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幸福成熟在果实里

2019-12-13周迎尹文争

银潮 2019年11期
关键词:镇江市银发镇江

文>>>周迎 尹文争

赵亚夫(左)

“把论文撰写在田野上,融进了晚霞与晨曦。让幸福成熟在果实里,细数着春风和秋雨……”这饱含着浓浓付出与收获的词句来自电影《赵亚夫》的片尾曲,名为《让幸福成熟在果实里》。其实,这首歌还有一个同名的情景剧,由中共镇江市委老干部局创作编排,并在南京市人民大会堂演出, 湿润了全省各地3000 多位观看演出的老同志的眼眶。

让幸福成熟在果实里,说起来充满浓浓情谊,但真正做到却需怀为农之心、弃功利之念、积跬步之功。镇江市众多老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一头扎进乡村大地,真正为农、为民,全心付出亦甘之如饴。情景剧所要凸显的主人公——赵亚夫,就是这样的人。

要致富,找亚夫

1961 年,20 岁的赵亚夫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当时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也激发了他投身农业科技的责任和改变农村面貌的志向。

他先后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地蹲点7 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苏南丘陵山区最贫穷、最落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他忙碌的脚步和奋斗的身影。1993年,他当选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可他割舍不下乡土情怀,提出不驻会请求,坚持到农村去、到基层一线去。2001 年,赵亚夫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本可以颐养天年,但看到茅山老区尚未脱贫,农民还没真正富裕起来,他不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坚持到贫困落后的戴庄村,努力让一个最穷的村实现真正的小康。十几年来,他与农民一样在地里摸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如今的茅山老区,已是田野风光如画,村民安居小康。

赵亚夫始终把农民当亲人,把农民的小康梦当作自己的梦,把致富农民作为毕生的追求。他常常说:“我和农作物打了一辈子交道,农作物不会说话,却是最老实的,只要认真对它,它就会显示自己的生长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播种就会有收获。”为此,他在农业科研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

1982 年,他赴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从日本回来时,他用节省下来的外汇换回13 箱农业书籍资料和20 棵宝贵的原种草莓苗,无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供种苗服务,带出了一大批万元户,帮助农民盖起了一幢幢“草莓楼”。此后,他又24 次赴日,引进示范100多项新技术,推广运用科研成果30 多项,编写农业科技读物多达百万字,每年免费为农民上辅导课100 多场,累计培训农民达30 万人次。他多次带领农民和科技人员去国外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手把手培养出10 多名全国、省、市劳模,组建了省内一流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一个个品种被引进、消化、转化,一个个难题被攻克破解,老区农民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宽。赵亚夫与时俱进学起了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提出了农产品“理解式销售”的方法与路子,帮助建起了农民特产信息销售网站,在他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百万元户、50 万元户、10万元户不计其数。“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在茅山老区广为流传。

2008 年汶川地震后,赵亚夫主动请缨,支援灾后重建工作,建成江苏援川农业示范园,成为东部支援西部的成功案例,得到了“要想四川富,留住赵亚夫”的赞誉。

赵亚夫扎根茅山革命老区50 多年,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和农民一块苦一块干,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50 多万亩,给16万农民带来200 多亿元直接收益,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担当。

“亚夫精神”引领新时代奋斗者

2019 年6 月3 日,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要求领导干部学“周恩来精神”、基层干部学赵亚夫、广大党员学王继才,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好担负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江苏的时代使命。

在镇江大地,早已有了许多“亚夫精神”的继承者,他们退休以后,聚焦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埋首田园,以农为业,以身作则,为镇江的三农发展奉献着光和热。

在镇江市丹徒区高资街道水台村,有一个创办生态养殖业的“标杆”,他就是镇江市天成畜禽有限公司负责人戴网成。作为赵亚夫农业科技团队的一员,他在生态农业的道路上已经摸爬滚打了40 多年。

戴网成

1979 年,戴网成从句容农业学校毕业后,先后在丹徒石马畜牧兽医站、韦岗养殖场、镇江水禽研究所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2000 年,随团赴日学习的戴网成接触到了“稻鸭共作”技术,用鸭子来种稻的新颖种植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他。回国后,他走南闯北引进优良鸭种,依托自身的畜禽养殖基地反复试验,选取品种优良的役用鸭进行培育,并与种粮大户合作,为稻鸭共作的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在不断的摸索和前进中,戴网成的“役用鸭杂交配套系的选育”技术获2003 年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稻鸭共作技术”获2004 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稻鸭共作生态高效集成技术应用与推广”获2008 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好技术要推广出去,才能让农户受益。多年来,戴网成深入江苏各地,远赴河南、安徽、黑龙江等地进行技术指导。在他和农业大户共同推广下,丹阳市成为国家级稻鸭共作引智基地、国家稻鸭共作标准化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戴网成的基地已提供鸭苗58 万只,在全省推广117 万亩,带动农民增收增效。

除了稻鸭共作,发酵床养殖技术也是戴网成的一门“绝活”。2002 年镇江市在全国率先从日本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戴网成积极参与其中,掌握其关键技术,并实现多项创新,使发酵床养猪技术成为我国养猪生态、环保养殖的新亮点。该技术在2008 年获得镇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随后,他又将发酵床技术移植到养鸡上,拓宽发酵养殖的应用领域。

据统计,发酵床养殖技术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已实现出栏生猪300 余万头,比传统养猪法增加收入近3亿元,减少粪尿排放10 万余吨,并在安徽、福建等省开花结果。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戴网成作为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援建专家,促成了发酵床养殖技术在绵竹成功推广。2011 年,“发酵床养猪创新研究与集成推广”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一辈子只干一项工作,凭的是一种执着精神,靠的是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无限热爱。丹阳市农委园艺科科长秦金锁长期坚持一线为农业、为农民服务。2010 年退休后的他更是成了“香饽饽”,许多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合作社纷纷高薪聘请他担任技术顾问,但他都婉言谢绝了:“我不仅会为你的企业服务,还会为所有的农业企业服务,做大做强特色品牌农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是我的责任。”

近年来,秦金锁积极利用丹阳中药材科技发展协会这一平台,主动与江苏华洪药业、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对接,帮助丹阳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户解决“卖难”问题,销售中药材原材料近5000 万元。他潜心农业科技研究,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先后攻克了樱花白粉病的防治技术、大规格红枫裂腐病的防治技术、固本污染物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等课题。

秦金锁的手机储存了许多沪宁线上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教授专家的联系电话,也有很多当地农业企业家和种养殖大户的联系方式。“秦工,今天能不能抽空来我公司的基地,长势不太好……”“秦工,我的橘子树叶怎么都枯黄了?”他的手机早已成了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民的“热线电话”。

骑着电动车奔走在农业生产企业和种植户之间,“面对面”指导,且乐此不疲,是秦金锁退休后的常态。他时常去丹北埤城及丹阳市内四所农民田间学校讲课,传授园艺生产技术,与农民打成一片。几年间,他跑遍了丹阳乡村,为企业和农户服务,一分钱报酬也没收过。他说,自己从来不忘肩负“三重”身份:农艺师,种植花禾苗木是一生相伴的事业;国家公务人员,不忘人民公仆的职责;共产党员,要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退休9 年来连续获得科协系统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丹阳市“最美老干部”,由他牵头的农业服务团队被授予镇江市级“银发人才工作站”。

花卉苗木的种植,离不开好基质。花甲之年创业的蔡培元,他的故事就是一本镇江“营养土”的发展史。1994 年,干了一辈子化工的蔡培元退休回家,由于喜爱养花,秉持着“养花需要好土”的理念,“花土”“花肥”给蔡培元点亮“创业”的方向。2001 年,在一次农业博览会上,一个与会人员的询问让他意识到,不管什么“土”,最好还是为农业服务的。自此,他真正参与进了为农服务的“领域”之中。

经过十几年深入农业的“探索”前行,蔡培元的企业先后获得12 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其中,新型草莓育秧基质、新型蔬菜栽培基质、水稻育秧盖籽土、新型蔬菜育苗基质技术更是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书。蔡培元常说,他的“基质”就是有机土、有机肥,但价格却不贵,就是为了响应绿色发展号召,让普通农民都能用上、用得起。

新时代“银发生辉”再出发

除了自身参与种养环节,以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为农民化解难题,也是践行“亚夫精神”的有力举措。以句容市退休干部朱建明为首的“互联网+ 农业咨询”服务团队,2016 年7 月在句容市经济开发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开设了全国首家“农业互联网医院”。截至目前,朱建明和他的老伙计们接受各类网上咨询2000 多次,短信发送各类技术信息20 多万条,还专门开发了“农业互联网医院”手机AP P, 实现了为农精准服务“零距离”,为广大农业工作者送去了实实在在的福音。

2018 年4 月28 日,镇江市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将镇江市首个市级“银发人才工作站”授予了沈晓昆、戴网成农业服务团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银发生辉”志愿服务行动中,聚焦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增添正能量、作出新贡献。工作站现已有15 名老干部、老专家、老劳模入驻,依托丹徒区天成农业科技基地,集聚银发专家优势,紧扣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致力于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取得丰硕农业成果,赢得百姓一致赞誉。

2019 年5 月28 日,镇江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局和团市委联合印发《镇江市离退休干部“银发生辉”工程实施方案》,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授牌“银发人才工作站”,创建“担当先锋,银发生辉”机关服务品牌,为广大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专业特长搭建新舞台。

如今的镇江大地,越来越多的老同志正弘扬“亚夫精神”,融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潮,“银发生辉”再出发,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砥砺前行,让更多更美好的幸福成熟在果实里……

猜你喜欢

镇江市银发镇江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送返迷路人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吃虾记
艺林雅苑
镜中叹
银发心事
防范电信诈骗 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新规今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