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改图形》教学案例

2019-12-17卓鹏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画图工具图形

卓鹏飞

教材分析

《修改图形》是苏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画图单元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使用“选定”“橡皮擦”“放大镜”等工具对简单图形进行组合、移动和删除等修改,创作出多样图形,如由圆形组成的花朵。同时,通过图片修改方式的不同,对比人和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区别,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学情分析

本地区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本册教材包含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计算机画图软件这两个主要章节,要求达到能够较熟练使用计算机鼠标和键盘,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画图软件进行作品创作等目标。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使用的基本水平,已经掌握画图中“矩形”“圆形”“线”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和图画,并对“画图”软件的学习积极认真,兴趣浓厚,喜欢自己探索和操作。同时,三年级学生出生于2010年左右,和多年前的三年级学生相比,他们更适应信息化电子设备的使用,更有数字化原住民的特点,在此年龄段开始渗透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可行的。基于此,在《修改图形》这一课,从了解计算机工作方式的角度,加入了计算思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线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选定”“按任意形状裁剪”“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能够在需要的情况下对图形进行合理的修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形的删除和移动等操作,理解“先选中,后操作”的计算机工作方式;通过在多种情境下修改图形方法的分析,学会合理选择和采用不同的方法修改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操作中能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尝试使用工具提高工具使用效率。

行为与创新目标:对比计算机画图与纸笔画图的区别,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常见工作流程;初步建立与计算机合作处理问题所需要的新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定”“按任意形状裁剪”“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对图形进行修改。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环境污染很严重,到处有雾霾和生活垃圾,3·12植树节刚刚过去,我们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以设计环境保护情境的方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社会责任感,每个教学环节都在环境保护的情境中开展。每个任务环环相扣,通过上一个任务才能引出新的任务,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2.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任务一:在画图软件中打开“污染.bmp”。和老师比一比,看谁删除“污染”的方法更快。

教师:老师的清理速度快很多,看看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吧。看的同时请大家思考:老师的操作分几步?(第一,使用“选定”工具,对角线选择;第二,编辑,清除。)

教师介绍“选择”工具,强调矩形选择的方法,演示移动、删除等相关操作。

设计意图:此为复习任务——橡皮擦功能,同时也为引入新工具的操作方法埋下了伏笔。通过学生与教师比赛的方式,使学生对新方式的工作效率赞叹不已,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任务中。在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回答和总结通过选中方法进行删除的步骤,强化了他们对操作流程的记忆。同时,了解计算机工作时,需要先选择操作对象,并按照操作者给出的命令按次序来执行,这也正是计算机工作方式中所蕴含的计算思维。

教师:同学们刚刚是用什么方法清除“污染”的?

教师小结:使用橡皮擦是我们在纸笔绘图时的常用方法,橡皮擦一次擦除的区域有限,当面积比较大时就要反复擦,时间就会比较长。选定后删除的方法是计算机不同于纸笔绘图的一种方法,无论要擦除的区域有多大,都是选中、删除两个步骤。那么,使用橡皮和删除两种方法,各自应当用在什么情况下?

教师:为什么计算机需要用“选定”工具选中区域才能删除呢?

梳理:需要用“选定”工具来告诉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位置。“选定”工具在不同位置使用时,需要确定起点的选择,并对角线拖动完成选择。

设计意图:教师在每一个任务前都设计了引导学生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任务,有目标有方向,其目的是希望學生在动手的同时,能带着问题去深入思考,在操作过程中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的结合,实现知识、能力的同步发展,同时节省了后续讨论的思考时间,更有可能提升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删除“污染”时普遍使用橡皮擦功能,此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比纸笔绘图和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不同。使用效果的不同之处在于,计算机可以进行大面积区域的快速处理,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任务二:教师:(课件展示月亮和云彩出来的夜晚)你有办法画出弯弯的月亮吗?

教师:课件出示画法过程(如下图)。

引入工具“按任意形状裁剪”,教师演示并请学生完成任务二。学生操作之前提出问题:用计算机画月亮与用纸笔画月亮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学生操作完成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梳理。

教师:纸笔绘画是直接按照其轮廓勾画,用计算机操作时,因为没有提供月牙形状,是用多个图形的叠加构造出轮廓,再使用删除的方法完成绘制。对于计算机来说,清除区域的内容可以非常快捷。

教师:那如何画云朵呢?(提示:与画月亮一样用图形剪切的方法。①画出圆形;②移动并组合圆形;③减去交替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教师的绘图方法,理解计算机绘图中常常通过绘制基本图形的组合、区域的加减来完成。后续任务绘制云彩是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已有绘制月亮的经验,使用同样的方法画出云朵,内化和巩固用计算机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在计算思维上,涉及初步了解“对象”的概念,计算机在执行指令前需要选择相应的对象;计算机可以按区域管理图形文件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生活中纸笔绘图呈现在一个平面的既有经验有所区别。因此,可以使用区域“加法”和区域“减法”的思维解决问题。

教师:给月亮和云朵填上美丽的颜色就更好了。同学们在涂色的时候有问题吗?老师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颜色溢出),我们来仔细检查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介绍工具“放大镜”。

教师:一起检查老师的图形并修改(注意强调回到原来大小),请大家自己尝试使用放大镜修改图形错误。

设计意图:填充后颜色的溢出,在大多数班级中都会出现,是教师预留的问题陷阱,是学生在使用橡皮擦工具时不仔细遗留的问题。这种顺应学生问题产生而适时引入新工具的方法,使得教学过程更为流畅。

3.拓展练习,展示评价

任务三:同学们给草地画一些花朵和小草吧。

教师:在草地上直接画花朵或者小草,有背景色的情况下出现错误怎么办?

教师介绍工具“背景色橡皮擦”,用于擦除前景,露出背景。

学生思考问题:这类橡皮擦擦除后,剩下的是什么颜色?这个颜色来自哪里?

设计意图:强化本节课“选定”“按任意形状裁剪”“橡皮擦”等图形修改工具的使用,同时复习和巩固“多边形”工具和“填色”工具的使用。本任务主要是拓展“橡皮擦”工具的功能。多数学生基于原有生活经验,认为“橡皮擦”擦除后剩下的是白纸,在计算机绘图中则与此有认知冲突,“橡皮擦”是擦除表面痕迹,露出背景颜色。

4.探究提高,综合运用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同学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让更多的同学、朋友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设计意图: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并将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5.全面总结,延伸课外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修改图形时可以使用“选定”“按任意形状裁剪”“橡皮擦”“放大镜”等工具。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式为“选定”+“处理”。我们人人应该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反思

本课让学生扮演环境美容师角色,主要通过发现生活中的垃圾问题、清理垃圾、美化环境,在学习“选定”“按任意形状裁剪”“橡皮擦”“放大镜”等工具的同时了解并使用了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属性。

课上,笔者设计多个任务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学生在进入爱护环境这一情境后,很快就发现满是垃圾的场景,凭借纸笔画图的经验學生第一选择是使用“橡皮擦”工具擦除,发现擦除费时费力这一问题,学生在探索解决任务一较大区域擦除时,发现计算机处理方式可以更加快捷。计算机可以快速清除一个区域的图案,需要首先“选定”——计算思维中对象的运用关系到问题的快速处理;图形的组合是学生常用的画图方式,在计算机修改图形这节课中学生探索后发现,计算机也擅长使用“减法”,在计算机中有些图形的绘制只能使用基本图形组合后删除多余部分这一方式才能实现,如任务二中月亮和云朵的画法;计算思维中计算机中所有的图像对象都按照“层”来存放,当遇到有背景颜色的图像时,把“橡皮擦”颜色设置为背景色同样可以擦除错误层,任务三中就是通过它在草地上美化环境。

本节课是计算思维在非编程章节体现的实践展示课,其问题设计与任务设计线索之一是让三年级学生对比计算机处理绘画与纸笔绘图的特点,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特殊的方式和方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让计算思维在不同的章节落地生根,画图单元也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画图工具图形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画图找答案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