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12-12黄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兴趣学生

黄义

摘 要:当下,高考改革如火如荼,“3+1+2”选考模式成为诸多省份的首选,这对初中历史教学将产生巨大压力与带来重大挑战,所以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迫在眉睫。本文拟从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与善用学科交叉三个方面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兴趣

目前,高考改革方兴未艾。2019年4月,广东、湖南、重庆等8个省市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选考模式确定为“3+1+2”,极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的地位,同时倒逼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过分追求功利的现实成绩,过于强调重难点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只能接受和记背教科书所传授的知识。历史学习的好坏主要靠背熟教科书。应试教育只注重培养‘专才,而贬损‘杂才和‘通才;就初中学科权重分布而言,历史学科一直属于副科,学校、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充分重视其作用,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与基础知识;从学生自身感受而言,学生对历史学科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这个学习兴趣停留在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历史掌故的着迷与历史真相的好奇,而非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应用及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养成。有血有肉、妙趣横生的历史学科变成学生眼中枯燥泛味、呆板沉闷的代名词,值得一线老师深思。

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让枯燥单调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深入研究生情与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在课堂导入时灵活运用。

1.采用古诗词导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古代诗词属于古典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反映着古代文化的人文韵味,所以将古代诗词与历史学科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正确解读古代诗词,而且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教学的品味与底蕴,进而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度与兴趣。例如讲授人教版七年级《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一课时,可以将唐朝现代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为导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学生深切感悟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与统治后期“安史之乱”的不同情景,以及体会诗人不同的心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盛世”与“国破家亡”两者之间的巨大心理落差,产生问题意识,进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运用历史典故导入。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比较喜欢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历史典故,但对歷史研究方法的关注与学习存在严重不足。同时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搜集、整理的历史典故导入到课堂中,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不仅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课《北宋的政治》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与“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进而引生出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吸取了唐末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教训,采取什么措施来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北宋统治者分化事权的措施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中央机关的演变及王安石变法又有什么内在联系?通过趣味性强的历史典故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变历史教学单调枯燥无味的认知,进而让学生养成爱历史、学历史的风气。

二、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历史老师“一言堂”与“满堂灌”比较严重,历史学科也被贴上了“背多分”的标签,这不仅与目前历史学科教学理念格格不入,而且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对历史学科的认知度。

1.灵活运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均衡教育方针的落实,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教学软件硬件有效提升,多媒体技术日益深入日常教学中,推动了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感受古代的历史场景,实现历史情景的再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进而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辛亥革命》一课时,可以截取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关于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与二次革命的部分片段,将冷冷冰冰的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影视,将原来无法重现的历史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这一节课,学生通过观看《走向共和》中的部分片段,有利于意识到民主共和的重要意义、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的养成,达到育人之目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结果,让学生意识到辛亥革命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其失败的一面,所以民主共和之路布满荆棘、蹒跚前进。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将使课堂氛围变得形象、直观与活跃,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教学质量。

2.引入历史事故,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与趣味性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与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与事件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为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所以历史事件的叙述时,往往只是简单交代其来龙去脉。如果历史老师机械地依据教学大纲,逃不出照本宣科的窠臼,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与小1、2、3,教学过程虽然流畅严谨,但条条框框太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历史课本身具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将历史故事揉入到历史教学中,把史实故事化,将活跃课堂氛围与提高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教师插入“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与“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戌戊变法》时,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禧太后追捕”的惊险刺激的历史。将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巧妙的插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而且优化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善用学科的交叉,增加历史学科的趣味性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诚如老话所言“文史不分家”,所以在历史学科教学时,应利用学科之间的交叉来增加历史学科的趣味性,进而增加其对学生的吸引力。

1.文史交融,增添美的感受。自古以来,文学与历史就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历史离开文学,就会艰涩(下转页)(上接页)难懂、索然无味;文学离开历史,就会无凭无据、无病呻吟。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地将诗词与小说带入课堂中,学生就如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不论是帝王将相的豪情壮志,还是贫苦百姓的酸甜苦辣,都一一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这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都有巨大意义。例如老师在讲授《三国鼎力》中的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时,可以选取《三国演义》中谋士荀彧对曹操的“十胜十敗”的经典论述与周瑜在赤壁之战前对孙权的慷慨陈词来加深学生对该课的理解。学生通过感悟《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情节来解读两次经典战役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并对这段历史的走向具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文学,就如在枯燥干涸的历史知识中注入鲜活的泉水,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分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地交汇,唤醒美的体会。随着学科研究的细化与专业化,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中考也注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思维方式来审视与解读历史学科,进而不断拉近学生生活与历史课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体验空间感,用地理学的知识来感受历史学的实用性,进而增加历史学科的趣味性。随着朝代变迁,地方行政区划也不断发展变化。例如,秦帝国大一统之后,按照地域划分,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一方面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实施分封制,史称“郡国并行制”,但导致“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因此汉武帝实施“推恩立”,基本解决诸侯王的问题;东汉继承西汉的刺史制度,并将其职权扩大,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机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隋朝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将州郡县三级制变为州县两级制;唐朝又增设道,变成道州县三级制;宋朝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元朝鉴于疆域前所未有的广阔,推行行省制度。从郡县制开始,行政区域的划分以自然地理为主要因素,山川河流往往是其天然的分界线。依据历代行政区划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配套历史地图册来加深学生对行政区划的演变。

参考文献:

[1] 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8

[2] 赵克礼.历史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6

[3] 陈剑斌.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知识文库,2016(06):128

[4]于盈盈.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兴趣学生
学生写话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