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中的隐喻所展现出的儒家精神

2019-12-18陈德林王甜甜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夫子道义儒家

◎陈德林 王甜甜

中国学问本质在求善,和西方科学之真有很大区别。真,可以逻辑推理,可以下标准定义。善,却无法定义,因事因时而异。善没有统一而固定的标准,这也是孔子述而不作,不愿意用文字描述自己思想的原因之一。没有固定标准,道德本身又非常抽象,该如何表达?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隐喻却能使得语言更达意,生动形象而富有蕴含。隐喻这种表达方式在极大限度上使表达相对贴近于语言背后的意义和精神内涵。本文以《论语》中数则带有隐喻的章句为例,简析其中展现出的儒家精神。

一、理性的生命观

《论语·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面对一川流水,为什么要感叹生命流逝呢?

用认知语言学简要分析,流水是源域,生命是目标域。在河水的川流不息中,夫子联想到了时间流逝,两者同样有不间断的特性,默默前行。夫子将对生命问题的思考镶嵌于流水的隐喻中,透过这一“隐喻”可以看到儒家生命意识:生命像流水一样不断向前,死亡如同川流,平静常在而不可抗拒。《论语·颜渊》中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句,君子对待生死富贵,关注的应该是内心的恭敬,也就是道德原则,力求去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另一句“未知生焉知死”,亦复如是。君子立于现实,对待不可及、不可触者,对于不可抗力坚持依照心中道义而行即可。

死亡与生命的意义是人类文明的最主要议题之一。在中国,夫子对于生命的思考充满了理性色彩,从人和生命本身出发,关注人的道德精神和生命价值,而无怪、力、乱、神。

二、矢志不渝追求道德

《论语》整体来看,是追求道德本质的一本书,为政、取财和为人都非常注重道义追求。

在对君子的定义和要求上,和道德紧密联系。夫子把君子概念投射于其他物体,把人比成器皿、动物等,较为形象地表达了君子的相关特点。《论语·雍也》中,子谓仲弓,曰:“犁牛为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冉雍出身卑微,却有君子之德,孔子将他喻为犁牛之子。犁牛有杂毛,无法用于祭祀山川。但孔子认为,犁牛之子,只要符合祭祀规定,山川之神不会因他的父亲是犁牛这一身份而舍弃它。儒家以道德品行论君子,而不以社会地位和出身论,君子一词也是从孔子这里成为了品德的代名词。同时,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器皿有固定用途,儒家希望培养出的君子以求道为目标,不以具体技巧、才艺为立命之本。《论语·公治长》中夫子回答子贡的问题,认为他是“瑚琏也。”瑚琏,是宗庙盛黍稷之器,非常贵重。子贡就像瑚琏一样,重要而显贵。同时,结合“君子不器”,很容易得到夫子另一层意思,子贡离君子还有距离。

在财富观上,儒家认为财富的获得是需要合乎道义的。《论语·述而》篇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荣华富贵必须是符合道义的,否则是没有价值的,如天边浮云。

在为政方面,认为德行能使民众拥戴。《论语·为政》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极星被古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分野说中不同的星对应不同的地域。分封制时,天子之国为诸侯所拱卫,正如北极星被众星环绕。用北极星作为源域,为政以德者如同北极星被众星拱卫一样,受到天下爱戴。

儒家认为道义本质是天命所在,与天地合其德的是君子心中的道德本质和道义原则,不以权势、功利为转移。

三、知行合一,惟精惟一

儒家学说中,对精神的追求不在于空谈,而在于实践,知行合一。

《论语·公冶长》中,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宰予以言辞著称于孔门,却言行不一致,让夫子很是气愤。言而无信的人如同朽木、粪土之墙,不值一提,甚至让人憎恶。孔子对于知行不一,巧言令色的反感跃然纸上。

曾子“鲁”,却敢于力行、知行合一,是颜渊之后,最承夫子大统的学生。《论语·泰伯》中,曾子示疾一章,引用《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深水潭边、薄冰层上,在极端的情况下,只能惟精惟一,不敢分心,集中所有精力去行动。道心惟微,在求仁过程中,曾子一刻不敢放松自己。“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谨慎入微,勤勉不懈,故能允执厥中。

结语

隐喻广泛存在于文化生活之中,是思维和认知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论语》相关隐喻,我们可以从语言深入文化看到文字背后所隐含的儒家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夫子道义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心通长宇,道贯广宙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夫子亦“愚”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情文兼具的道义承担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短文改错训练:Watch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