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一个体系、四个中心

2019-12-16

视听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调度中心融合

毛 烨

媒体融合在时间维度上演进的过程是相对明确的。从早期的台(报)网站,成立新媒体部;到媒体融合1.0阶段的“两微一端一网”,成立独立运营的新媒体中心;再到媒体融合2.0阶段的融合新闻中心、“中央厨房”;到现在最热的省级融媒体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随着技术的演进,比如5G和4K的来临,以及媒体格局的变化,比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出现,媒体融合一直在往前推进和发展。

融合媒体第二个纬度是往纵深发展的时候,不同媒体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省级媒体强调围绕平台化趋势强身瘦体,整合采编生产资源,各省级平台情况又不一样,形成多种模式,比如江苏台荔枝云平台、浙江台中国蓝云和蓝媒号模式。市级媒体整合原有的传媒机构,形成一体化运营的传媒集团模式,比如天津、银川、宜春。有些城市台内部融合,在组建融媒体新闻中心的基础上进行组织融合。媒体融合有些台走得快,有些台走得慢,但是总体趋势上,从市委宣传部的要求来看,都是一致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省级平台赋能,强化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能力,这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要求。

融媒体中心建设各地方已有很多实践,我们把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概括为一个体系、四个中心,重塑业务流程,连接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者与本地群众。四个中心是融媒体策划指挥中心、融媒体采编中心、视频赋能演播中心、融媒体多元传播矩阵。视频独立作为四个中心的一个,是因为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不仅省级平台,包括城市台在整合过程中,媒体的视频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把视频从采编中心独立出来。前三个中心围绕内容生产者,给内容生产赋能,第四个中心围绕内容运营者,是服务群众、连接群众的关键。四个中心共同构成融媒体中心运行管理体系。

一、融媒体策划指挥中心

策划指挥中心,即指挥调度中心,许多人认为是一张大屏、大数据,也有人认为这个系统基本没有用,只有两会和大活动的时候才使用。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的融媒体中心,都有一个大屏或者一个空间,这里面真正的理念是,在机构融合、报台网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能不能让这些组织或者人员坐到一块儿去,议到一块儿去,干到一块儿去。指挥调度,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指挥调度中心有很多细节,大屏、大数据这些表面上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素。指挥调度中心的核心理念是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组织融合,整合原有的业务流程和机制。所以指挥调度中心是在同一个空间,是有仪式感的一个形式。

各融媒体中心都在建指挥调度中心,但是运营得并不是特别好。其实指挥调度核心场景是,线下协同办公区域在大屏直观呈现各种核心业务数据,供协调决策,满足常态模式、会议模式、参观模式等不同场景需求。以前传统媒体的指挥调度是基于“中央厨房”的模式,重视台内的资源和人员的调度,比如记者编辑。当前,指挥调度应该更加开放,能够触达前端所有的宣传渠道,进行统筹协同。尤其在省级融媒体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格局下,它和原来的“中央厨房”模式完全不同,它是演进的过程。

比如主题宣传如何拓展、统筹?很多地市县调动各种资源,大到政府方面的宣传资源、局委办的机关资源,小到通讯员、乡镇街道宣传员,这些力量整合在一块儿,如何把步调协调到一致,这是当前指挥调度重点考虑的方向,也是难点和挑战。指挥调度需要建立符合媒体发展的精益管理体系,在网络协同的基础上,把融媒体中心打造成行动一致的超级团队,融媒体中心是一个团队作战单位。

二、融媒体采编中心

无论是指挥调度中心还是采编中心,都是生产方式的重构,为全媒体记者与编辑提供资源工具支撑,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格局,兼顾生产者的专业与效率要求。以前电视媒体更注重内容,现在更关注的是内容与受众需求匹配,生产端与发布端匹配。

银川新闻传媒集团是全国第一个整合了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的传媒机构,这个平台被称为打造5N(报、台、网、微、端)的现代传播体系,这个体系获得了2017年的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融媒体平台主要包含信息汇聚系统、融合资源平台、指挥调度和大屏包装系统、新闻节目高清化协同制作系统、全媒体稿件系统、内容发布系统、舆情监测系统、稿件统计系统、指挥中心扩音和通话系统等9个子系统,是一个面向全媒体融合的“中央厨房”。

江西宜春市全媒体中心也整合了“报、台、网、端、微”资源,以技术平台为支撑、以一体化采编为途径、以综合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移动传播为主要渠道,搭建起较为完善的多媒融合的现代传播体系,实现内容生产、流程设计、播发调度、效果评估、人员管理、绩效考核、技术支撑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宜春市全媒体中心的建设围绕实现媒体自身的四个打通、两个中心,即:内容打通、横向打通、纵向打通、与华为云打通,全媒体调度指挥中心及全媒体用户运营中心。这个项目的主导方不是电视台,也不是报业集团,而是宜春市宣传部,让市级传媒机构一体化运营。

三、视频赋能演播中心

之所以把它独立出来,是因为视频作为最高形态的资讯载体,特别是适配移动端观看场景的短视频,将会和文图一样,成为最主流的资讯表达方式,重构“人—新闻—场”,赋能融合媒体。“人”是指内容生产者,包括用户;“新闻”是互联网上有效的新闻表达,而互联网上有效的新闻表达,必须实现有效的用户连接;“场”就是立场+现场。这种情况下,视频是最佳的呈现方式。

融媒体演播中心兼顾多场景应用、常规新闻播报、创意短视频录制、专题录制、访谈直播等;兼顾电视与新媒体视频、融媒体互动(投票、评论、弹幕)、场外连线、网络直播等。演播中心可以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包括4K和8K,这是新时代新形象的呈现。这个里面着力点较多,包括旅游风光、文化宣传、重大活动、形象宣传等,高质量的4K能表达很多细节,短视频+4K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地方融媒体中心可以成为4K的创作主力。

5G有低时延的直播,有更好的视频质量,同时利用AI,实现对敏感人物、敏感语音包括场景的识别、辅助的AI制作等。AI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产能力、编审能力、运营能力。编审能力包含素材识别、智能编幕、虚拟播报、智能编目等。苏州台的智能媒资系统通过AI改造提高了效率,比如智能编目、智能检索,还有更多的创新应用,苏州台已经对其库存的17万小时内容进行了人脸识别的分析,在高清画面中对于大于32×32的人脸进行提取,他们提取出十几亿张人脸,通过去重以后,有效的人脸在1亿左右,如果用户把一张照片传上去,在这17万小时的内容里检索,可以在5秒钟之内获得一个检索结果。

四、融媒体传播中心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将成为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有效率、有效果的选择。APP应该成为融媒体中心一个核心的输出平台,以前电视媒体的核心输出是频道,现在应该转移到APP上。APP作为媒体发布权威资讯、便民服务的一个主要阵地,也是实现新闻拓展的一个重要渠道。APP的运营已经进入下半场,我们应该从连接用户和内容消费,转向服务平台和场景连接。

构建服务平台,是媒体平台化的趋势,这个趋势主要通过平台各种应用,整合相应的资源,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多维度的服务。若想持续发挥引导群众的作用,必须把服务群众作为前提。

构建服务平台的重点是打造一个闭环的服务环境,通过这个APP对外提供服务,地方台开发APP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服务接入,不需要深层开发,可以直接整合互联网上的一些公共资源,包括数据,比如订票、公积金、交话费等,这都是有全国平台的。另一种是自己开发,需要符合当地特色,也需要当地的资源和数据的支持。在服务开发方面,往往大城市的一些媒体并不见得有利,比如在上海,像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是红海竞争,留给上海文广的空间并不大,所以更需要找到一个垂直化的落脚点。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无锡台的智慧无锡、苏州台的看苏州。

媒体中心还有一个社区信息枢纽功能,构建一个区域融合运营场景生态平台,成为全方位、定制化信息的重要枢纽,打通线上线下,构建沟通联络纽带。它是基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以及难点去做的,这往往是大平台难以触及的领域,却是地方媒体服务落地大有可为的领域。目前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践了,其特点是更加接地气,比如社区服务,包括区域网格治理、区域服务、党建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等等。这些应用可以依托融媒体平台的基础去构建,并通过融媒体端去发布。

猜你喜欢

调度中心融合
基于智慧高速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融合菜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基于动态窗口的虚拟信道通用调度算法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