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管窥

2019-12-17马玉涛

名师在线 2019年33期
关键词:教师应原则解题

马玉涛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甘肃武威 733399)

引 言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借助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且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因此,教师应做好问题情境创设研究,寻找与总结有效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首先,趣味性原则。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可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能够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境。其次,梯度性原则。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合理设置问题,问题的难度应有梯度,在巩固学生所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最后,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创设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又一重要原则,即创设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启发性,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从而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或解题提供良好指引[1]。

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关注学生生活,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中很多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识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重要性的同时,调动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多与学生聊天、谈话,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积累素材;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以往经验,做好生活化问题情境分析,对生活化情景进行优化,增添生活化情景的趣味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主动学[2]。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后,教师创设以下生活化问题:学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8 名学生,则有12 名学生无法安排。如果每间住9 名,则空出2 个房间,则该学校的住宿生有多少名?

该问题情境学生并不陌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设出住宿生人数,以“房间”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式。如设该学校的住宿生有x名,则列出方程式:,解得x=252,即该学校的住宿生有252 名。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动态化问题情境

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信息技术功能强大,可将抽象知识直观化、静态情境动态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因此,教师应注重利用这一重要的教学工具,创设动态化问题情境,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同时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降低数学解题难度,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一方面,教师应做好数学知识研究工作,在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处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教师应制作动态多媒体课件,将问题动态化、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与思考,顺利解答问题。

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知识后,教师给出以下情境:如图1,正方向ABCD的边长为4,点M在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求DN+MN的最小值。

图1

该情境中N的点不确定,为动点类的情境,难度较大。事实上,连结NB,由三角形的边全等可知,DN=NB。问题转化为求NB+MN的最小值,此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展示N点在不同位置时的情境,最终学生可清晰地看到当N处在BM的连线上时,两者之和最小为BM,得出BM==5。

(三)做好教学引导,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

如上文所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守梯度性原则,因此,针对基础性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但针对有难度的问题,如探究性问题时,为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做好探究性问题的引导。一方面,教师设置探究性问题时应由易到难,尤其通过容易问题的设置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更加有信心地思考探究性问题。另一方面,为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给予解题点拨,促使学生尽快找到解题突破口。

例如,在讲解函数知识后,教师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如图2,在等腰梯 形ABCD中,AB=4,CD=9,∠C=60°,点P和点Q分别按照图中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分别向点D和点A运动。其中一个动点达到端点,另个点也停止运动。

图2

(1)求AD的长。

(2)设CP=x,问当x为何值时△PDQ的面积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3)在BC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DQM为菱形,若存在找出点M,并求出BM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显然第(1)问难度较小,学生运用所学不难解答。在学生解答第(2)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x的取值范围。第(3)问难度较大,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如果PDQM为菱形,PD和DQ满足什么条件,显然PD需要和DQ相等,即9-x=x,则即点P处在CD的中点,便能得出结果,即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DQM为菱形,此时,BM=BC-MC=5-

(四)注重优选试题,创设发散性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试题解题方法灵活多样,立足于试题情境寻找最优解法,实现解题能力与解题效率的提升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而创设发散性问题情境可达到这一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发散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教师应做好初中数学试题研究工作,筛选有代表性的数学试题;另一方面,基于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积极联系所学,思考能否使用另外的思路、方法求解,即实现一题多解,争取找到问题的最优解法,不断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在讲解“圆”相关知识后,教师创设以下情境:如图3,已知圆O的直径AB和弦CD垂直于点E,连接CO并延长交AD于点F,若CF⊥AD,AB=2,求CD的长。

图3

解答该题目时,教师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解。部分学生通过连接AC使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求解;部分学生应用三角形的重心性质进行求解,均得出正确结果。而后教师询问学生能否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求解,最终学生使用相似三角形也成功得出了结果,解题过程为:由△COE∽△ADE,可知设CE=x,则则解得因此,CD=2CE=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实现了一题多解,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发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 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任课教师应做好该种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找到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创设更多优质问题。为获得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在创设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时应把握一定原则,如趣味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等,同时充分认识到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创设准备。“万物皆有法”,创设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多进行总结、反思与学习,寻找有效的创设方法,不断弥补创设中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教学法的作用与优势。

猜你喜欢

教师应原则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用“同样多”解题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