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通俗音乐的美学意义

2019-12-17冉春莲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通俗美学音乐

◎冉春莲

一、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相较于民间音乐以及严肃音乐,其受众面更广,社会需求程度更大,参与的人数也更多。从音乐起源的角度来看,音乐并没有高雅、低俗、严肃、通俗等类型上的划分。通俗音乐的发展主要历经两个阶段,分别是古代民间音乐阶段以及近现代流行音乐阶段。从技术层面出发,这两个阶段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传播工具以及传播方式存在差异性。作为现代音乐技术进步的重要产物,通俗音乐在现在媒体传播技术的影响下,实现了高速发展。

关于通俗音乐的概念,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通俗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参与创作。这种说法与当前音乐发展的真实情况以及基本规律是不相符的。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产生是基于社会分工的发展,而音乐在此之前早就产生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通俗音乐主要是源于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所产生的比较适合上层群体兴趣以及爱好的音乐。将通俗音乐归类于西方欧美国家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认为通俗音乐只适合城市上层群众的兴趣与爱好却有失偏颇。笔者认为,通俗音乐的具体定位应该是:一种比较容易被社会大多成员所接受的民间音乐,有无专业人员的参与对其没有影响,另外通俗民乐也不能有城市或者农村的区分。

二、音乐构成

修海林先生所提出的音乐存在“三要素”的观念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特征。他所提出的音乐三要素主要包括:行为、形态以及观念。行为主要是指从事音乐的具体行为方式;形态主要是指音乐音响被外化的形态;观念则是指人在欣赏音乐时所产生的意识、思想以及情感。这三者也构成了音乐的主要存在方式。音乐三要素构成了音乐的主要存在方式,为实现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的明确区别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行为

就音乐行为而言,通俗音乐在音色上要比严肃音乐优秀得多。尤其是在当前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通俗音乐在音色上更是表现出异常丰富的内容。以所使用的传播介质为例,传统音乐无法有效地使用电视、电脑、CD以及网络等媒介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再比如说在各种形式的传统音乐更无法在使用MTV、演唱会以及高科技手段等诸多环节上实现与通俗音乐的齐头并进。

(二)形态

通常情况下,通俗音乐相较于交响乐之类的严肃音乐在“体积”上要小一些,但是这也只能说明二者的形式与风格上存在的差异性,更主要的意义还在于音乐具体的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尽管目前有一观点认为通俗音乐与传统音乐在声学经验是有太多的不相似之处,的那是是否能够表达与表达的好与不好之间跟“像不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观念

在过去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严肃音乐才可以将高尚的审美感情表达出来,而通俗音乐的受众范围过于狭窄。这种观点很明显是错误的,本质上二者在具体的观念、思想表达上的功能没有差异,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音乐本体内形态以及行为元素构成的比例上存在的消长现象,二者没有高低之分。

三、美学意义

通俗音乐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提供了具备审美情趣的审美对象,并且能够在社会化的环境中将美学的本质内容加以直观地呈现。

通俗音乐作为大众艺术的主要代表使得接受的主体上具备了多样化的主动性特征。从这一角度出发,通俗音乐也是群众间进行精神自我调整与创造的重要途径。很多人都将通俗音乐的美学本质视为浅显的公式化形式,这是对于其美学内涵以及审美价值的低估。

就本体特征而言,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人们往往只是认为通俗音乐要比严肃音乐简单。然而,也正是因为简单这一特征,使得通俗音乐在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展现了更加积极的现实价值。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使得“简单”的通俗音乐呈现出更好的社会适应性特点。文艺体裁只有特点不同,而没有等级差异,并且不同特征的文艺体裁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

结语

通俗音乐作为大众音乐的主流现象,对其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进行全面、细致、客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当我们对通俗音乐的美学特征有了认识后,再重新探讨有关通俗音乐美学意义的问题,就会使我们对其有更加深刻、成熟的理解,这正是笔者的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通俗美学音乐
盘中的意式美学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外婆的美学
小说的通俗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纯白美学
音乐
“妆”饰美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