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9-12-18彭洪斌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弘扬学习者融合

◎彭洪斌

社会的变迁,会促使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所变。由于传统文化为我们揭示了古人和革命先烈身上宝贵精神,所以继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发光发亮,是必然之势。历史是教育阶段与传统文化衔接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将传统文化与历史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符合历史观研究的需求,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由此得到提升。根据二者目前的融合现状,我们发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衔接显然未被充分重视起来,在历史观中需要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本文主要是对历史和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融合进行了分析,为二者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渗透

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国家兴衰、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其中作为精神文明教育范畴的民族传统文化,更是成为其显著特点。我国坐落于世界东方,在这片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古老大地上,华夏子孙用勤劳和智慧不断丰富着中华文明。中华汉字是东方文化发展至今的瑰宝,从甲骨文到钟鼎文,从钟鼎文到隶书、楷书以及草书等,这些演变均反映了我国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从政治制度上来说,“约法三章”“唐律疏议”体现了法治为本的历史方向。从道德层面来讲,古代讲究“和而不同”“礼义廉耻”和现代提倡的“自由、公平、平等、正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吻合。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璀璨,尤其是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后,传统文化认同的内涵也渐渐被内化,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绵延不息的愿意。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从内心认可传统文化,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二、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地位

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应该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注意。为将其落实到实际教育中,教授者可以将其作为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与历史结合,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从我国的政治发展视角来看,古代运用的制度代表了当时政治的先进性,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代传统政治文化。从文化角度视角来说,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明清思想等一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孔子提出的儒家学说更是影响深远,也成为每个国人树立文化认同感的精神财富。与此同时,在古代艺术学习中,《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中的篆书艺术,王羲之《丧乱帖》的行草艺术,《汉简》 中的隶书艺术,《江城送别图》的深远意境以及《诗经》《离骚》等文学经典,灿若星河,一跃成为国人人格塑造的典型素材。以上内容,我们都可以从历史资料中进行挖掘,发散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使其能够走出思想的误区,培养浩然之气和心系天下的济世情怀。李白曾经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喟叹,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弘扬该人生观,更有助于实现人生的理想。

三、融入民族文化认同教育

在历史中,历史不单单是常识, 教育不单单是学习,更多的是从历史学科知识中,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施教者要转变思想,树立开放性教育理念,依托历史学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揭示文化最深沉的思想内涵。相比其他学科,历史课程内容繁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类思想与物质文明。但对于历史学科知识,其与传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具有理念一致性。如从历史中学习孔子提出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涵盖德、美、体、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知识。通过学习历史,让学习者从中学习比较、综合,了解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思想,增进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结语

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历经千年的检验之后,形成的极具现实意义的文化资源。不管是学习者个人的成长发展,或是施教者教育水平的提升,亦或是教育的长远发展,都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养分作用,使其能够滋养我国文化的发展。所以,传统文化与历史认同教育的融合不仅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也有利于人们精神涵养的丰富。传统文化与历史的衔接之处正是弘扬文化的突破口,施教者要紧抓时代脉搏,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让学习者逐渐树立认同感与自信感。

猜你喜欢

弘扬学习者融合
弘扬爱国精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融合》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