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传统舞蹈的分类及风格特征研究*

2019-12-16范燕华龙有成

黄河之声 2019年19期
关键词:动律风格特征羊皮

范燕华 龙有成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汶川623002)

羌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绚烂多彩的文化,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征战过程中,羌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包括服饰、饮食、人生礼仪、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独特的风俗习惯,在风俗文化中,始终贯穿着歌舞文化。舞蹈是羌家人的精神食粮,无论是节庆活动、迎来送往,还是祈福消灾、欢庆丰收,都离不开传统舞蹈表演。羌族传统舞蹈主要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铠甲舞”。

一、羌族传统舞蹈形成的原因

羌族主要居住在岷江流域的高山峡谷一带,面对陡峭的悬崖、奔腾的河流、多变的气候等特殊的生活环境,又因半面是山、半面是崖的具体生活条件,对羌族传统舞蹈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羌族传统舞蹈的形成来源于生活,是古羌先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古羌先民受居住条件的限制,为了保证自己在上山下山行进中的安全,一般都是侧身而行,以脚慢慢探路,久而久之,人体重心和上身偏离,形成顶胯、体轴转向、小腿划圈和身体单边顺的动律特征,这些特征是形成羌族舞蹈动律的根本和关键。羌族传统舞蹈的种类根据所在羌区位置不同其舞姿侧重不同:汶川龙溪和理县的蒲溪一带的羌民,其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肢体舒展,以延伸的线条为主,其基本动律为:转胯一顶胯顶脚一跟动一伸送一踏歩肩一悬空用脚一脚动腾一波浪提步[1];茂县赤不苏和沙坝一带的羌族,与汶川一带的羌族相比,在舞步和舞姿上增加了图跳,舞蹈动作幅度较大,并出现了深蹲及肩的抖动和膝盖的颤动等动律特征。

二、羌族传统舞蹈的分类

羌族传统舞蹈既有婀娜柔美、刚劲跌宕的一面,也有欢快明朗、俏皮风趣、古朴神秘的一面,讲究韵律、体态、服饰、道具、场地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羌家崇尚礼仪、勤劳朴实的生活特征。由于羌族的地理环境、文化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和作用,舞蹈的特点是动作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统一。羌族传统舞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间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是羌民在劳作中兴起的一种娱乐方式,一直伴随着羌族历史的发展而存在,是羌民大众的、广泛参与的舞蹈,根植于民众中,并形成一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其中“萨朗”、“席步蹴”属于羌族自娱性传统舞蹈。另一类是民间祭祀性舞蹈。祭祀舞蹈是羌民生活习俗的直接反映,与羌民的劳作、战争、宗教祭祀、神话传说、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有密切相关。其中“羊皮鼓舞”、“铠甲舞”等属于民间祭祀性舞蹈。

三、常见的羌族传统舞蹈的风格特征

(一)萨朗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因素

萨朗是古羌民间自娱性舞蹈,意为“唱起来,跳起来”之思,主要盛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萨朗是由羌家男女围着火塘又唱又跳的集体舞蹈,一般称之为“跳萨朗”,主要体现羌家人民欢快喜悦的心情,其乐融融的生活。跳萨朗时,队列为男前女后,即男子在前面领跳,女子在后面跟跳。舞蹈之前,男女各唱一遍舞曲,然后手牵着手合着音乐载歌载舞,随着舞曲节奏的变化、速度的加快,男子双腿快速交替、步履加重,左右旋转;女子毫不示弱,加快双脚,紧跟其后,当舞至高潮时,男子齐声“呀喂”,女子应声“哟喂”结束舞蹈。整个场面气氛热烈,展现了欢快愉悦的场景。

1.萨朗的风格特征

顶胯、身体轴向转动和腿部灵活划圈是萨朗的主要风格特征。舞蹈时,手的变化较少,多是连臂或小臂前后摆动,小腿屈伸自如。舞蹈的动作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是双脚开关步。做法是双腿屈膝,一只脚微微颤动,另一只脚随着主力腿的颤动内外转动,带动动力腿内外踏步。二是小腿划圈。小腿肌肉收紧,一只脚原地颤动,另一只脚快速有力转动带动脚尖做开关步点地。三是顶胯,双腿屈膝,双膝相靠,在小腿画圈的基础上,伸送腿顶胯迈步,重心在出胯的腿上。四是身体轴向转动。在优美的旋律、轻快的步伐中,身体随着萨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成轴向转动,体现羌家人愉悦的心情,舞蹈的基本动律使整个身体构成优美的“S”形[2],韵味深长、姿态优美,形成萨朗独特的风格。

2.萨朗风格特征的形成因素

萨朗轻快明朗的风格与羌族先民生产劳动的方式及民族审美的情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羌族是从由游牧民族发展为农牧生活,劳作后的欢娱,多以声、形、情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夙求。由于羌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峡谷一带生活,在长期的山路行走中,形成了以腿部为主的肢体语言,小腿灵活敏捷,动作丰富有力,整个舞蹈动律向上、热情欢快。羌族不同区域的萨朗舞蹈风格也存在大同小异但又各具特色的一面。居住在黑水县黑水河一带的羌民,其萨朗文化在语言和服饰方面与其它地区有差异,茂县的赤不苏曲谷的萨朗具有灵巧优美、婀娜多姿的风采。沙坝区黑虎和赤不苏维城一带的萨朗,体现出男性质朴粗犷的民族特性。

(二)席步蹴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因素

“席步蹴”是羌族办酒席时跳的舞蹈,属于民间自娱性舞蹈,主要流行于汶川的龙溪一带。席步蹴舞蹈风格古朴、沉稳,表演形式多是用歌舞配合、动作交替反复的形式。舞蹈时,男女面对火塘,采用连臂成弧形、男右女左而站的队形。起跳时,男女先齐唱舞曲,由领舞者带领大家逆时针方向起舞,直到尽兴为止。

1.席步蹴的风格特征

舞蹈的基本体态是上体前倾,双腿微屈颤动,右脚起步,重拍朝下,起步时落下重而有力。基本动律是身体呈轴向转动,左右脚交替向前踏步、小臂自然摆动。动作多采用连臂踏歌动作,一组动作多次反复在舞蹈中同其他动作交替穿插进行,动作时而对称,时而不对称,整个舞蹈具有层次丰富,呈现变化多姿、主干动作分明、原始古朴的风格特征。

2.席步蹴风格特征的形成因素

羌族始终保持着原始宗教信仰,信奉神灵,感恩万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席步蹴舞蹈沉稳、古朴,动律向下的风格特征明显。羌族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是形成该舞风格的主要原因。羌族不同区域存在相同舞种的个别差异,龙溪一带的席步蹴舞蹈展现的是生产劳动的农舞形象,具有劳动的别样美,舞蹈中身体轴向转动跟随歌曲内容变化,多以左腿跪蹲动作代替膝部屈伸、左右摆动此类动作;理县蒲溪一带的席步蹴舞蹈,多展现的是女性文化之服饰美,舞蹈中女性手摸饰品展现出的欢呼雀跃的姿势更能体现羌家以女性文化为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羊皮鼓舞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因素

羊皮鼓舞属于民间祭祀舞蹈,广泛流行于羌族地区,主要盛行于汶川、茂县一带,舞蹈以男子群舞为主,表演时舞蹈动作灵活、敏捷、神秘感极强,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感染力。羊皮鼓舞主要由羌族释比主持,其仪式、动作主要依靠释比口传身授、代代相传。羊皮鼓舞表演时,领舞者右手执响铃,左手执羊皮鼓,左肩扛神棍,头戴金丝猴皮帽,舞蹈时多是沿反时针方向围圈而跳,可分集体舞、对舞和独舞等形式。

1.羊皮鼓舞的风格特征

跳羊皮鼓舞时,鼓声的节奏变化决定舞者动作的变化,整个舞蹈时而庄重、时而明快。皮鼓舞既可以多人跳,也可以双人跳、还可以单独跳。双人和多人跳时,采用对阵式、穿花式、转圈式等多种形式。震天的鼓声决定着舞步的变化,整个舞蹈的风格是庄严、凝重、肃穆壮观。羊皮鼓舞的动律特点是身体稳沉,整个身体呈地轴向转动和上身拧倾的状态,伴随屈膝微颤,前、左、右举,以此带动手中羊皮鼓作各种舞动,场面浓重、引人入胜。

2.羊皮鼓舞的风格特征形成因素

羊皮鼓舞与巫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属于羌族祭祀活动的一种。由于生产力低下,在原始社会的早期,人们对宇宙间物质的运动规律、自然现象等等无法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冥冥中感觉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着世界,便产生了神灵的概念。由于羌民大多聚集在高山峡谷一带,对恶劣气候造成的自然灾害找不到答案,对天地、山水、日月星辰等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于是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产生了敬畏和崇拜心理。羌族释比则被认为是能与神灵交往、代表他们说话、执行他们意志的人,于是祭祀山神、祈雨求福的舞蹈开始出现,释比成为主持者和传承人。羌族舞蹈中,虔诚拱手作揖的肢体动作,是羊皮鼓舞的基本动作,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羊皮鼓舞中经常出现转鼓、快速敲鼓、商羊步击鼓等动作,其中,商羊步击鼓与《诗经》中记载的天降大雨“商羊起舞”有相似之处,这些动作形成了羊皮鼓舞古朴稳健的风格特征[3]。

(四)铠甲舞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因素

铠甲舞是一种流传久远的羌族民间祭祀舞蹈,跳铠甲的羌族男子手执兵器,身披牛皮盔甲,头戴盔帽,为古代羌族阵亡英雄举行祭祀活动。铠甲舞主要流行于茂县的赤不苏和凤仪等地的偏远山寨。舞蹈时,成年男子手执兵器,身穿牛皮制成的方块甲衣,排成纵队,或以小碎步行走,或以纵跳的舞步进行,围着圆圈、合着节奏、唱着哀歌,铿步有力。整个舞蹈中舞者步伐沉重统一,舞者晃动或挥动手中的武器,前呼后应地发出悲壮的吼声,气壮山河。舞蹈结束时,舞者抖动双肩,用力上举双手,爆发出一阵令人心悸的大笑声,显示出古代武土威武不屈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1.铠甲舞的风格特征

此舞具有森严、肃穆、威武、雄壮的气势特点,主要由三种基本舞步构成,一种舞步是众人碎步行走合并两侧踮跳;第二种舞步是两脚原地向内作征战中的冲系之势;第三种舞步是耸肩侧跳。整个舞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出征部分,二是凯旋部分。身体为倾斜拧身之势,脚步重踏落地,手执兵器上下左右晃动,较为简单,但体现将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2.铠甲舞的风格特征的形成因素

羌聚之地是历代统治者争战的地方,铠甲舞源于此。从铠甲舞固有的形式和内容来看,舞者身穿用生牛皮制作的铠甲,头戴盔帽,脚蹬深筒皮靴,手持短刀兵器,俨然雄壮的武士形象。铠甲舞是对古时勇士与敌人殊死搏斗场景的摸拟,也是对战争英雄的一种纪念,亦用于祭山会、重大节日庆典。舞蹈出征场面和征战场面气势宏伟、气氛肃严、情绪悲壮、雷鼓动天。

四、结语

羌族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古朴的羌族传统舞蹈是人们探索古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羌族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缩影和再现,羌族传统舞蹈留存着羌文化的原始印迹,保持着羌族的原生体态符号,是羌文化的活化石,需要大力保护和弘扬[4]!

猜你喜欢

动律风格特征羊皮
会飞的羊皮筏(外一章)
浅谈动律在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中的体现
巧断羊皮案
评《Smoke》
披着羊皮的狼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
羊皮换相
基于民族风格特征的云南原生态音乐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