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夏通阻汤治疗梅核气60例临床观察

2019-12-12赵震张双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梅核气

赵震 张双明

【摘 要】 目的:观察沉夏通阻汤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梅核气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行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 治疗组以沉夏通阻汤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 d,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夏通阻汤治疗梅核气可有效缓解咽部不适感,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梅核气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 梅核气;半夏厚补汤;沉夏通阻汤

【中图分类号】R25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8-0077-02

梅核气,是以咽部异物感,犹如梅核梗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病症[1],多因痰气郁阻、湿热内蕴、风热搏结、脏腑不和、肺脾壅滞所致,但以痰气郁阻为主因。现代医学称之为咽异感症、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为咽癔症[2]。该病在中青年女性中较为多见,病程长短不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质量[3]。西医认为其与咽部粘膜感觉神经敏感、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精神因素等有关,咽部阻塞感是由于患者精神和心理因素异常而产生的一种病态反应,是一种无器质性改变,属于神经和心理性质的病理表现[4]。现代医学对咽异感症整体治疗效果一般[5]。笔者通过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沉夏通阻汤治疗梅核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门诊治疗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31~57岁,平均(44.5±1.1)岁,病程0.4~7年,平均(4.3±1.1)年;治疗组男19例,女41例,年龄27~62岁,平均( 48±0.8)岁,病程0.5~8年,平均(3.6±1.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耳鼻喉科学》[6]。①咽部异物阻塞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②空咽时症状明显,进食时反而消失,不碍饮食;③食管、咽喉、颈部及其周围组织和全身详细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经电子喉镜、胸片、甲状腺彩超、电子胃镜等检查,无器质性病变,1周内未曾使用抗生素者。

1.4 排除标准 ①存在咽部肿物、会厌囊肿、上消化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②严重的心血管疾病;③孕产妇及年龄70岁以上者;④精神障碍患者。

1.5 治療方法 对照组行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药用:半夏12 g,厚朴10 g,茯苓15 g,生姜10 g,苏叶10 g。泛酸者加旋复花10 g,代赭石10 g;失眠多梦者加首乌藤30 g,合欢皮10 g;口苦者加黄连3 g;咽干咽痒者加桔梗10 g,麦冬10 g。每日1剂,常规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5d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

治疗组以自拟方沉夏通阻汤治疗。药用:沉香6 g,半夏6 g,当归9 g,丹参9 g,桔梗9 g,贝母9 g,霜桑叶9 g,银花9 g,连翘9 g,旋复花6 g,代赭石6 g。咽干甚加天花粉10 g;咽痒咳嗽加射干10 g,僵蚕10 g;嗳气反酸加川楝子10 g,吴茱萸6 g。每日1剂,常规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5d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制定。临床治愈:10 d内咽部不适及伴随症状明显缓解,1年以内无复发;显效:10 d内咽部不适减轻,1个月后伴随症状缓解;有效:1个月后咽部不适及伴随症状减轻或停药后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金匮要略》中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是对该病的最早记载。《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妇人杂病诸侯三》中云:“咽中如有炙肉脔者, 此是胸膈痰结与气相搏, 逆上咽喉之间结聚。”指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为梅核气的病因病机。由于七情郁结,气阻喉中,或因气机不畅,痰滞喉中,形如梅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或因脾运不健、水湿停聚而成痰,导致痰凝气滞于咽喉之间。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可散结行气、化痰解郁,常用于辨证为痰湿中阻者。近代医者田家胜认为梅核气主要由于肝气郁滞, 气郁化火引起, 将其分为肝气郁滞型和阳虚寒凝型[8]。可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健脾燥湿之法治疗本病,而行气、理气、降逆是治疗的关键。

方中沉香可降气、降逆调中、理气开郁,有开通咽喉痰气阻塞之功,为主药;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健脾燥湿、消痞散结,助沉香增强降气、祛痰通利咽喉之功;桔梗开胸利壅,祛痰开郁;贝母润肺利咽化痰、开郁除烦;当归扶虚益损;桑叶清肺润燥;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银花、连翘合用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诸药合用,共奏开胸利壅,清咽祛痰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提示沉夏通阻汤是治疗梅核气的有效方剂,可在临床辨证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2.

[2]田道法.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91-293.

[3]张程程,张军.癔球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2):112-114.

[4]高玲,杨婷,粟栗.梅核气的中医药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6):1163-1164.

[5]吴曙辉,王洁,赵宝龙,等.中医结合心理治疗咽异感症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2,34(7):1102-1104.

[6]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2.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5.

[8]黄伟慧,郭丹.木香顺气散治疗肝气郁滞型咽异感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16(13):105-107.

(收稿日期:2019-07-09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梅核气
针刺配合自拟化梅合剂治疗梅核气验案
头皮针配合传统体针治疗梅核气临床疗效观察
“梅核气”腹针治疗的临床研讨
导师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梅核气经验
沈洪教授辨治梅核气经验
212例古今梅核气医案研究*
自拟苇茎厚朴汤治疗梅核气32例疗效观察
从肝论治梅核气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