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2019-12-14

中国肿瘤临床 2019年18期
关键词:滤泡淋巴瘤颈部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易复发和进展[1],儿童的滤泡性淋巴瘤罕见。2016年WHO最终修订版中已将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确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2]。国外近几十年仅几组小样本报道,国内近十余年仅几例病例报道。本文将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例PTFL患者进行讨论。

病例1:男,13岁,以“发现右颈部肿物5个月”为主诉收入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患者于2018年2月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颈部肿物,无压痛,肿物无增大。后就诊于当地医院,彩超示:双颈部多发低回声包块,左颈约18 mm×8 mm、16 mm×7 mm,右颈约61 mm×30 mm、22 mm×16 mm。既往史无异常。本院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LDH、β2微球蛋白正常。体检:双侧颈部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CT示:右侧颈部Ⅱ区巨大团块影,双侧颈部Ⅰ、Ⅱ、Ⅲ、Ⅴ区及双侧锁骨上多发淋巴结,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2018年6月于本院在全麻下行右颈深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将组织切片送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会诊后,免疫组织化学示:ALK(-),Bcl-2(-),Bcl-6(+),CD3(-),CD5(-),CD10(部分+),CD20(+),CD21(FDC+),CD23(FDC残留),CD30(-),CD43(-),CD79a(+),EMA(-),Ki-67(热点区+85%),MUM-1(-),p53(+,野生型),S-100(-),TDT(-),EBV-EBER(-)。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Ⅱ期,滤泡性淋巴瘤3b级,侵及鼻咽部、颈部淋巴结,FLIPI评分为1分。骨穿结果示骨髓未累及。2018年7、8月于本院分别给予CHOP方案化疗2个疗程:环磷酰胺(CTX)1 200 mg d1,长春新碱(VCR)2 mg d1,表柔比星(EPI)120 mg d2,泼尼松(PDN)100 mg d1~5。2018年8~11月在CHOP方案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600 mg,化疗过程顺利,平稳出院。6个疗程后复查PET-CT,疗效评估评达到CR,遂出院,定期随访中(图1~3)。

图1 病例1:B细胞淋巴瘤

图2 病例1:Bcl-2基因检测:Bcl-2断裂基因阴性

图3 病例1:C-myc基因检测:C-myc断裂阴性

病例2:男,18岁,以“发现右颈部肿物2个月余”为主诉收入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患者于2018年10月发现右颈部肿块,约黄豆大小,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1个月后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伴轻微压痛,于当地医院行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滤泡性淋巴瘤。本院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体检:右颈部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及。PET-CT示:1)滤泡性淋巴瘤活检术后,右侧上颈部皮下及肌间隙见絮状密度增高影及略低密度影,代谢稍增高,考虑术后改变;2)颈部双侧Ⅱ、Ⅲ区多发软组织结节影,代谢稍增高,疑淋巴瘤浸润;颈部双侧Ⅰ区、双侧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软组织结节影,代谢未见异常,考虑多发淋巴结良性增大;3)右侧梨状窝代谢增高;鼻咽顶后壁及口咽两侧壁稍增厚,代谢增高,炎性病变可能性大。免疫组织化学示:PAX-5(+),CD20(+),CD10(+),Bcl-6(+),Ki-67(80%),IgD(+)。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Ⅱ期,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3a级,侵及双侧颈部淋巴结,FLIPI评分为1分。FISH检测示:C-myc断裂阴性;Bcl-2断裂基因阴性;Bcl-6断裂基因阴性。骨穿结果示骨髓未累及。于2018年11、12月及2019年1、2月分别给予6个疗程R-CHOP方案化疗:美罗华700 mg d0,环磷酰胺(CTX)1 200 mg d1,长春地新(VDS)4 mg d1,表柔比星(EPI)120 mg d2,泼尼松(PDN)100 mg d1~5。化疗4个疗程后复查CT,疗效评估达到CR。目前患者化疗完毕出院,进一步随访中(图4,5)。

图4 病例2:Bcl-2基因检测:Bcl-2断裂基因阴性

图5 病例2:化疗4个周期后复查CT:颈部、纵隔及双侧腋窝多发小淋巴结,较前相仿

小结 PTFL多发生于3~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偶见于成人,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发病率低,临床分期低[2]。Oschlies等[3]报道NHL-BFM临床试验的PTFL患者2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约2:1,中位年龄11岁,其中Ⅰ期9例,Ⅱ期16例。Louissaint等[4]报道26例PTFL病例,其中4~18岁16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15岁;>18岁10例,男女比例为4:1;Ⅰ期23例,Ⅱ期及以上3例。本研究2例患者分别为13岁和8岁,分期均为Ⅱ期。

PTFL最常见受累部位为头颈部淋巴结,也可表现为许多部位的结外浸润,包括睾丸、腮腺、肝、脾、肾脏、纵隔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Lorsbach等[5]报道23例PTFL中,头颈部淋巴结受累14例,肾和附睾受累2例。Liu等[6]报道26例PTFL患者中,头颈部淋巴结受累17例,睾丸受累4例,腹股沟淋巴结受累5例。目前PTFL患儿鲜见骨髓受累病例[2-3,5-6]。本研究2例患者受累部位均为颈部淋巴结,未累及其他部位。

PTFL组织形态学特征与成人FL相似,淋巴结结构部分或者完全破坏,膨胀性大滤泡,生发中心扩大,肿瘤细胞形态呈独特的母细胞性,具有分散的染色质和不明显的核仁,可见“星空现象”,组织学分级较高。张帆等[7]报道1例17岁男性PTFL患者,病理组织镜下可见淋巴结结构被大小不等肿瘤性滤泡替代,大部分滤泡套区消失,可见“星空现象”,肿瘤细胞中有较多中心母细胞,可见成对出现的FDC。Louissaint等[4]报道27例年龄40岁以下FL患者病理切片中,可见多种组织学形态。

PTFL的Bcl-2蛋白表达率低,呈弱阳性或阴性,t(14;18)(q32;q21)重排为阴性[7-9]。Swerdlow等[8]报道7例PTFL病例中,仅2例Bcl-2蛋白表达弱阳性。Louissaint等[4]报道16例病例中,仅1例患者Bcl-2蛋白阳性。在成人FL中,特征性分子表达t(14;18)(q32;q21)染色体异位,致使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启动子异位至Bcl-2基因邻近,导致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临床表现为一种低度增殖性肿瘤细胞的缓慢累积,故成人FL中Bcl-2蛋白表达几乎均为阳性。本研究2例患者病例报告中,Bcl-2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符合文献报道。

Schmidt等[10-13]综合分析41例PTFL患者的基因,在33例中观察到TNFRSF14和(或)MAK2P1基因的突变,其中8例患者2个基因均有突变,表明TNFRSF14和MAK2P1是PTFL中最常见的遗传改变,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独立发生,表明这两种突变可能在PTFL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在治疗方面,PTFL患者可采取单纯手术切除,或联合化疗,也可采取单纯化疗或联合放疗,也有研究[14]主张采取临床观察。对疾病处于Ⅰ期且病变局限的患者,可采取单纯手术切除浸润组织。Choi等[15]报道1例16岁男性患者,原发于腮腺的PTFL,仅经手术切除腮腺后,无复发及进展,预后良好。对于级别较低且淋巴结完整切除的PTFL患者,部分主张“观察和等待”的策略,也可采用低剂量化疗,通常预后较好,且复发率低[16-17]。Oschlies等[3]报道25例PTFL患者中,所有患者均进行化疗,随访中发现仅1例复发,5年无病生存率大于90%。Liu等[6]报道26例PTFL患者中,除失访患者外,2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12例患者进行单纯化疗或联合放疗,3例患者仅进行临床观察,无病生存期最长达8年。PTFL患者疾病多处于Ⅰ或Ⅱ期,不侵犯骨髓,组织学分级较高(常为2级或3级),但预后良好[3-4,9]。

PTFL是FL的一类少见亚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中也可发生,男性多见。疾病多表现为高组织学分级,低临床分期,大多首发于头颈部淋巴结。PTFL患者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低,t(14;18)(q32;q21)基因重排为阴性。TNFRSF14和(或)MAK2P1的基因突变是PTFL中最常见的遗传改变,在PTFL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治疗方面,可采取单纯手术切除浸润部位,也可联合小剂量化疗或放疗,也可采取“观察和等待”的策略,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滤泡淋巴瘤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