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2019-12-18曾庆荣

山西青年 2019年18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

曾庆荣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高校是各领域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坚持让马克思主义信仰薪火相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同志的“四个自信”思想,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举旗定向,让人民树立“根和魂”的自信,汇聚成国家民族发展繁荣的最深沉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对当代大学生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一、中国百年马克思主义信仰

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诞生。1918年,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家创刊立说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同志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他领导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其论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是抗日致胜的理论航标;《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1]。建国后,卓有成效的公有制改造和建成门类齐全的工农业部门,为我国产业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邓小平理论和我国改革开放。文革后,邓小平等革命家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决否定“两个凡是”,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实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粉碎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和平演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要看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水平。[2]“三个有利于”重新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使人民回归唯物主义认识论,破解国家发展难题,解决了百姓“温饱”问题,改革迈向新征程。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党建设。2000年,江泽民视察广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把“三个有利于”思想用于解决党风问题。党的十四大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使中国面临大机遇和大风险,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民生问题突出。如何在和平时期保持党的人民性和先进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保障中国共产党科学、民主、进取的文化意识形态,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石,为落实小平同志提出的新世纪“加紧经济建设、反霸维和,实现国家统一”三大任务保驾护航。[5]

第四,科学发展观昭示执政理念现代化。科学发展观首次把党的执政理念上升为系统理论,标志党走向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毛泽东确立民主执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提出“以法治国”和“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6];江泽民确定“依法治国”执政方略;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建设”、化解国内外矛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7]“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8]

第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绘就民族复兴蓝图。习近平同志把我国当代定位为“新时代”。它进一步明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政治上强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法治国家;经济上强调产业创新和制造业强国;外交上积极有为参与国际事务;建成世界一流国防。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突破西方技术封锁和缓解贸易冲突的解决方案,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加快推动我国向世界一流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二、我国文化自信的根源

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民族独立和兼收并蓄的传统。习近平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

首先,中华优秀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源。中国5000年文明,先秦文学、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清代小说、近现代文学、史学论著等可谓浩繁,核心在儒道,集合在汉文明,延绵千年不绝。其“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合和、大同”思想为历代推崇,“礼、义、廉、耻”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四维八德传统仍是执政治民常道,不单深远影响我周边诸国,更远播到中亚欧洲诸国。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文化自信之本。1949年前150年,西方文明碾压中华文明,中国人民处于自卑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代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理论和制度创新,走出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

第三,我国经济社会成就是文化自信之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社会意识形态。我国重拾文化自信分四阶段:1949-1978年,我国自力更生建成为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人民重拾信心;1978-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和发达经济体落差大,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前途信心不足;1992-2012年,我国确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GDP总量超日本,人们对中国道路、制度、理论自信增强;2012年十八大后,我国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物质充裕、获得感强使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充满自信。

三、用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分析

1.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文化观。课题组对广州高校634名大学生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问卷调查,问卷有效率100%,其中55.21%的同学表示有信仰,31.7%的同学无信仰,其他同学不清楚自己的信仰。52.68%的同学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入党,40%以上同学为求职便利和个人荣誉入党。受中小学教材选篇影响,超60%的学生认为文学典籍中诸子百家和唐诗宋词对他们影响最大,其次是武侠和网络小说。学生对传统艺术如民族音乐和戏曲、武术、绘画和书法的认同感强,最感兴趣的传统礼俗是饮食文化,其次是礼仪和茶文化,再次是姓氏家族文化,最后是酒文化。96.06%的同学认为中华文华博大精深,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2.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94.01%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指导作用。78.08%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与自己日常关系紧密。40.38%的同学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3.79%的同学对此略有了解。大学生普遍信仰马克思主义者占56.47%,只有42.71%的学生完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途径。509人表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途径是思政课,占80.28%,明确信仰马克思主义者373人,占58.83%;其中通过教师和课堂获得信仰者48.9%,通过社会媒体者30.91%,通过家族传承者11.83%。49.84%的同学认为思政课对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很有效,9.15%的同学读过较多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32.18%的同学读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2.51%的人关注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8.04%的学生主动查资料学习,20%的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和其他途径了解马克思主义。

(二)以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1.做好马克思主义信仰固本培元工作。从教育途径看,大学思政课堂是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最重要阵地,不能削弱,还要加强;教师要过政治关,宣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全体教师的“主业”,在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铸魂”工程,用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掌控意识形态教育主动权。

2.做好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学校官网、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要开辟专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宣传,强化党员师生在“共产党员网”、教师继续教育网、“学习强国”APP等网络资源的理论模块学习,使学习教育成为师生常规,用坚定信仰续写奉献的青春。

3.提高中华优秀文化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提高大学语文科目学分标准,加强中华优秀文化课程的审编,开展校园读典籍诵经典、书法绘画、音乐和戏剧表演活动等,把《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等文化经典内容以专家讲坛、专题研讨、读书和写作、演讲等形式推广。

4.找准学生兴奋点推广优秀文化。结合国家地方电视栏目如《诗词大会》、《朗读者》,《汉字风云会》,《国学小名士》,《诗书中华》等文化品牌,创新推广形式,在思政和党建课堂切入中华优秀文化元素,通过举办红歌大赛、地方特色文化体验、社区服务、帮扶支教、文艺活动推广中华优秀文化。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