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草香药图设计及对其他画种的借鉴研究

2019-12-14杨卫华顾国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1期
关键词:龙脑胡人画师

杨卫华,顾国兰

(1.常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2.苏州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一、我国古代本草药图的绘制传统

我国古代,随着本草药物学知识的积累,每隔一段历史时期,都会有官方或私人汇集本草知识,编篡修订药典的情况。如唐代有《新修本草》,宋代有《证类本草》,元代有《本草歌括》,明代有《救荒本草》等。在药典编篡的同时,为方便认识辨别药材,形成了配合药典绘制药图的传统。如《证类本草:林枢密重广本草图经序》所言:“而辨药最其难者。金石之珍,草木之怪,飞潜动植之广且众也。风气不同,南北不通,或非中国之所有,或人力之所不可到,乃欲真伪无逃于指掌之间,则本草、图经二者,何可须臾离也。”除了具有通过形态描绘帮助认知药物的功能外,药图还描绘了药材的采集、制作、服用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是全面了解古代药物学知识的重要资料。药图的绘制,一般是由画师完成。绘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选用道地药材作为实物标本,写生描绘而成;二是根据前代已有的药物图像传摹转绘而成。经过时间与知识经验的积累增补,药物图谱不断扩充,发展成为历代传承有序的鸿篇巨著。

二、基于文本的《本草品汇精要》新增域外香药图像设计

明弘治十六年,明孝宗敕命太医院编篡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该著作历时一年余编修而成,是我国明代唯一的一部官修本草著作。参与该书文字编篡的主要是太医院院判、御医、医士,该书在宋代《证类本草》一书基础上汇集他书精萃汇编而成。全书共42卷,分10部(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载药1815种,具有重要的中药文献学价值。参与该书药图绘制的是王世昌等8位宫廷画师,共绘药物彩图1367幅,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绘本草图谱,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其绘图多数根据《证类本草》的墨线图勾稿敷色而成,少数常见的动物类药材如鸡、鹅、雁、鱼、蟹、蝉等由画师工笔写生重新绘制,极为谨细精美。画师们新增补绘了300多幅《证类本草》及其他本草书中所未见的药图。其中新增了5种产于域外的香药:降真香、龙脑香、安息香、苏合香、艾蒳香。这5种药材是治疗各种疾病的良药,并在明代社会日常生活、宗教祭祀、疾病医疗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对于新增的域外药物,在无实物写生,无底本临摹的情况下,如何绘制完成呢?

>图1 降真香图

>图2 安息香图

>图3 艾蒳香图

首先,画师以文本为源本,图像设计贯彻了画师对《本草品汇精要》文本的理解。以降真香为例,降真香是生长于亚热带的一种香料作物。《本草品汇精要》称,降真香是从南海诸国及大秦国(即东罗马帝国)输入中国。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校注》就详细记载了南洋各国向大明进贡降真香的史料。《本草品汇精要》在描述降真香时,聚焦于对象的特点、产地、功能、质地、色彩、性状、治疗等方面,“降真香,拌和诸杂香,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上。地:生南海山及大秦国。此有二种,枝叶未详。出于番中者,紫色,坚实而香为上。出于广南者,淡紫,不坚而少香为次。其番中来者,烧之能引鹤降,功力极验,故名降真。宅舍怪异,烧之辟邪。用:紫色、坚实者为好。质:类苏方木。色:紫。味:甘。性:温,平。气:气之厚者,阳也。臭:香。主:天行时气。治疗:《海药》云: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此图画师绘制了一个胡人,怀抱着一段降真香木。图中降真香为一段树干,没有枝叶,树皮为紫色,纹理粗糙,表面凹凸不平,凹窝处朽木状,质地坚实。符合文中所述降真香“枝叶未详”“质类苏方木、紫色、坚实者为好”的药材性状。(图1)

龙脑香生长于非州、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巨型乔木,高度可达40~80多米。《本草品汇精要》称“出婆律国,今惟南海番舶货之,西方亦有”。婆律国即今之文莱加里曼丹岛。明代时期,龙脑香通过域外商贾的香料贸易从南海传入中国。《本草品汇精要》描述龙脑香形态为“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围,如积年杉木状。傍生枝叶,正圆而背白,结实如豆蔻,皮有甲错。”为显现龙脑香树型巨大,图绘只截取了龙脑香主干底端一部分,通过从主干根部生发的分枝、分枝上的绿色叶瓣及黄色果实的描绘展示龙脑香的具体形态特征。图绘对应文中提到的采用方法“其香在木心,波斯断其木剪取之。肥者出婆律膏,其膏于木端流出,斫木作坎而承之。”绘出龙脑香树主干上被打入楔子作坎,流出油膏的取脂方式。《本草品汇精要》中描述龙脑香药材性状“状类云母,色如冰雪”“质类樟脑而碎小作片”。图绘还描绘了胡人在树底的大箩筐中择选龙脑香片的情境。

安息香历来是依靠进口的香药,《本草品汇精要》称安息香产于西戎或南海波斯国,“树高三丈许,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冬不凋。二月开花黄色,花心微碧,不结实。”安息香树型高度约为龙脑香的一半,图绘画出的黄黑色主干达到中段,下垂出枝,枝上长四角形叶瓣、开黄色花朵。采用方法是“刻其树皮,则脂如饴”,图绘描绘了胡人用刀劈砍树皮取脂的形态。(图2)

苏合香产于非洲、印度、土耳其等地,是苏合香树分泌的树脂。《本草品汇精要》对苏合香来源的描述并不确切,称“天竺出苏合香,是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因此,其生长、采用均无详细资料,“生:无时。采:无时。收:瓷器盛贮。”天竺为古印度,图像描绘了三个胡人运送苏合香的情景。一个蓄发、留须、包头巾、披长披风的胡人指挥两个仆役抬着瓷坛行进,显示出苏合香是用瓷器收集盛贮的。

艾蒳香是一种芳香植物,《本草品汇精要》描述了两种艾蒳,其一为“《广志》云出西国及剽国,似细艾”。另外一种形似苔藓,“又有松树皮绿衣,又名艾蒳。可以合和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而与此不同也。”图绘依照文字描述了两种不同形态的艾蒳香采药图。一种是一个汉医在剥取松树皮类似青苔状的绿衣。另外一种是一个胡人背着药篓,药篓里装着采摘的全株艾蒳药草,手里拿着一把艾蒳苗向汉人展示其形态。(图3)

从图文关系看,域外香药图极力地揣摩文本对于香药形态的叙述,依靠出色的想象力把文字“翻译”成对应的图像,描绘了药物形态、色彩、质地及加工、炮制、运输等环节,比较恰当地完成了对文本的图像化解释。

三、域外香药图设计对于其他画种的借鉴

(一)增添环境背景描绘,借鉴了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中的树石画法

一般的本草写生图像只描绘药材本身的基本形态,不描绘药物所在背景环境。《本草品汇精要》的域外香药图有所不同,画师增添了药物所在空间环境背景的描绘。如《艾蒳香》一图,按文本叙述,艾蒳香是一种苔藓,图中不仅描绘了苔藓,还特为其描绘了苔藓附着的整株松树,松树在图中占据了半幅画面的空间,松枝及根部土石的画法,采用了宋代以来形成的典型半边构图方法,笔势刚健硬朗,顿挫转折,凝重峻利。《安息香》中的植物描绘借鉴了南宋马远的拖枝画法,植物枝条虬曲,转折刚劲,逶迤多姿。树干的没骨画法是明代常州画家孙隆常用的技法,中国山水花鸟画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已达成熟,不同流派的山水、花鸟、树石形成了各自典型的画法,域外香药图的植物描绘就借鉴了传统山水花鸟画中对构图、笔墨、晕染、点苔等“样本”艺术的典型样式,可见本草图不仅是药物图解,更融入传统艺术的重要影响。

(二)增添的人物形象,与《职贡图》造型一致

五幅香药图中,都添加了胡人人物形象来显示药材产地的异域特征。人物有的头发卷曲,戴发箍,肤色较深,着高帮靴。有的头裹彩色头巾,衣着华丽,下摆卷曲如层云。人物形象皆须发虬曲、勾鼻深目,衣着服饰都带有异邦特点,而且与明代《职贡图》中的人物形象一致。明代《职贡图》是反映周边国家向明代朝贡的画作,描绘各国使者向明朝进献礼物,表达对明皇圣朝的敬仰与归顺。香药是明代东南夷、西南夷、西戎诸国向中国朝贡贸易的重要商品,《职贡图》中所画昆仑国、浡泥国朝贡队列中都有进献香药的情节,人物形貌服饰特征也与《本草品汇精要》香药图中的胡人形象接近。两种绘画中胡人形象的一致性,说明了这些胡人形象并不是根据直接观察描绘的,对于胡人形象,可能前期已经形成定型化的版本,在本草图像中,只是参照性地使用,以代表药物属于不同区域的典型标志。

四、本草域外香药图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草品汇精要》所绘域外香药图,药物形态是对文字的图像化处理,根据文字内容想象绘制了药物的质地、色彩、采收、加工、存储、运送等相关的内容,对于药材形态,由于画师不是“亲睹其物”,真实有据,所以所绘内容并非是与自然物一一对应的关系,算不上科学绘图,但是其中加入了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画的有机融合,带有一定的艺术性。

作为一部官修图谱,域外药材是否符合自然真实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画家更需要考虑域外药物图像作为视觉艺术品产生意义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重要的是这是明代时期,国外向中国输送香药贸易的图证,香药图展示出类似于朝贡图的画面符合皇家对于图画的要求,它担负起了建构帝国、描述天下、四夷万物的功能,描绘了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也从侧面表达了对明代盛世的赞美。

猜你喜欢

龙脑胡人画师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破山剑
破山剑
唐诗与龙脑香
龙脑樟去油枝叶中总多酚的酶解-超声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体 胡人骑羊青瓷插座
GC法测定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中龙脑和异龙脑的含量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