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2-12朱美玲梁翠仪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头围掌握情况早产儿

朱美玲 梁翠仪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早产儿脱离母体较早,身体各部分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尽管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仍易引发心理发育迟缓、神经功能紊乱等后遗症,影响其健康发育,因此在治疗期间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早产儿预后尤为必要[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早产儿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体,通过指导家长掌握早产儿护理的相关知识来全程参与照顾早产儿以促进其生长发育[2]。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早产儿均处于恢复期,胎龄30~35周,家长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先天性畸形、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遗传代谢性疾病、伴有其他胃肠疾病、氧气支持患儿及失访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出生胎龄(33.11±1.36)周,出生体重1654~2079g,平均(1922.35±128.75)g。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两组早产儿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出院时仅对家长进行常规护理宣教,研究组早产儿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具体为:(1)家长护理培训:在早产儿住院期间详细的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并通过一对一示范操作、教育视频等方式向家长讲解抚触操与被动操的操作方法及好处、喂养、洗澡、简单急救等日常护理措施,并于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及答疑解惑。3次/周,2~3h/次。(2)强化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早产儿住院期间应耐心的向家长解释早产儿的健康状况、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帮助家长坚定早产儿治疗的信心。(3)定期随访:自早产儿出院之日起,每周电话随访一次,准确评估早产儿的发育情况,给与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纠正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的错误认知,一旦出现不适应随时就诊。连续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早产儿日平均体质量、身长及头围增长情况,并通过现场操作及护理知识考核的方式评价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满分均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

研究组早产儿日平均体质量、身长及头围增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s)

表1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s)

组别例数体质量(g/d)身长(mm/d)头围(mm/d)研究组2526.28±2.641.74±0.490.93±0.18对照组2518.65±2.471.55±0.320.80±0.27 P-<0.05<0.05<0.05

2.2 两组家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研究组家长现场操作及护理知识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s,分)

表2 两组家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s,分)

组别例数现场操作考核护理知识考核研究组2592.53±4.6791.75±5.63对照组2566.85±2.4667.98±2.43 P-<0.05<0.05

3.讨论

早产儿机体各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极易出现颅内出血、呼吸功能紊乱、智力发育迟缓等不良事件,影响自身的健康发育,早期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其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3]。但有研究表明,短暂的住院治疗常难以满足早产儿健康发展的需求,而长期的家庭护理才是满足早产儿健康成长的关键[4]。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鼓励家长全程参与早产儿的照料,通过强化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护理培训等帮助其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及经验,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保证其健康成长[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早产儿日平均体质量、身长及头围增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现场操作及护理知识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家长护理技能掌握度,在早产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头围掌握情况早产儿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基于更快速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胎儿头围超声图像质量控制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头大的宝宝更聪明?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小囟门儿童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维生素D对头围及丹佛智能发育的作用研究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