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情一家人
——一八三团“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纪实

2019-12-15罗雪忆

兵团工运 2019年1期
关键词:团场一家亲民族团结

□罗雪忆

在中国版图的西北角,有一个美丽的城镇——十师一八三团,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的职工群众长期生活在这里,同饮一河水,心连一片天,习俗互通,和睦相处。

2017年的春节,位于中蒙边境的独立营三连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汉族职工与哈萨克族职工就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吃着团圆饭,喝着额河酒,边吃边唱其乐融融,这样的春节聚会在这个连队已经延续了十几年,这样各民族亲如一家,和谐共融的连队在这个团还有14个。自2016年“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一八三团举全团之力打造“123456示范工程”,创建“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集体,“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成为团场各民族职工群众的共同信念。

建立机制推动常态化

2016年10月4日,一八三团党委组织全团27个单位的党员干部召开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部署团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成立了由政委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活动的日常事务,确保活动后方有指挥、前方有跟进;出台“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实施方案,细化措施、步骤、具体要求;拟定考核机制、奖惩措施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保障活动操作性、持续性;随后,团场各单位及时召开了动员部署会,成立了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立足单位实际制定活动方案,拟定活动计划,落实结对认亲对象,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党政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

驻村工作队在与阿勒泰切尔克齐乡对接的基础上,经双方沟通协商,举行了一八三团与切尔克齐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仪式,并现场签订了《一八三团、切尔克齐乡共同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协议书》,双方就活动组织、宣传教育、民生事业、农业示范、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建立了活动开展的常态化机制。

结对认亲实现全覆盖

2016年11月5日,哈萨克族牧民吾坦·阿达依汗一家早早在客厅的茶几上摆满了点心、糖果和干果。“今天,我的汉族哥哥和嫂子第一次来家里做客,我要招待好他们。”

吾坦·阿达依汗口中的汉族哥哥就是一八三团党委书记、政委李卫国。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兵团、师党委关于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指示精神,实现全团党员与困难家庭、“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全覆盖,行政事业单位及团直单位干部与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全覆盖,该团党委率先垂范,主动与切尔克齐乡阿克恰普帕村的老党员、少数民族群众以及团场基层单位的困难职工、少数民族群众结成亲戚。

“老马哥,咱们兵团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我们家和你家结成亲戚了,听说你牛羊养得好,现在团里扶持创业,你可要抓紧机会,成立个牛羊育肥合作社,不仅自己的腰包更鼓,而且可以带着儿子和其他职工致富。”2018年11月28日一大早,一八三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徐群英冒着严寒来到第九作业站回族职工马如海的家里,为他送来了致富的门路。

能与团长结成亲戚是马如海没有想到的,他高兴地说:“‘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太好了,能和团长做亲戚我非常自豪也非常荣幸,在以后我一定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作业站信教群众的思想工作。”

在党委的带动下,团场300名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按照就近就地、集中联户的原则,下基层、真进门、真结亲、结真亲,与263户各族职工群众结对认亲,结对民汉比例达到了45∶55。首次结亲见面后,第九作业站的30户回族群众家里都会有一张特殊的“全家福”。不少人“全家福”里的亲人有的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有的是多年相处的老邻居,有的是扶贫帮困的挂钩干部,他们早已融为一体,胜似亲人。

田间炕头情暖“三户人”

“卡尔曼巴依大叔,听说最近您的身体不舒服,我今天请我们独立营的医生给你检查检查,现在是一家人,有什么需求或者困难您找我就行了。”一八三团独立营营长闫豪胜坐在青河县杜尔根村老党员卡尔曼巴依家的炕上真诚地说道。检查过后,闫豪胜又拿出自己刚买的电子血压计送到老人的手里,教他如何使用,叮嘱他要保重身体,让饱受病痛折磨的卡尔曼巴依大叔感受到了浓浓的关怀,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真有这个机会和你做‘亲戚’了,这么多年你一直都在帮我们家,在我眼里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

与“挂 钩户”“扶 贫户”“联 系户”结对认亲,为他们办实事好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是一八三团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重要内容,不少领导干部通过走访交流,详细了解结对认亲的困难家庭“四老”人员、民族代表人士的生产生活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竭尽所能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党员干部则发挥自身优势,为扶贫户和少数民族群众送政策、送资金、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让不同民族的亲人在交流交往中心贴得更近了。

“玉兰妹子,你在北屯工作还行吗,饭一定要按时吃,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就告诉我。”古尔邦节这天,社区党员刘丽来到结对户王玉兰在北屯的宿舍,将节日礼物一放下就关心起了王玉兰的身体情况。王玉兰是团场社区的一名回族居民,几年前与丈夫离婚后,她带着女儿租房开了间面馆,然而生意刚有所好转她又患上了红白狼疮。虚弱的身体,高昂的医药费让王玉兰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是刘丽的主动结亲,生活上的资助和嘘寒问暖的关心让她找回了信心。“刘大姐你放心,现在有了工作,家里的生活好多了,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这一年已经给你添了不少麻烦,太谢谢你了。”王玉兰边说边将好吃的点心和干果放在了刘丽的手中。为了减轻每月高额的医药费,刘丽已经为王玉兰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300名干部,300名行动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党员风采,用真情维护民族团结,用心与心的交流增进感情;用忙碌的行动拉近心的距离。

多措并举开展“四个一”

2018年1月23日这天,切尔克齐乡阿克恰普帕村活动室里热闹非常,一八三团与村里联合举办的“迎新春‘民族团结一家亲’,展未来兵地融合共发展”联谊活动正在火热开展。

联谊会上,兵地双方准备的节目轮番上演,团结协作的小游戏穿插其间,短短1个小时的时间里,整个现场歌声飞扬笑语不断。村民哈布列别克穿着节日的盛装,与团场的干部们一起跳着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走马》,他在舞蹈和旋律中更加感受到了民族团结、兵地团结为村民带了的美好生活。“我们就几个民族一块跳舞,一块交流文化,交流感情,民族团结就应该这个样子。”

兵地文化联谊是一八三团开展兵地一家亲活动的一个缩影。近一年来,团场组织动员各单位纷纷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每月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进一步拓宽各族群众沟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各族群众携手并进的强大正能量。

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新疆当前这种特殊情况下,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里面就有大政治”的要求,团场每名党员干部坚持每两个月与结对认亲户开展一次见面交流活动,每个月利用电话、微信、QQ等通信手段,做到常通话、常聊天、常谈心。并结合认亲户的家庭生活、就业、教育、思想状况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共为结对户捐款11万元,捐物420件,解决就医、就学、生产难题4588件,做到一次结亲、终生结缘。

团场学校、幼儿园通过每周一次的双语口语学习培训,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学习传统文化主题队会等系列活动415场次,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医院组成医疗队伍远赴离团场300多公里以外的青河县,为阿热勒乡达巴特村的村民进行免费义诊。元旦春节、肉孜节、古尔邦节期间,团场党员干部开展了“走亲戚庆节日”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与认识,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和感情。

创新载体推进“五个送”

“栽植黄芪沟深要达到10—15厘米,沟距是30厘米,苗一定要朝着一个方向平栽在沟内。”2018年4月19日,一八三团住阿克恰普帕村“访惠聚”工作队将北屯市农科所专业技术人员请到村里的黄芪种植示范田,现场为种植户进行科技培训,村民孙学海边学边做,不懂就问,很快掌握了黄芪栽植技术。“工作队为我们村民送致富门路,送科技知识,让我们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孙学海说。

以住村工作队为纽带,为结对村的村民送文化、送科技是一八三团创新“民族团结一家亲”“五送”活动的具体举措。这个团还通过知识竞赛、法律讲座、节日慰问、民族运动会、创业培训班、全民免费体检、免费拍摄全家福等为载体,不断丰富“五送”活动内容,拓展为结对户服务的门路,充分营造了全团各民族群众手牵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团场一家亲民族团结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民族团结之歌
湘楚一家亲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加强团场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
鲁湘一家亲
一家亲
动物一家亲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