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视域下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

2019-12-16崔东明

山西档案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数字

崔东明

(赤峰学院图书馆 内蒙古赤峰 024000)

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传统的图书馆雏形中,目录是由原始卡片构成的,且传统图书馆的重点在于藏书,而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形式也开始不断革新,并逐渐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再进一步,图书馆的发展基础编程元数据,改善了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对现代的图书馆建设进行分析可知,其在发展时已经将资源作为重要根基,并给予用户和集成服务两个方面构建了数字图书馆,而随着人们对图书馆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将朝着更加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逐渐发展成为智慧图书馆,由此彰显出城市图书馆的构建水准。

一、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一)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在于依靠多媒体而发展,其中互联网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更加庞大的信息系统,在面对海量文献资料时,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整理与分类存储。且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还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加工,从而满足图书馆藏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传输原则。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能够增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能够对不同载体与来源的信息资源进行转换,并最终转换成可便捷获取与利用的形式。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互联网为根基而构建成的巨大的信息系统网络,是一种虚拟化的图书馆,在检索信息方面,则能够实现网络检索信息中心与跨馆之间的无缝连接。其作用很大部分在于存储文献,在对文献资源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先进的信息技术,即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图书馆能够脱离用户和文献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信息获取变成一种可得性更强的操作,但是和未来的智慧图书馆相比,其智能化程度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提升。

(二)智慧图书馆

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可知,这一概念最早是由IBM公司提出的,即“智慧地球”理念,在该理念下,智慧发展相关的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新一代IT技术的出现也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并可以实现“物联网”系统的优化。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下,云计算技术成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其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将数字信息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智慧图书馆作为一种数字化与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图书馆类别,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云计算技术与智慧化设备而形成的庞大而数字信息系统。智慧图书馆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且能够满足城市建设的绿色、高效与节能要求。智慧图书馆在具体运营过程中,会使用各类传感器,并且在图书馆中的管理服务以及服务对象之中都有传感器这一设备提供关联,因而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各个系统之间的感知与调控,且可以实现对用户之间的智能感知,并向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智能化服务。

二、新时代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的现状对比

(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前提,传统图书馆正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更新与进步的,数字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模式的重要创新,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检索系统。与传统的图书馆形式相比,数字图书馆的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能够将实体的知识信息转变为网络世界中的数据信息,因而用户在查找书本、期刊以及杂志等资料时,在网络上进行检索即可。数字图书馆是一种网上资源共享渠道,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对数据资源进行传输,且用户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下载所需资料。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也依托于先进的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处理技术、数字化功能储存技术等。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建成了数字图书馆,但是其发展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需要对互联网技术进行更加深入地应用,才能帮助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智慧图书馆是在数字图书馆发展背景上形成的新型的图书馆类别,智慧图书馆最初是由欧美国家提出的新兴概念,其最初的发展阵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的功能更为完善。由于智慧图书馆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自我构建与完善的,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因而已经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模式。而在当前的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还需要加深对智慧图书馆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的研究,以形成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智慧移动图书馆。

三、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发展模式对比

(一)数据采集方式对比

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在数据采集方面采取的是不同的方式。数字图书馆在采集数据时,主要依赖数字编码技术实现对文献资料的数字化转述与存储。在具体采集数据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的采集对象主要是单独的对象;智慧图书馆采集数据,则有明显不同,其在采集时会通过图书馆收集来的编码作为媒介对其进行感知,会对用户的使用习惯等进行主动感知,从而记录数据。智慧图书馆的数据感知领域较为广泛,能够避免数据图书馆存在的感知孤岛问题,它不仅能够进行广泛感知,还能够实现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连接,帮助二者之间进行高效交互沟通,从而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二)储存和处理信息方式对比

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储存与处理,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功能都较为强大,但是二者在数据资源储存和处理方面存在的差异也较大。数字图书馆在进行数据资源的处理时,主要采用的是数字信息技术,并会将其储存在信息源头机构中。而对于智慧图书馆而言,其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时,会采用云计算技术,并会将数据信息储存在互联网系统中的云计算中心。在云计算技术下,智慧图书馆还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储存和处理,并能够建构起虚拟存储池。通过该存储池和相关技术,数字图书馆能够实现数据信息之间的灵活关联,并且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关联、重组和扩充。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用户可以借助终端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设计思路对比

对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可知,二者最初的设计思想均为分层设计思想,而在图书馆设计中,最常用的架构也为分层架构。数字图书馆架构主要为物理层、网络层、数据层以及应用层。对两者分层架构进行对比,需要将重点放在数据层上。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中增添了语义描述技术,指向的是用户个性化需求,能够提供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服务;而在语义描述技术下,智慧图书馆还能够有效提取与利用各个分类与领域的信息;而到应用层层面,智慧图书馆则能够有效联合各个领域之间的信息,且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会使用逻辑差异和对象差异标准,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与跟踪路径,提高信息处理与应用的灵活性。此外,智慧图书馆在构建过程中,还实现了更加优化的架构设计,并在数字图书馆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终端感知层。通过该层级,智慧图书馆可以对不同终端设备进行应用,帮助用户以及管理层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而且在终端感知层下,还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操作,并实现信息之间的高效收集、存储、反馈和交流。对于二者的分层设计而言,数字图书馆存在一定设计局限,而智慧图书馆则实现了有效的分层设计扩展,能够为用户提供主动筛选和分配的权利,并实现数据资源的动态组合,形成一种更加灵活的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模式。

(四)使用方式对比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别,而二者在应用方面的最大差别则在于应用终端上。在数据存储和传递方面,数字图书馆由于只有计算机这一种终端数据设备,因而使用便捷性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则存在较多的网络终端,且为移动终端,因而能够满足不同使用情况的要求,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信息获取路径,包括手机、阅读器以及IPTV等。用户在使用智慧图书馆的终端时,还能够实现信息的高效检索,因而是一种具有显著应用优势的图书馆模式。

(五)信息关联性对比

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存储的信息关联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数字图书馆在存储的信息资源方面,获取的信息主要为某个领域或某个对象,因而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呈现出较差的信息关联性,数字图书馆存储的信息一般会通过以太网或政府网站等相关的局域网而独立存在。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在存储的信息方面则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且是一种更加自由和紧密的关联,能够实现相对独立部门以及行业信息之间的关联。在智慧图书馆模式下,不同楼层以及各个图书室、电信和互联网之间的互相连接可以被实现。对数字图书馆信息关联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组网技术,因而无法与物联网之间进行连接,存在信息关联局限。而智慧图书馆则可以有效地应用组网技术,并增加与物联网之间的连接,从而有效识别不同领域之间的信息,帮助各个楼层以及领域间实现信息互通。

四、结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名片,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进行创新改建。根据当前较为盛行的两种图书馆模式,即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地对二者进行了解,并结合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需求选择合理的图书馆发展模式,但是最终都要朝着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前进。因而,图书馆构建人员应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帮助图书馆具备更高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程度,推动图书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数字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智慧派
数字变变变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