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发展的特点与未来

2019-12-16胡剑玮

视听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车载音频广播

胡剑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而呈逐年下滑的态势,而广播作为运行平稳且实现增收的传统媒体,并不仅仅因为广播形式的变化、内容的丰富,而是在于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其发展具有很强的外在依赖性,如车载广播依赖于汽车时代。所以,分析兴衰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的功能特点以及与时代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较为准确地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

一、广播的功能与特点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广播成为中国城市与农村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有线广播有城市、农村的“大喇叭”,入户的“话匣子”与无线收音机,这些接收工具都成为那个时代典型的场景特征。因为时代的特殊性,广播主要承担的是政治功能,起到中央与地方政府“喉舌”的作用,同时还有新闻发布、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到1976年底,全国县级广播站发展到2503座,广播喇叭发展到1.1亿只,全国97%的人民公社、93%的生产大队、86%的生产队通了广播,其后出现下滑趋势。[1]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迅速取代了广播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电视信号以视觉刺激为主,听觉为辅,而广播则是单纯地依靠听觉来接收资讯的媒体工具。从人类对信息的接收来说,视觉是主要来源,听觉则处于第一辅助地位。同时,视觉感受更加直观、鲜明,因此电视比广播更符合人们对信息接收的感官主次顺序,所以作为视觉媒体的电视很快就占有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渠道,广播则进入了低潮期。

电视对于广播的取代实质上是人类的第一信息接收系统对于第二信息接收系统的功能取代。这点从电视与电影的关系也可以看出,电视普及之后,电影的视听娱乐功能也一度被替代,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院线的凋敝。而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优秀影片不仅是故事内容的承载,而且通过声光电形成对视觉、听觉上的巨大刺激,电影院成为视听体验的专门场所,享受光影艺术的地方,现代院线对人类的感官刺激是居室中的电视所不能达到的。

所以,要清楚认识到广播声音传播形式的局限性,声音对人们的感官刺激,无法达到视觉媒体的效果,广播可视化是广播从单纯的声音形式向声音与图像结合的转变,这一努力可以视作是广播的拓展方向,但是又容易与电视节目同质而失去广播本身的特色。

21世纪以来,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使电脑、智能手机等成为电视的替代物,虽然都是视听播放设备,但是互联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设置观看内容、搜索信息,而广播却是被动型收听设备,广播在新媒体时代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

二、对生活情景的依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消费的升级,汽车取代自行车成为出行的必备工具,私家车成为人们的“第三生活空间”,出门办事从乘坐公用交通工具变为自驾。人们日常生活经常处于信息的发送与接收状态之中,对于世界的了解与感受以视觉与听觉为主,当视觉这一接收系统被限制的时候,人们自然地会通过听觉来获取信息。这个时候可以利用的媒体接收工具只能是车载收音设备,于是出现了上午7:00至9:00的早高峰、下午5:00至9:00的晚高峰时段,这些都是人们集中上下班的时间,也成为广播的黄金时段,许多电台有效地利用这一时段,以不同的信息内容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于是交通台、私家车台、新闻台、经济台、音乐台应运而生,提供政治、经济、社会、娱乐等各类信息产品,广播事业兴盛一时。

广播随着汽车发展而复兴,不是广播本身有本质变化,而是广播的功能特征适合驾驶者的使用情境。汽车本身不是广播的拯救者,复兴广播的不是汽车,而是驾车过程。广播被安装在汽车里,成为汽车的附属物品,当车门关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驾乘者与外界的联系也在“砰”的关门声中被隔断。驾驶者启动汽车驶向目的地,当他在路上奔驰,窗外的景色从眼前掠过,当视觉系统、运动系统忙于应付路况,与外界的联系工具就是广播与手机,广播将外界的信息通过听觉系统传送给驾驶者。而与车载收音机比起来,现在的手机操作还相对复杂,需要投入太多的关注,影响驾驶安全,所以驾车时使用手机被列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而听广播则不会。

作为声音载体的广播节目,也符合驾驶者的使用情境与心态。人们在驾车时,常常是为了打发时间、放松心情而收听一些资讯或者娱乐节目,车载收音设备随着驾驶者在不同区域的道路上奔驰,电波在空中的永续存在使节目处于随时被接收状态,可以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终止。而当驾车这一特定行为结束,人们离开汽车,进入工作场所、家庭时,手机随即替代广播转换为信息的第一接收工具。即使仍然坐在停驶的汽车上,许多人的第一选择仍然是观看手机而不是收音机。所以,车载广播填充的只是人们的驾车时间。

三、技术进步的影响

互联网普及的初期,传统门户网站的内容形式多为文字、图片以及视频,文字取代了纸媒,视频替代了电视。而随着以智能手机为接收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音频平台也迅速发展壮大,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阿基米德FM、瓢虫FM等都是较有影响的音频平台,其中阿基米德FM隶属于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东方广播中心,成为传统广播与互联网融合的成功案例。

对于传统广播电台来说,音频平台的兴起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二者都使用声音作为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受众的听觉系统传播讯息。而音频网站的内容更加丰富,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健康、体育、娱乐等方面节目,满足不同听众的信息需求,基本上涵盖了传统门户网站所有的频道。除了不能目视,基本上是传统网站内容的音频化,同时也包含了各地广播电台频率。在形式上,除了直播之外,还有点播、用户原创内容模式(UGC)等方式,对用户有着独特吸引力,产生了巨大流量。

与广播一样,音频平台同样具有便捷性、伴随性的特点。其客户端是智能手机,手机比电脑灵巧,方便随身携带,移动处理器正在逐渐取代桌面处理器的大部分功能,已经可以实现多媒体应用、多任务处理、第三方应用扩展等功能。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视觉系统常常用来应对日常生活与主要工作,听觉系统则相对空闲,视觉系统在投入主要工作的同时,可以利用听觉系统获取音频信息,除了驾车,在做家务、锻炼身体、行走等日常活动时都可以随时收听。

音频平台的内容灵活、详细,可以利用资本优势搜罗各领域的人才,制作相应的节目,并利用名人效应,邀请社会各领域的大V参与节目,如喜马拉雅FM精品内容中的名人有高晓松、易中天、马东、郭德纲、钱文忠等,这些人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随着知识版权意识的兴起与知识付费的方式逐渐被受众接受,这些精品内容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而移动支付的普及与便利则使知识付费行为成为可能。

同时,音频平台的优秀节目可以保存,方便观众点播,超越时间限制,大大增加了用户黏性,这点也是传统广播无法做到的。传统收音机的体验较差,因为时段与环境的限制,收听的内容常常不够完整,时断时续,收听广播不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是被动的接受。就声音质量来说,电波信号随时变化,调频FM与调幅AM与互联网上的数字化声音是完全不能相比的。电波可以传递语言与音乐的大致内容,却难以保证其精确性,无法达到艺术欣赏的境地,而这些问题自从音频平台诞生以后即解决。

音频平台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劣势,所以通过互联网继续发展广播事业是未来的必然选择。传统广播不仅要制作自己的音频APP,还要通过合作将产品加入音频平台。

广播相对于音频平台最主要的一个优势在于其地域性。音频网站的产品可以做到大众性与专业化,但是还不能普及到具体的城市、地区,那样会极大地增加运营成本,也导致产品的复杂化,增加选择层次,影响听众的使用感受。而各市、区、县都有自己的电台,随时播放本地的生产生活信息,如交通状况、市场信息、本地新闻等,做到与当地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而这是音频平台难以做到的。

四、对广播未来的预测

广播的发展对于外部条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对外界的依赖伴随着自身功能特点决定了广播兴衰。车载广播帮助广播实现了复兴,互联网音频平台给广播增加了伙伴与对手。广播的未来变化很大,现在危机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以车载广播来说,只要人类驾车行为存在,车载广播可能会更加兴旺。当驾驶这一行为不存在的时候,车载广播也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如果驾驶者不是人本身而是人工智能,人们的双手与眼睛不再去应付复杂的车况,视觉系统解放出来,车载广播的存在价值就大打折扣。

无人驾驶系统的应用对车载广播产生威胁。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被各大公司提上日程,谷歌、特斯拉、百度等新型科技企业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传统的汽车厂商,宝马、奔驰、菲亚特等也在积极研发。2017年2月,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开始在亚利桑那州的Tempe接送乘客,特斯拉、奥迪的部分车型可以在高速上实现自动驾驶。2017年12月,北京交通委联合公安交管局、经济信息委等部门颁布了我国首个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规定;2018年3月,深圳市颁发了《深圳市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而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则发放给了腾讯公司。

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技术取代人工成为必然,那一天的到来,也就是车载广播的没落时刻。司机从驾车者变成了乘坐者,解放了双手与眼睛的人们,将不再依赖车载收音设备,而是在车里自由地观看视频或者进行更加先进的信息消费。5G带来的无人驾驶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现实,未雨绸缪,车载广播还有准备时间。

随着透明显示技术的发展,视频设备对视觉系统的独占性将大大减少,留给听觉系统的替代机会也将随之减少,广播与手机的伴随功能会感到压力,在线音频平台本身是否会像传统门户网站一样遇到生存危机?而就广播本身来说,调频FM与调幅AM有着很多局限性,是否会有先进的发射接收机器取代传统设备来提升电波传输中的信号稳定度?以上诸条件变化都将对广播的未来产生影响。

注释:

[1]涂昌波.新中国60年广播电视发展政策演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0).

猜你喜欢

车载音频广播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捷豹I-PACE纯电动汽车高压蓄电池充电系统(三)
开盘录音带音频资料的数字化
奔驰S级48V车载电气系统(下)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超音频复合脉冲GMAW电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