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养,伴随成长

2019-12-12李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李娟

摘 要 社会发展节奏极快, 焦虑的家长输不起,茫然的孩子不能输;面对青春期,父母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容面对青春期叛逆的成因,找到行为背后的动因,再积极与孩子成为朋友,伴随成长:表达理解,认真倾听,引发思考,得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 叛逆期教育 家长沟通 科学教育伴随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相信孩子的成长,从呱呱坠地的小婴儿,到青春期叛逆少年,每一个父母都在伴随经历成长。说到教育理念,各个阶段的父母,都在试图努力学习,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从来都不敢放弃。那么说起教育结果呢?

社会发展节奏极快,随处可见补习机构,不断在传递信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甚至让孩子赢在子宫里,用一些优生优育的手段来筛选孩子,总之就是“家长输不起,孩子不能输”。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整个社会心态焦虑,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似乎都有同样的“生存焦虑”。因为焦虑,身处底层家庭的孩子,你要快快长大,赶紧练就一身赚钱的本领,为自己的生计操心;因为焦虑,如果身处中产阶级家庭,孩子你要快快长大,用各种技能,兴趣爱好赚钱的本领,全面武装自己,保住中产阶层地位;身在豪富阶层,孩子家长仍然充满焦虑:孩子,你是要继承家产的,富不过三代的诅咒可不能在你这里应验,必须保住整个家族的江湖地位。

家长焦虑不安,孩子如何淡定从容的全面发展呢?

1面对青春期,为人父母,首先需要调整心态,淡定从容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著作《野火集》中,如同斗士一样用笔作战,批判台湾政治制度等问题,犀利如鲁迅一样,猛烈地揭露社会丑恶,丝毫不留情面,文风冷峻而深邃。时任台湾文化部部长的政治高位,她是百姓眼中推进民主改革、道德进步的高官,是生活在男权社会,像男人一样奋斗的强大女性。

可就是这么一位棱角分明的斗士,当她成为母亲后,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站在母亲的视角,她静心淡定而从容,因为她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时间表,唯有淡定从容,方能感受到孩子成长带来的喜悦。

很难想象焦虑不安的家长,可以教育出沉静稳重的孩子。有家长说,我们太忙,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太大,如何能淡定从容?孩子学业成本高,当孩子成绩不好时,我们如何平心静气?即使我们想从容与孩子沟通,可无论问什么,他们都不理不睬,怎么淡定?

面对孩子青春期,家长到底怎么做才好?

2正视青春期,积极探究青春期叛逆的成因,找到孩子行为的动因并接纳他们

孩子青春期,是一个令大多父母犯难的时期,此时的孩子看起来身高体重与智能发展,都与常人相差无几,可是在心理年龄和社会阅历上的又差了许多。受到青春期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刺激,他们总有自己的意见,脾气暴躁,即使对父母善意的建议,一样也听不进去,拒绝接受。

青春期孩子都有哪些特点呢?情绪波动是青春期孩子最显著的特征,情绪变化具有两极性,高兴时心花怒放,难过时愁容满面,前一秒还好好的,后一秒就暴跳如雷。因此,为人父母,首先不能和孩子一样的暴躁,不然就很难解决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在人际交往当中已经从家庭中走出来,更喜欢在同龄人中寻求心理上的抚慰,对家长的依赖,也延展到更广泛的社会人群。当身边的人物与事物,见识更多时,自然而然就在多层面有了对比,比如同学和我能聊到一块儿去,我说什么我妈都不懂,再比如这件事情,我同学他们都办了,凭什么我就不能做?父母要理解孩子在同龄人中,希望去获取归属感的这种需求,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一些行为,即使是暴躁的行为。

3家长态度积极,与孩子成为朋友,伴随成长

孩子青春期13-18岁这一年龄段,家庭之外,学校和社会成为最大影响孩子的繁华世界,再加上互联网庞大的信息量,孩子身体的发育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严重影响孩子的三观,此时家长的正确引导异常重要。

孩子长大了,初中的孩子已经能够透过现象去进行概括总结了,而高中的孩子能够进一步的去分析推理出这个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不再是表面的现象了,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辩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点没大没小。

父母要怎么办,怎么引导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情绪发展。

首先,表达理解情绪,认同他们的行为与感受。

在言語沟通中,家长可以这样说:“孩子,对待这件事,看上去你很生气。”同时,在身体行为中,可以及时递上一杯水或一块毛巾,帮助孩子正视情绪。

其次,沟通中学会倾听,接受他们的完整讲述,而不是打断与阻挠。

“孩子,能跟我说说究竟发生了什么吗?为什么你看上去这么生气?”家长在认真倾听中,一定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并且适时给予孩子鼓励的注视,和亲切的举动,比如扶着孩子的肩膀,拉他做在家长身边等等。

第三点,也是关键点,引发孩子自己找出理性的解决方案。

当孩子叙述事件后,情绪也逐渐平复后,家长可以主动引发孩子反思事件的解决方法。青春期的孩子,对于很多问题是具备解决能力的,只是当情绪左右下,很难理性面对难题,此时的家长,更好的做法是作为真诚的朋友立场,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支持,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做出理性的处理。此时家长的引导,需要更为体现亲切与关怀,言语上可以引导说“这事确实让人激动,你有怎样的想法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这样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这件事暂时告一段落,后面你打算怎么办呢?”,“下一步,怎么办能更好一些呢?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对于这件事,我也有一些建议,你想听听看吗?”

面对孩子的成长人生,这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因此没有抢跑,更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们,请一定沉住气与孩子一起,科学教养、伴随成长,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历程。

基金项目:北京大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课题组专家(编号BDSDQD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