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贝多芬《暴风雨第二、三乐章》演奏技巧及艺术风格

2019-12-13刘映辰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艺术风格贝多芬

刘映辰

【摘要】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Op.31 是他古典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奏鸣曲之一。这部作品的第二乐章旋律宁静、充满幻想,像是暴风雨过后的一片宁静,第三乐章旋律优美浪漫且具有流动性。本文对这部作品的演奏技巧及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演奏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贝多芬;演奏技巧;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古典时期的音乐,主要特点是常以主调音乐为主导,音乐的语言简洁、淳朴;音乐的结构清晰完整;音乐的创作上,经常采用简短的动机展开。音乐的旋律优美,完整的结构,与民间音乐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主要题材有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等。

一、古典时期音乐

(一)音乐风格特征

1.洛可可风格

18世纪上半叶,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之间短暂的过渡阶段,也叫“准古典主义”。因为当时的宫廷建筑艺术中带有装饰性的风格,与巴洛克时期庄重、宏伟的风格形成对比。总体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典雅、细腻、精致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有巴赫、海顿、莫扎特等。

2.华丽风格

它是一种与巴洛克时期自由的和声式写法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风格流行于18世纪初以后。常用于舞蹈节奏的使用,在组曲中外加一乐章,这一乐章就称为“华丽曲”;旋律优美,乐句短小。

(二)古典乐派

初期主要有曼海姆、柏林和维也纳乐派三个乐派。古典乐派主要的贡献是器乐方面,奏鸣曲和交响曲是最为突出的形式。曼海姆乐派在创作中,规范了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并加入了小步舞曲的第三乐章。其中,莫扎特在创作交响乐的过程中采用了曼海姆乐派的单簧管进行编配。

18世纪后半叶,文化交流和音乐活动的主要中心在维也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维也纳生活并创作,对18世纪的音乐影响很大,贡献也很大,共同将古典音乐推向了巅峰。因此,被世人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贝多芬作品介绍

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他经常将社会变革来作为自己的写作体裁,提高了器乐创作的社会意义,开辟了器乐创作发展的新道路,主要运用标题性的创作原则。以民间音乐为主题,并吸收法国音乐音调。钢琴作品的写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及特点。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繁多,数量巨多。在器乐方面,有交响、管弦乐、协奏、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及变奏曲等;在声乐方面,有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及艺术歌曲,还有声乐套曲。钢琴作品在所有作品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创作钢琴作品。他的钢琴作品内容有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最具代表性的是五首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黎明、热情)。

三、《暴风雨第二、三乐章》演奏技巧及艺术风格

(一)从演奏技巧的角度

1.《暴风雨》奏鸣曲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是3/4拍,降B大调,柔板。

这一乐章更像是暴风雨过后的一片宁静,音乐的安静、优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热爱。在演奏时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如何将高低音区进行交替。演奏第二乐章时,既要控制好节奏与速度,又要弹出乐句所要表达的优美旋律。

呈示部(1—38)。主部主题(1—17)降B大调。开头的琶音,也要缓慢庄重。演奏这一部分时要把旋律弹出宁静、幻想,触键要及其微弱、小心且柔和,和弦连贯,注意最后渐强的突出。连接第(18—30)小节F大调。从主调转到属调上。第30小节,演奏时应该注意颗粒性,由渐慢引入到副部主题。副部主题第(31—38)小节。旋律简单、优美,接近民间朴素的旋律,演奏时要突出右手的旋律线。连接第(38—43)小节。这几小节的三连音都是在休止符后的弱拍出现,所以演奏时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力度不但要微弱还要很清晰。

再现部(44—80)。主部主题第(44—59)小节。旋律上进行了点缀,和声极为丰富。演奏时力度要平稳、均匀,弹出旋律的流动性,最重要的是左手的伴奏力度要小于右手的主旋律,因为左手只是为了渲染气氛而已。连接是第(59—72)小节,速度减慢,力度减弱,回归最初的平静。副部主题是第(73—80)小节,回到民间朴素的旋律。

尾声(81—103)。主要运用力度之间的对比,依次经历了特强、弱、很弱、渐强的表达,把情绪推向了高潮,之后将音乐逐渐散开。最后一小节,右手要弹的很清楚又很弱,表现出安静的氛围作为结束。

2.《暴风雨》奏鸣曲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3/8拍,d小调,小快板。

这一乐章基本都是十六分音符组成,热烈与细腻相互交叉,旋律优美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还带有丝丝的浪漫气息。演奏时应注意把握好每一个音的力度、音色,特别注意每一乐句起伏的特点,不然整首作品听起来会像白开水一样单调乏味。演奏这一乐章时一定要保持前后速度一致,使整首音乐听起来充满动力和激情。

呈示部(1-90)。主部主题第(1-31)小节。开头是弱起小节开始,所以演奏时要要温柔、柔和。右手每一个小乐句后的八分音符结束时要弹得弱,整首作品需要演奏出流动性,所以左右手的衔接非常重要。连接第(32-43)小节,左手的力量加重,与之前的开头形成对比。副部主题第(43-67)小节。旋律出现颤音,演奏时要轻盈、弱。第55小节演奏时,手臂要自然放松,手指力量要集中,之后的第67小节跨度较大,所以要单独多练,速度练快,使整体连贯。

展开部(95-214)。第99到109小节,左手演奏时要略重,弹出浑厚的声音。第110 小节起,旋律由左手又出现在右手,演奏时要体现出表情符号的变化。第159-169小节,有cresc.的表情符号,因此演奏时要注意力度的变化。第170小节,多次出现sf记号,说明该作品已经到达了顶端。在第199-213 小节,左手要弹得有力,右手要弹得紧凑,弹出紧张的气氛。第215-322小节,主部主题的再现。

尾声(323-399)。紧张感逐渐加重,多出的sf记号表明暴风雨的气氛越来越强烈,演奏时手指要快速下键并果断。每一个后面的sf都要比前一个sf 更强,这样才能加重紧张感。

第381—383小节双手要协调一致,弹出减七和弦的压抑、紧张。之后变得很安静,进入到了一段和平、稳定的气氛。音乐以弱结束与莎士比亚《暴风雨》的结尾很相似。正是因为莎士比亚《暴风雨》中主人公的命运和贝多芬的命运是相似的,所以贝多芬创作了惊人的作品。

(二)从艺术风格的角度

第二樂章(柔板)由温暖的的?B大三和弦开始。演奏这一乐章时,要弹出潇洒浪漫的感觉,不同于第一乐章的矛盾和不安。大自然是贝多芬创作的源泉,也是他心灵受到创伤所依靠的安抚。

第三乐章(小快板)有了新的旋律肢体,有种流动的感觉,中间也有激烈的时刻,整体的音乐风格是典雅、细腻的。乐章以小调为主,转调很多,使听觉产生期待感。之后,经过来回的反复、优雅的流动,旋律消失在一个单音来结束这首乐曲,演绎了一次完整的“暴风雨”。

四、结语

该奏鸣曲与之前“悲怆”奏鸣曲有不同的特点,创作时正是他耳病加重的时候,他的生活又遇到很多挫折,因此写下遗言。所以,他大都以人生、艺术、理想、现实来作为创作体裁。论文首先从古典时期的音乐、作者生平及作品进行简述,之后从演奏技巧进行详细的分析,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奏鸣曲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王凯越.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之版本分析及演奏诠释[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5.

[2]林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现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3]金鹏飞.贝多芬《d小调钢琴奏鸣曲》(op.31 nr2)的音乐风格及演奏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4]黄洁.浅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7):125-128.

[5]张燕.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2):157-163.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艺术风格贝多芬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贝多芬只有一个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没良心”的贝多芬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