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挣脱家暴的心理陷阱?

2019-12-14风语

健康之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施暴者家暴受害者

风语

最近,美妆博主宇芽在微博上勇敢地告诉公众她被数次家暴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她对施暴者的控诉。评论区很多人痛心疾首地责问宇芽:你为何不早点离开他?!那么,为何受害者难以离开这段伤害性极强的关系?作为旁观者,我们又能为受害者做些什么?

事件回顾一:

上个月,在“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那天,美妆博主@宇芽YUYAMIKA 通过微博上传了自己被前男友(微博网名是沱沱的风魔教)家暴的视频,披露了自己遭受家暴的经历,其中包括多方采访与视频证据。她说:“我被家暴了,对方是沱沱的风魔教。挣扎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跟大家说出这个事实,我不想再沉默,我不希望有女孩子跟我一样”“在过去的半年中,我可以说是每天活在噩梦当中。关于家暴的这一切,我必须说出来!”她虽然也担心未来沱沱会打击报复,但是不想再有人被他蒙蔽、伤害。她说,更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看清他的真面目,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报警,为什么当时选择了沉默。她希望这一次不晚。

在和沱沱的风魔教交往半年后,他对宇芽第一次实施了家暴,连续狠狠地扇耳光。后来,又发生了两次扇耳光家暴。每次被打之后,宇芽至少有一个星期不能化妆。在男方道歉、示好之后,宇芽选择了原谅。视频曝光的就是今年8月宇芽遭受的第四次家暴,被沱沱从电梯里强行拽出来,之后用力掐她的脖子,抓着头发使劲往墙上撞,不停辱骂。当宇芽决定分手时,他又跪下认错,求原谅。但一个星期之后,男方在家里对宇芽再次实施家暴,殴打到她瘫软在地上,无法动弹。沱沱一边施暴,一边威胁宇芽,“如果你去告了我,那我就自杀,自杀的时候我也会写遗书是被你害死的。”视频不仅有宇芽的控诉,还有沱沱两任前妻的发声,勇敢讲述了她们在之前和沱沱的婚姻中遭受的家暴往事。视频发布之后,一天之内,该微博获得46万次的转发,30多万的评论,掀起了公众对家暴的热议。

事件回顾二:

宇芽事件还未平息,男星蒋劲夫的家暴事件再一次浮现在公众视野。蒋劲夫的乌拉圭籍女友Julieta发帖称,经过三个月的疗养,想告诉大家被蒋劲夫家暴的事实,说“蒋劲夫是个控制狂、暴力狂和妒忌心很强的人。经常对她大喊大叫、暴力殴打她、掐她脖子、踹她肚子,造成她手脚多处淤青,甚至两度威胁要杀死她。”在社交平台上,Julieta晒出被蒋劲夫掰成两半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照片,及被蒋劲夫剪开的数张银行卡照片。Julieta称,蒋劲夫还羞辱自己的父母。这已不是蒋劲夫第一次闹出家暴丑闻。去年,蒋劲夫的前女友中浦悠花在ins晒出多张脸部、身体淤青照。随后蒋劲夫在微博发文承认家暴,向女友道歉,并表示自己近日一直在忏悔和悔恨中度过:“我冲动的行为伤害了你和你的家人,不论什么原因,我都不应该动手,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不做任何辩解,我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接受惩罚。”然而一年过后,同样的事情竟然再次上演。

每5个人中就有1个家暴幸存者,女性更易遭受家暴!

2016年,全国妇联做过一次统计:我国2.7亿个家庭,约25%存在家庭暴力。90%受害者是女性,并且大部分暴力形式都是拳脚相加。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殴打;每年15.7万名女性自杀,其中60%是因为家庭暴力导致;受家暴女性,最短3年才会报警,最长已遭受40年。

在心理学科普公号KnowYourself发起的关于家庭暴力的问卷调查中,其将主题限定为狭义的家庭暴力(不包括原生家庭中的家暴),是指在伴侣/亲密关系中,其中一方试图控制其伴侣并独断行使权力、或因其他原因,而实施的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侵害,及话语虐待、性虐待或经济虐待。参与调查的11,979份问卷显示,每5个人中就有1个家暴幸存者,女性更易遭受家暴!

世卫组织WHO的研究结果更为严峻,在大部分国家,遭受亲密关系暴力的女性比例在30%~60%之间。亲密伴侣在怀孕期间实施身体暴力的发生率从1%~28%不等,几乎所有暴力都是由孩子的父亲实施的。

家暴并不一定表现为明显的伤痕。根据施暴形态的不同,家暴可以分为身体暴力、性暴力、情绪暴力、经济暴力、心理暴力五种类型,多种类型的家庭暴力可以同时存在。肢体虐待、强行发生性行为、恐吓、胁迫、操纵、经济控制、羞辱、监视、孤立、胁迫、责备等都可能是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你为什么不能早点离开他!”

作为旁观者,很多人怒其不争地指责受害者:“你为什么不能早点离开他!”这样的指责就像伤口抹盐,不仅不能唤醒她/他,还会给她/他增加更大的压力。

是的,真相很残酷:大量的受害者确实难以离开这段伤害性极强的关系。根据美国反家暴联盟的数据表明,无法彻底离开的受虐者比例高达85%!很多时候,人们不只是难以离开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人,甚至很难离开那些已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据美国家暴热线(2013年)的统计,一个受虐者平均要经过7次的努力尝试离开,才能真正离开一个施暴者。一位曾遭受过家暴的女性说,“每一次离开,都需要我花上一年的时间计划、告诉他人、寻求帮助,直到我又一次原谅(选择留下)。” 为什么会如此?

1掉入了施暴者的心理陷阱

受害者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受到暴力侵害,是因为虐待关系中,有很多受害者掉入了施暴者的心理操纵陷阱。施暴者会对受害者进行心理洗脑,反复强调自己的暴力行为,都是因为受理者让自己失望,做得不够好,才会导致自己做了那么出格的行為,换言之,就是“都是因为你才让我变成这样!”当施暴者不断地指责受害者,受害者很可能会不自信或者低自尊,甚至还有不少人会认为,挨打是因为自己也有不对的对方。此外,有很多受害者从小可能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在他们看来,家庭暴力和虐待行为是正常并且可以接受的。受害者还可能会发展出一些防御机制,例如否认自己被虐待和最小化虐待行为,以暂时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

2失去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受害者被暴力笼罩的生活中,唯一能给她/他带去片刻安宁的,就是施暴者偶尔的态度改善,这甚至会让她/他产生“幸福来临”的错觉。施暴者带来的痛苦越大,那么当他偶尔不残暴的时候,受害者的幸福感就越大。这种恶性循环甚至会让人心中不断产生幻想:每一次受虐之后,都认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长期的殴打和无法反抗,是一种虐待,会摧毁人的意志,侵蚀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保护时,本能中自发、最核心的部分也就被抑制了。

3羞耻感

有一些家庭背景优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暴受害者,忍受了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家暴,对身边的亲朋好友都隐瞒了实情。原因是觉得丢人,或迫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压力而默默忍受。

4还有值得留恋的理由

被自己“最亲密的人”殴打会引发两种本能之间的冲突:待在熟悉的环境中或逃离危险的环境。对于被家暴的女性而言,选择留下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本能,往往压倒了离家的本能。他们一起有孩子,有家,并且受害者希望能够保持他们的家庭。另外,施暴者在关系的最开始往往不会展现出虐待行为,而且是非常迷人的。而受害者很多时候可能会希望伴侣还能回到之前的那个他。很多受害者的期待只是暴力停止,而非结束关系。

5对未来的恐惧

就像宇芽担心公开视频后会被沱沱报复,自己和家人受到更多威胁一样,“恐惧更多的受害”也是常见的无法离开施暴者的原因。生活有一些常见的场景,例如施暴者去受害者單位闹事,威胁公布关于受害者隐私的照片或视频,伤害受害者的父母等,而不得不放弃离开施暴者的计划的情况。家暴的关系最终有还可能会发生杀害。这些都让受害者如履薄冰,在担心与害怕中委曲求全。在宇芽提供的证据里,沱沱在数次打人后还扬言要打更多的人,更认为自己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而沱沱两任前妻在遭受家暴后也都选择了沉默,这些都助长了施暴者的恶,以及恶得变本加厉。

如何觉知自己正在遭受家暴?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在遭受家暴,就是一个很好的寻求帮助的机会。请留意以下的情况是否经常发生在你和你的伴侣之间:

你很害怕自己的伴侣:这是一个危险信号,你可能害怕说出你的想法、提到某些话题、或者对性说不。不管是什么原因,恐惧不应该存在于一段健康的关系中。

你的伴侣欺负、威胁或控制你:指控你出轨;批评你;告诉你该穿什么和不该穿什么;威胁要杀了你或你身边的人;生气时扔东西或砸墙;对你大喊大叫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

控制钱财:你的伴侣不让你要带现金和信用卡;只给点你零花钱,并让你解释每一块钱是怎么花的;不让你做任何你想做的工作;用各种方法骗取你或你朋友的钱;不让你有钱来满足衣食等基本需求。

切断你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你的伴侣可能密切关注你去哪里、和谁在一起;逼你在和朋友家人见面时说自己一切都好;在别人面前让你难堪。

身体虐待:你的伴侣把你遗弃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用工具打你;不让你吃饭、睡觉,或得到医疗照顾;把你锁在房子里不让出去,或锁在外面不让进屋;拳打脚踢撕咬和拉拽头发等。

如果确认自己被家暴,你该怎么办?

首先,你必须明确:这不是你的错,请不要再自责。

当受到家暴威胁时,要及时求助:你可以报警,也可以求助于朋友、家人、邻居,以及你的心理医生。

留好证据:2016年3月,我国正式施行反家庭暴力法,推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遭受暴力的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家庭暴力告诫书”,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虽然这对你来说很难,但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你更好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 对方有殴打行为的,一定要及时报警,保留好报警回执;

★ 及时向居(村)委会、妇联组织、司法所等部门寻求帮助或者调解,若有作调解,则相关书面调解资料应保留好;

★ 如果在家庭暴力中受伤,不管严重与否,都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并保留好诊断证明、病历本、医疗费的票据等资料;

★ 发生家庭暴力后可自行对现场及伤情进行拍照,保留好照片;

★ 进行录音、摄像等,并保留好原始的视听资料;

★ 诉讼时可以申请了解情况的证人出庭作证。

如何知道你认识的人在遭受家暴?

如果她/他有以下变化,说明也许其正在遭受家暴:

为受伤找借口;

性格发生改变,比如一向自信的人变得自卑;

见面的时候,不停接听伴侣的电话;

手上没有钱;

过分担心和总是取悦伴侣;

无缘无故不去上班、上学或参加社交活动;

穿着不合时节的衣服,比如夏天穿长袖来掩盖身上的瘀伤。

如果你怀疑身边的人被虐待了,请挺身而出

即便你什么都做不了,只是表达了你的担心,你可能会让受害者知道还有其他人在关心她/他,也许这能拯救他们的生命。

你可以这样做: 问问看有没有出事;表达你的担忧;认真倾听;主动提出愿意帮助;支持她/他的决定。

不该这样做:不要等着她/他主动来找你;不要评价、不要指责;不要给她/他压力;不要随便给建议;不要给你的支持附加条件。

猜你喜欢

施暴者家暴受害者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矫治问题研究
要勇于向家暴说不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并非受伤才定为家暴
反家暴立法二十年
这样向家暴说“不”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