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道细腻显真情

2019-12-12李于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真情

李于明

摘 要:在作文描写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让写作情节细腻感人。场面描写用五官,外貌描写求个性,动作描写延过程,神态描写画神韵,语言描写凸朴实,心理描写绕中心,添枝加叶丰词句。

关键词:文道;细腻;真情

小学生习作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语言干瘪枯燥,表达平铺直叙,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把文章写完整,忽视了细节描写,导致文章平淡无味。如何训练学生在作文中进行细节描写,突出真情实感,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知描写用五官

写作文,离不开对事物,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如何观察事物,把事物写细腻,这就需要调动五官的功能,让五官都参与到作文中来。如果能调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和感知事物,将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1.用视觉看。

视觉的主要功能是分辨事物的色彩、形状、运动模式,写作时,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把身边的事物真实鲜活地记录下来,只有用心去看,才能让语言表达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才能写出生动逼真的好文章。如: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那些花儿红的像火,白的如雪,粉的似霞”,“ 西湖,那艘游船就像一条五彩的锦鲤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三句话从视觉角度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了山的形状、花的颜色、船的动态,读来景物就仿佛在眼前,令人身临其境。

2.用耳朵听。

听觉辨别声音,继而引发心灵的悸动。生活中的声音千千万种,要让学生学会声音中最有韵味的节奏,穿插于文章当中,才能使文章达到有声有色的效果。如:

“那窸窸窣窣的轻曲,是小溪淌过草丛中的声音;那叮叮咚咚的吟唱,是滴泉漏下石缝的敲击;那汩汩淙淙的漫语,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的奏鸣;那轰轰隆隆的低音炮,定是飞瀑砸落深潭的怒吼。”

小作者正是抓住了水声的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的变化,描写了山泉层次起伏的变化,讀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意境深远。

3.用鼻子嗅用嘴巴尝。

嗅觉味觉能让我们从多角度立体地感知事物,更深入的了解事物,让学生在写作时鼻子嘴巴齐上阵,往往能给文章锦上添花。如学生在《吃榴莲》一文中写道:

“还没到跟前,一股臭味就扑面而来,那味,如爸爸的臭脚丫又似升级版的臭豆腐,让我喘不上气。鼓起180个勇气,撮起最小的那块塞进嘴里,咦?臭味不见了踪影,一缕不一样的香甜充满了我的整个口腔,刺激着我的每一个味蕾”。

读来如闻其臭,如尝其味,堪称佳句。

4.用皮肤感受。

触觉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本来无形无状的事物或景观具体化,使读者产生真切体验。 如

“那火辣辣的热浪迎面扑来,烧灼着我的皮肤,像蚂蚁在我脸上爬过,又像绣花针直刺我的脸,又疼又麻。那热气直愣愣地往我鼻腔里蹿,仿佛胸中也堆着一团火。”

正是从触觉的角度,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火焰山的热烈与火辣。让学生通过触觉的真切感受,把心中的那份触动通过恰当的比喻或者拟人表达出来,会让文章更生动更深刻。

二、外貌描写求个性

外貌描写,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切忌看到什么写什么”,应该对能突出人物个性的部分进行有重点有特色有选择地进行描绘,把那些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衣着,长相,表情乃至习惯性动作进行描写,以形传神,以貌显性。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还是能够把握好的。如学生在《买菜》中写道:

“我来到一个卖菜的老爷爷面前,他大概六十岁的样子,饱经风霜,一看就是个老实人。”

后来我问学生:”他的饱经风霜,老实人的样子,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你能不能把他写具体?”学生后来改成:

“我来到一个卖菜的老爷爷面前,他穿着一身蓝布衣,黝黑的脸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抬头看见我,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他的手又短又粗,满是老茧,那深深的皱纹仿佛是用刀刻上去似的,裤管上还粘着几颗新鲜的泥巴。”

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能服务于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使读者以形窥神,深入了解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形蕴性,以貌显神,正是人物外貌描写的要诀。

三、动作描写延过程

老舍先生说过:“只有描写行动,才能让人物立起来”。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写作中学生如果能够通过慢镜头的方式,把某一个行动的发生、发展、结束都一一重新展示出来,就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一学生在写跳高夺冠是这样写的:

“只见他加快了速度,快接近竹竿时,猛地一跳,像一只燕子,灵巧地跃了过去”

这样的描写已经算通顺,而且还用上了比喻句,算是中等佳句。但这样的描写还是属于粗犷型,缺少了细节描写。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能不能把跳高的过程放慢点,变成电视剧里的慢镜头,让学生去留意他的表情,动作,声音,把整个过程运用语言文字来还原。学生重写之后就变成了:

“他站在那里,全神贯注的盯着跳竿,双手握拳,也许是紧张,关节都有些发白。突然,他弯下腰,开始慢慢地跑起来,跑了几米,猛地加速,当接近横杆时,只听“嗨”地一声,左脚用力一蹬,右脚抬高,然后左脚快速回缩,身子腾空而起,整个人就像一只轻盈的燕子,跃过横杆,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啪”地一声躺在了垫子上。”

这样就具体生动多了,写出了动作:“站,盯,握,弯,跑,蹬,抬,跃”,表情“全神贯注”,声音“嗨”,突出了同学跳高的整个拼搏过程,让描写更加丰满真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神态描写画神韵

神态描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面部器官颜色、状态快速变化的过程。人物的表情不会无缘无故的说变就变,他是嫁接在人物声音、形态或者动作、气味、触觉的基础上,再通过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驱动后的表情变化,这种变化随着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感受的变化而变化。表情描写不需要繁琐,只需要结合当时的环境、情景一笔带过即可,但简短的表情描写必须体现人物的真实内心,让读者一看这样的表情就能揣测到人物的心理。如有学生写道:

“妹妹受了妈妈的批评,一副很可怜的样子”。

这个“可怜” 是概括性的,并没有把妹妹的神韵刻画出来。后来我让她把妹妹的“可怜”描绘得细腻一些,她后来改成:

“妹妹挨了批评,呆呆的站在那里,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眼圈都红了,不时用怯生生的余光瞥一瞥妈妈,鼻子一吸一吸的,嘴角抽了几下,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神态描写的秘诀就在于----变脸。但这个过程变化极快,往往难以捕捉,这就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抓住表情变化的精彩瞬间。而且学生容易用概括性语言,导致人物刻画缺少神韵。很明显,这样的表情刻画才是成功的,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妹妹形象就仿佛站在我们的面前。

五、语言描写凸朴实

有这样一段描写语言的经典故事:

秀才,县官,财主三人在大雪天不期而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誦一句诗,秀才说:“大雪纷纷落地”,戴着乌纱帽的县官马山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下他三年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个穷人,一听就来气了,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这段文字通过简短的语言描写,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求文采,县官不忘随时随地对朝廷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当风景,只有穷人明白其中的饥寒与艰难,听后当然火冒三丈。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就能明白,语言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在语言对话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过多的文绉绉的,修饰很优美的语言,那就失真了。比如学生在写《中秋节》时这样写道:

妈妈清了清嗓子说:“今晚,月光如此皎洁,在朦胧的月色中我们欢聚一堂,为了我们一家的团圆安康,我们一起干了这一杯!”

很显然,这样的语言就失去了生活的味道,读来就会感觉有一股怪味。于是我引导孩子,那晚妈妈到底是这么说的?你把妈妈的话整理一下,留下重点的内容,怎么说就怎么写。后来孩子改成:

妈妈清了清嗓子说:“今天是中秋节,就祝福我们一家团团圆圆,干杯!”

可见实实在在的话语,更能突出人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六、心理描写映中心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爱憎情感和思想要求等。心理活动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要符合中心表现的需要,一般来说,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心独白,即面对某种情境直接描写心里,通常用“心想”“心说”等提示语开始;二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内心情感;三是通过幻觉来表现自身的内心感受,通常用“仿佛看见”“仿佛听见”等提示语开始。三种方法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综合运用的。心理活动描写篇幅不宜过于冗长,而且必须要围绕中心来展开描写。《落选之后》有学生这样写道:

“10票,我竟然只有10票,我伤心极了,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

一个“伤心”“一个垂头丧气”,由于过于概括,导致内心活动失去了精彩。

我这样提示学生:当你看到自己只有十票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个垂头丧气回家的?学生经过思考明白了,后来改成:

“10票,我竟然只有10票?!为什么?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我平时爱打小报告的缘故?难道是我平时作业拖拖拉拉的缘故?还是因为我经常欺负同学的缘故?想到这里我真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巴掌。”“我提着书包,耷拉着脑袋,踢着一个空瓶往家走去,路边嘟嘟的汽车喇叭声仿佛也在嘲笑我,树上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也在讽刺我”。

这样一改,文章就显得有血有肉,精彩了。

七、添枝加叶丰词句

如何使作文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许多同学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偏差,虽然作文的选材、结构都不错,但由于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文采。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添枝加叶是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办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扩写句子,在主干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一些细节成分,使文章内容更丰盈。

扩展单纯的主谓关系的句子可以采取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与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如学生写道:

“梅花开放”。

我就启发“(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

学生改为“红艳艳的梅花悄悄的开放了。”

继续启发:“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梅花如何开放,开放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带点拟人或者比喻试试看”

学生又改成:“寒冬腊月 ,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红艳艳的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欣欣然开放了。一大片一大片镶嵌在雪地上,就像在白色的丝绸上绣上了美丽的大花。”

“文道细腻显真情”,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细节训练点,有针对性地让孩子们观察、想象、补充、拓展,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就能丰富孩子们的习作羽翼,提高其写作能力,写人如见其人,写景如临其境。

参考文献:

[]徐新燕.细节描写彰显文韵[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

[2]晏丽.小学高段作文细节描写的几点思考[J].生活教育.2016

[3]张庆红.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

猜你喜欢

真情
让真情自然流露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画换真情,“解忧杂货店”收录善良和温柔
风雨真情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真情
以心换心见真情
春天的真情
文君园内寻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