀疑和动摇。这些人出现这种认识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异域文化的渗透影响,他们无法看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道德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形成过程的本质差异,对我们一直受益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出现了认识和情感麻痹。

首先,坚守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必然结果。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奋斗史中发挥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的作用。起到了凝神聚力,团结协作,战胜一切苦难的重要作用。这样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当前,我们已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阔步迈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新征程道路中。这个过程还需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积极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道德的重要作用。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引导和教育广大的大学生崇尚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其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绝不是空洞的理论和口号。而是我们对自己本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精神食粮的一种珍重的感情和践履。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感情和历史。一个民族所传承的本民族优秀文化是这个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力。

最后,我们在积极引导广大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坚守文化自信。加强与本民族文化的亲和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并非排除异域文化,而是也要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科学、积极、合理的成份。

三、引导大学生增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意识和文化自信

如何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事关“四个自信”,文化自信能否真正被坚守。我们结合教育教学过程实际认为,引导大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应该有如下之举。

第一、紧跟党、国家一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部署和工作安排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工作,积极参与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活动。

第二、按照学校部署,上好每一节课。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增强文化自信的活动内容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心灵,所谓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第三、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增强文化自信的活动,绝非只是学习几本领导人著作,上上课,办几场报告会,出几个宣传片,办几个专栏等就能贯彻落实到实处。教育的基本形式应该在日常,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应该模范遵守并创造性发展中华传统道德,使广大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力。

建国七十年以来,虽然我国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正如习总书记所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可能在敲锣打鼓的情况下顺顺利利地实现目标,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牢记使命,不断引导广大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挥它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道路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