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朱自清《春》与张晓风《春之怀古》的比较

2019-12-18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张晓风怀古柳絮

一、以比拟手法营造春之景象

比拟的写作手法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张晓风在《春之怀古》这篇文章中,精准地运用了比拟这一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对春进行了塑造,如,她在文中说柳絮是由柳树“吟”出来的,且用了“虚飘飘”“白茫茫”“听不清”“说不清”等词语来形容柳絮,从而为读者营造出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巧妙地展现出了柳絮漫天飞舞的场景。运用比拟的手法,为飘扬的柳絮赋予人的情感,呈现出柳絮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凸显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趣味盎然。

朱自清的《春》也同样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且喻体不仅十分质朴简洁,而且还非常传神生动,在阅读朱自清的文章时,很容易地能令人感受到一种脱俗清新的气韵。如,他在描写小草初长时,用了“偷偷”这个词,这不觉会让读者将小草与充满活力的孩子联想在一起,这一描写手法能够突显作者对春之景饱含热情的赞美,使得文中描写的景象更加深入人心。

《春之怀古》与《春》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有力地突显了春的生机盎然。张晓风运用比拟手法意在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朱自清运用比拟手法则带有童趣意味。

二、以古典意象营造诗意情境

古典意象指的是古典诗词中抒发情感的人和事。古典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文章彰显别样韵味,所传递的美感更有层次。

朱自清的《春》,将单个意向进行重组,在二维的空间内描绘出了春的诗词意境,如,他在文中引用了志南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仅给整篇文章增添了一丝古香古韵,还与后文的“雨”产生了辉映作用,从而构建一幅宁静安详的诗意画面。

《春》中意象的选择具有重复性与常规性的特点,而张晓风《春之怀古》中古典意象的选择更具丰富性和平面性。此外,《春之怀古》中意象的运用还具有立体复叠的特点,使诗的意境表现出更为纵向的空间位移。如,作者在描写春的传播时,用歌的传唱进行了比喻,按照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从山头、云端一直叙述到了小鸭的黄蹼、春泥,使人不觉体会到了一种万物迎接春天的喜悦之感。

(一)写作视角

朱自清在《春》中将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春景图,如,“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朱自清用白描的方式,使得文章整体较为写实。而张晓风的《春之怀古》在写作视角上并不拘泥于一般触景生情的描写手法,而是实现了时空的瞬移与变换,文章整体较为写意。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表述——“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对春的景象进行描写,而是通过人们的夸张表情对春的美好进行了呈现,这种“以人叙春”的手法无疑是非常高级和高明的。

(二)作者情感

《春之怀古》作者表达的是对往昔的怀恋。张晓风生活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她眼里的春天不再是最原始的春天,而是受工业文明侵扰后残损的春天,这令她渴望自己记忆里的那个春天。因而,在《春之怀古》中,张晓风主要描写曾经美好的春之景,使读者深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而《春》则不同,此时的朱自清和陈竹隐刚结婚没多久,之后又很快担任了清华大学中文系的主任,正可谓好事成双,写文章时,朱自清的内心是非常明朗的。《春》中所描写的大都是生机勃勃的春天事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赞美与期盼。

结语

综上所述,张晓风的笔触豪迈且灵秀,文中的古典意象,开辟了她的散文江山。她穿越时空,纵观记忆里的美好春色,呼唤着那个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而朱自清的语言平实且自然,充斥着童真趣味,文章更理性、写实,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无限期盼。

猜你喜欢

张晓风怀古柳絮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柳絮
柳絮飘飘
柳絮娃娃
中山城怀古
张晓风的羞愧
如果我看不懂
坠星
打翻了
合江神臂城怀古(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