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乐整合,怡情雅志

2019-12-18杨玲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乐学本课舞蹈

◎杨玲

“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一直是广大中学音乐教师们关注的话题。改什么?怎么改?如何上一堂具有改革意识的音乐课?许多音乐老师都为之探究并尝试。《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根据这一基本精神,我设计了一堂课题为《开往西部的列车》的欣赏课,并以《课标》的基本思想为准则做了一些尝试,我将根据这节课谈谈我对课改的感受。

《开往西部的列车》一课根据人音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初二下学期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拓展教学。本课的特点体现在:1.以旅游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将老师的身份变为导游,学生则变为游客,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2.本课设计了三个旅游景点,云南的西双版纳、西藏的布达拉宫和新疆的吐鲁番,通过不断变化的美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3.请学生扮演少数民族的演员为大家献舞,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性;4.以民族大团结的形式结尾,更体现出民族性,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围绕“美、乐、整、合”四个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这也是“美乐教育模式”中提出的教学理念。

一、“美”即“营造美景、激发情趣”

音乐教学就应该不断创设一个又一个音乐审美的环境,教师则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审美体验。本课通过以下几点体现“美”: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西部少数民族的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并不断的设立美点、引人入胜;2.通过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西部歌王”王骆宾的歌曲营造美的意境,3.学生扮演成少数民族的演员为大家载歌载舞,使观者身临其境、融入其景。以上环节,通过自然美、音乐美、形体美的展示,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学生感受美的环境、音乐和舞蹈,让学生情不自禁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乐”即“乐教乐学、形象学习”

“乐”是针对学习中受压抑的“苦”而言,重视民主的师生观,增加课堂中“动”的概率,使学生变被动的“苦学”为主动的“乐学”。首先,本课中的“乐学”体现在把上课当成旅行,老师变成了导游,学生变成了游客,使师生关系变得平等互动;其次,在教学中通过学生模仿孔雀的形态、献哈达和摘葡萄的动作,以及学生表演西部歌舞邀请游客参加,采用综艺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活动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和乐趣,增强了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创设“乐学”的学习意境。

三、“整”即“整理探究、求知创新”

通过开放式和愉悦性的美与乐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课从体验入手,从感性出发来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例如,在欣赏傣族舞蹈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傣族舞姿的特点并模仿孔雀的形态,请来一些同学来模仿孔雀洗澡、梳理羽毛或饮水,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把动作串连起来创作优美的舞蹈。这样的设计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开动脑筋、体验成功。

四、“合”即“学科综合、审美迁移、情感升华”

《标准》中提倡:“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值。”在本课中首先是音乐与舞蹈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用熟悉的西部民歌配以婀罗多姿的民俗舞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音乐的动态美。然后,通过介绍西部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人文地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增强多元文化意识;结尾处以民族大团结的形式,喻示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更体现出中华民族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对“合”的一种升华。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往西部的列车》一课中,以“美乐整合”为精髓,避免了传统教学“繁、难、偏、旧”等问题,通过创立美景、设立美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通过其他姊妹艺术和相关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了情操,形成良好人文素养。

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尝试、多做改变,只有“变”才能为学生营造美的环境、乐的教学过程,让音乐教室成为创造的乐园;只有“变”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知识的主人,音乐课真正能够成为“以人为本”的“绿色教学”。

猜你喜欢

乐学本课舞蹈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
学舞蹈的男孩子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舞蹈课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求实创新 乐学精艺——访杭州技师学院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