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开放、国际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2019-12-16贺建清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差距城乡效应

贺建清

(宜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但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尤其突出。2011年贵州和云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分别为3.98:1和3.93:1。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我国国际旅游得到蓬勃发展。1980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总额为6.17亿美元,入境旅游人数为570.25万人次,而2011年旅游外汇收入总额为484.64亿美元,入境旅游人数为13542.35万人次。经济开放、国际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被学者关注。

国内不少学者就经济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毛其淋(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开放在总体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区域差异性,即它显著地缩小了内陆地区的收入差距,加剧了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1]。沈颖郁、张二震(2011)利用1993—2008年我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了对外贸易和FDI的增加均将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结论[2]。与此相反,也有研究表明经济开放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袁冬梅、魏后凯和杨焕(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度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外资依存度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缓和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3]。此外,赵莹(2003)、孙素梅(2008)、周华(2006)、Shang—Jin Wei和Yi Wu(2001)等人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4-5]。

至于旅游发展与收入差距二者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比较欠缺。赵磊(2011)根据1999~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阵方法考察了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旅游发展对农村人均实际收入具有拉动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显著;而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没有显著关系[6]。王铁、张全景(2010)探讨了发展乡村旅游以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结合国内外理论和实践从多个方面论证了以PPT(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就PPT与乡村旅游的整合在区域选择、制度设计、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7]。潘雪阳、王海鹏(2010)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重要突破口;并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选取四川省重要的县市(广元市苍溪县、眉山市)进行研究,进而得出发展乡村旅游可促进农民增收、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结论[8]。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结合经济开放来考察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文献很少,且并没有触及本质问题的核心层面。鉴于此,本文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就经济开放、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进行探讨。

二、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本文同时采用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两种指标,从收入和消费支出双重视角来度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别用GAPR和GAPC表示,构建两个双对数模型如下:

lnGAPR=b0+b1lnTRAD+b2lnTOUR+b3lnTRADlnTOUR+b4lnCITY+ε

(Ⅰ)

lnGAPC=c0+c1lnTRAD+c2lnTOUR+c3lnTRADlnTOUR+c4lnCITY+

(Ⅱ)

其中,TUOR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用来表示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和速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

(1)

TRAD表示经济开放程度 (即进出口总额/GDP)。

为了考察国际旅游和经济开放的交互作用给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了国际旅游和经济开放的交互项,用lnTRADlnTOUR表示。

鉴于城镇化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我们将城镇化率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我们用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来度量城镇化率,其定义和计算公式为:

(2)

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所有数据,时间跨度从1997年到2010年①。

三、空间计量分析

(一)空间相关性分析

空间自相关采用MoranI指数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3)

一般来说,Moran’I的取值范围为-1≤Moran’I≤1。Moran’I计算结果见表1,数据表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经济开放、城乡收入差距、国际旅游和经济开放的交互项以及城镇化五个变量在空间随机分布的假设被拒绝,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表1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经济开放、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以及城镇化Moran I指数

*表示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5%的水平上显著。

本文采用Moran’s I指数散点图和LISA地图来考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经济开放、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的局部地区空间集聚特征,检验结果(见图1和表2)

图1 LnTRAD、Ln TOUR、LnGAPR、LnGAPC的Moran I指数散点图表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经济开放、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上述各个变量的局部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集聚特征: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位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的省域有河北、广西等12省市自治区,位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的省域北京、天津等15个省市自治区;在城乡消费差距方面,位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的省域有天津、河南等15个省市自治区,位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的省域有辽宁、吉林等7个省市自治区;在经济开放方面,位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的省域有北京、天津等8个省市自治区,位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的省域江西、河南等12个省市自治区;在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方面,位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的省域有上海、浙江;其他大部分省域位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区。

(二)空间模型估计

1.空间计量模型选择。因为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无法有效处理空间相关性,可能导致估计结果有偏差,所以我们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估计。

空间滞后模型SLM能探讨各变量在某一省域是否有空间溢出效应,具体形式如下:

y=a+βX+ρWy+ε

(4)

其中,X 代表自变量向量,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Wy是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误差模型SEM具体形式如下:

y=a+βX+ε

(5)

ε=λWε+u

(6)

其中,λ为空间误差系数,u为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向量。

2.估计结果分析。从表3的估计结果可知,经典线性回归空间依赖性很强;SLM模型的各种检验值均优于OLS和SEM,施瓦茨信息值和赤池信息值相对变小,拟合优度Adj-R2大幅提高、空间滞后系数P为0.4696442,大于空间误差系数λ(0.4608745),且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表明应选择SLM模型。

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开放与国际旅游业发展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二者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94453和-0.0214296,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的交互项也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其弹性系数为-0.019066,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控制变量城镇化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4696442,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这表明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旅游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减缓效应具有空间溢出特征。

表3 模型(Ⅰ)的估计结果

注:*表示P<1%,**表示P<5%,***表示P<10%。

表4同时给出了模型(Ⅱ)的三种估计结果。OLS回归的Moran’s I指数为0.114970,表明空间依赖性很强;SLM模型的各种检验值均优于OLS和SEM,空间滞后系数P大于空间误差系数λ且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拟合优度Adj-R2大幅提高,施瓦茨信息值和赤池信息值相对变小,表明该选择空间滞后模型。

从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业发展均具有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二者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6606和-0.074628,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的交互项同样具有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其弹性系数为-0.040806,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控制变量城镇化也是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4124193,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这表明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业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效应具有空间溢出特征。

比较模型(Ⅰ)和模型(Ⅱ)的估计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业发展及其交互项、以及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表4 模型(Ⅱ)的估计结果

注:*表示P<1%,**表示P<5%,***表示P<10%。

3.经济开放与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偏效应。下面我们通过分析经济开放与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偏效应,以进一步剖析两者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根据模型(Ⅰ)可分别得到经济开放与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偏效应为:

∂lnGAPR/∂lnTRAD=b1+b3lnTOUR

(7)

∂lnGAPR/∂lnTOUR=b2+b3lnTRAD

(8)

根据模型(Ⅱ)可分别得到经济开放与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偏效应为 :

∂lnGAPC/∂lnTRAD=c1+c3lnTOUR

(9)

∂lnGAPC/∂lnTOUR=c2+c3lnTRAD

(10)

从上述四式可知,经济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的偏效应取决于该地区的国际旅游发展水平,而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的偏效应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根据上述四式以及表3、表4中空间滞后模型SLM的估计结果,可以就经济开放与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的偏效应进行测算。全国各省市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差距的偏效应计算结果见图2和图3。经济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偏效应介于-0.05009(北京)至0.045202(宁夏)之间;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偏效应介于-0.02908(北京)至0.036115(河南);经济开放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偏效应介于-0.0571(北京)至0.146861(宁夏)之间;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偏效应介于-0.091(北京)至0.048531(河南)之间。

图2 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偏效应

图3 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偏效应

四、空间计量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经济开放、城乡收入差距、国际旅游和经济开放的交互项以及城镇化五个变量在空间随机分布的假设被拒绝,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显著因素,且二者偏效应显著。城镇化也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缩小的因素。

1.经济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开放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影响城乡收人差距。一是贸易收入分配效应。Stolper—Samuelson定理表明: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对外贸易会使充裕要素所有者获得福利,稀缺要素所有者遭受损失,经济开放度提高有利于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从而提高这类产品生产者(绝大多数为农民)的工资水平。二是就业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和出口贸易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现代工业部门,导致他们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三是技术溢出效应。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与工资水平;此外还有可能诱致劳动密集型部门产生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减少了对非技能型劳动力(大部分为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四是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引起产业结构由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在短期内会造成结构性失业,进而引起失业型贫困的增加,这将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由此可见,经济开放既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影响;而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经济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抑制作用,这表明其对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大于其负面影响。

2.国际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国际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是收入效应。随着旅游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境外游客到中国乡村旅游、体验农家生活,其住宿、餐饮、购物、导游及其他劳务费用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二是就业效应。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很强的产业,它的发展会带动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以及娱乐、环保、农业、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众多的间接就业机会,而这些行业的就业者主要为缺乏知识技术的农民工。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旅游业或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可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生产率。三是农产品价格效应。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减少,导致农产品供应紧张,从而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促进农民增收。综述所述,国际旅游发展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而实证检验结果也支持上述观点。

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发展还会通过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我国广大农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文化交流的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国际旅游发展(尤其是乡村旅游)加强了农村同世界各地的经贸往来,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因此,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发展通过交互作用,最终起到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计量分析结果也证实了经济开放和国际旅游的交互项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3.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也是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一方面,城镇化可以通过就业效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剧城镇劳动力市场竞争,减轻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从而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规模数量的下降可以促进土地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五、结语

为了有效抑制收入差距,我们应加快经济开放步伐,特别是农村地区要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扩大对外贸易,充分发挥经济开放抑制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加大乡村扶贫旅游开发力度,积极发展跨境旅游,发挥国际旅游对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

注释:

①鉴于2006年部分数据缺失,就以历年城镇化率的平均变化趋势来估计2006年的城镇化率。

猜你喜欢

差距城乡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