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互动浅析*

2019-12-18邹顺兰

山西青年 2019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理论课立德

邹顺兰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同时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近几年来,开展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将课程思政教育与思政教育课程有效进行结合、互动教学、形成协同效应,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有效途径。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开展教育与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的认识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历史使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目标。

一、思政教育课程在高校中开展的现状

“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简称,是指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由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现阶段在高校开展的理论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渠道,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价值教育和价值引导的主要方式,但在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开展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从思政理论课教师层面来讲,一个教师跨专业承担多个班级的同一门课,在教学中会忽视学生的具体性;许多学校教师这几门课程采用开卷考或勾画重点的闭卷考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不能很好实现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层面来讲,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公共课重视度不够,文史类学生原有一定的基础,对继续学习理论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而理工类学生平时的课程多是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对理论性强的思政理论课缺乏一定的兴趣,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从课程自身来看,思政教育理论课重视对相关理论的讲解与分析,引用的案例较少,理论课的教学缺乏实践操作和具体案例的辅助讲解,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不深刻。思政教育理论课虽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但确是当下高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高校学生接受思政教育主要的渠道,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知识的丰富补充等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实现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1]

二、课程思政教育的含义及与思政教育课程的关系

“课程思政”是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是相对于思政课程来理解和区分,除去思政教育理论课,在高校其他的学科课程或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共同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思政教育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二者虽有区别,但也有密切的关系,二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从教学内容层面,思政教育理论课为“课程思政”提供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是对理论的具体实践与运用指导。思政理论课是对课程教学中涉及的专业理论进行系统讲解、深入分析,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体系,“课程思政”则是由学科教师在自己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分享,隐性的思政教育,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能在生活与学习中加以运用。从课程体系层面,思政教育理论课与“课程思政”是“面”与“点”的关系。在思政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理论课程构成了体系里的框架,形成一个个平面,“课程思政”在每一次的教学中进行“点”与“面”之间的对应,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

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由此可以得出,“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要方式,“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细化运用,二者共同作用,形成协同效应,最终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认同感与自信,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互动的实施

(一)坚定方向,目标明确

思政教育工作是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协同互动中,要坚定步伐,朝着“立德树人”的目标前进。在课程实施中,不论是专业课教学或者思政理论课教学,我们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做到理论坚定、信念坚定、步伐坚定,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加强交流,携手共进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专业的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师应与各学科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要进行合作教学。[2]在课程开始之前或每学期开学之前,思政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科任课教师之间要先进行沟通,确定本学期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科任课教师的具体隐性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学科任课教师可以提出有疑虑的地方,在一起沟通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也可以完善课程的实施细节。同时,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强烈的时效性、社会性,要与时俱进,走进社会。可在每一个月或者在某件事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应时,进行一个简短的交流,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探讨热点事件,并进行一定的价值观引导。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也应多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比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鼓励创新,丰富内容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不断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互动,定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二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而将二者进行联合,同向而行,协同互动,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一个创新举措。在协同互动的过程中,也需要高校教师,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创新。比如,在当今的新媒体和数字化时代,要合理利用我们的手机软件,比如微信、微博,这些软件在高校学生中使用率高,合理利用这些工具也可以帮助我们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其次,高校可根据当地的特色文化、学校自身的教育优势,适当开发利用校本文化,形成有自己独特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或模式。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互动,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进程。政治教育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二者的有效结合、互动教学、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协同效应、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需要广大高校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理论课立德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