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2019-12-11王玥

青年时代 2019年29期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监管机制社会治理

王玥

摘 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核心目标,同时也是社会治理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本文从共建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共治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核心以及共享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目标三个方面入手,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内涵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策略,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监管机制

一、引言

在过去发展需求的限制与影响下,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一直以政府主导为主。但是从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情况来看,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大环境,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优化以及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社会治理的基本要素

综合分析来看,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稳定发展的关键,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治什么”

“治什么”是现阶段社会治理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内容。在新时代社会大环境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的内容具体可以细化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重点在于社会平台的建设方面,平台建设工作中要求综合分析社会组织本身的合法性以及管理效率,并且多种社会平台的稳定性被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方面工作内容主要在于如何更好的维护社会安定,同时在国际国内背景下,稳定社会治安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建设国家安全体系,配合实施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在于如何处理三大社会关系,同时协调主体与主导、维稳与维权、德治与法治。

(二)“谁来治”

综合分析社会发展进程,主导社会治理的责任大多需要由政府来承担。例如,在国家建设初期阶段,可谓是百废待兴,因此要求由强有力的政府充分发挥出政府本身的统领能力。在进入到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治理的核心任务在于实现多元化主体治理。在这一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政府逐渐由以往的承担责任,实现了全权负责的主导式管理。通过联合多个社会组织,如企事业单位、个人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方式,达到促进多个社会主体参与国家治理活动全面提升的目的。此外,在“谁来治”这一要素的分析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社会治理氛围,体现出“共治”思想,还需要切实保证社会各类资源在不同组织中配置的协调性与科学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政府势必需要再次担任起国家社会治理的领航者。只有切实体现政府强有力的领导能力,才能在维护社会发展与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治理体制的优化,保持现有的社会良好秩序,实现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向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治”

“如何治”的答案在于“共治”。而“共治”的主体更多的体现在多元化治理主体这一方面,其核心思想在于社会治理工作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治理方式、多个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达到保证社会治理有效性的目的。就目前社会发展情况而言,“共治”目标的实现,要求对社会治理操作流程实施必要的优化,使其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动态。此外,要求其他组织、单位的深层次互动,深化共治理念,落实以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在这一阶段中,共治并非削弱国家治理的主导力,而是通过国家的强有力管控,让中国社会成为一个自律、自助、自治的社会[1]。

三、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内涵

(一)共建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

共建即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参与到整个社会的建设工作中。社会建设包括住房、社会保险、就业、医疗和教育等领域,也是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元素。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与政府合作形式,国家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提供政策保证和政策实施的基础上,为市场各阶层的建设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提升人们生活中的安全感、参与感和幸福感。实际在社会发展中,社会治理离不开社会各个阶层和全民的共同努力,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促进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需要激活社会治理力量。共建理念主要是从如下两种理念出发进行综合考虑的:一是现代社会事务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单靠国家层面进行管理,无法保证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二是社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群众创造,针对涉及范围较广的社会管理工程,需要紧密联系群众,通过群众力量,才能使社会稳定发展。

(二)共治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核心

共治的主要内容是需要使社会各个主体之间维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并非是强制性的连接,需要各方朝着统一目标方向,共同努力,建设家园。

想要实现共治目标,还需要提高社会各个阶层的治理能力和激情。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复杂性特征,使政府传统的治理模式无法发挥有效的管理效果。因此,需要社会中的多元主体共同参與到治理活动中,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无法依靠某一单个主体处理好各种公共事务,所以需要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共治还包括其他层面的含义,便是政府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积极采纳社会公众参与治理,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使公众能够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发挥出决策治理作用。但同时不能弱化国家地位角色,削减政府责任和职责,积极促进共治,保护好治理结果[2]。

(三)共享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目标

现代化社会治理主要目的是实现共享。经过数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取得了多种社会主义实践成果,但相关成果并没有普及到每一个家庭,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城乡、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想要促进社会治理结果的全面共享,应该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对群体、城乡和地域之间的利益进行有效协调,从而确保改革成果能够惠及每个国人身上,当下国家主要将发展重点放到了边疆、西部区域以及农村乡镇的治理工作中。促进成果共享理念的深化发展,利用有效的制度保障,保护好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四、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供社会组织培育沃土

在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中,结合实际加大对相关治理机制的创新力度,提供社会组织培育沃土。在特定地域治理工作中,需要紧紧围绕地区的优势产业以及特色产品组建行业协会,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设立相应的行业协会或者同业公会,确保经营方式、服务功能以及经营环节,可以满足行业发展实际需求。例如,对于后续结合侨乡及社会公益热情高涨的地方特色,出台《关于促进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促进城乡社会组织参与社會治理的活力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切实强化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操作设计和细节规范,防止“虚化”“简化”,提升制度的精细化和操作化水平,为街道选民代表会议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3]。

(二)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在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国,逐渐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信息化的趋势。在具体的社会治理工作中,结合实际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例如,结合实际强化经费保障,通过加大社会组织与党组织经费投入力度的方式,使得相关管理措施可以顺利落实。

某市社会治理工作中,每年给予社会组织综合党委50万元的专项经费,党委从年度财政经费中提取部分经费,按照每个支部6000元、每个党委12000元的标准,拨补各下辖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为下辖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切实保障下辖党组织活动有经费、服务有条件。另外,社会治理除了有组织建设方面的革新,想要将社会治理措施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技术。信息化社会,需要提高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的重视,以提升信息收集与利用效率。

(三)助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综合分析社会治理目标,助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是保证社会治理效果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从平衡秩序与活动这一角度入手。秩序与活动两者存在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既要保证社会发展活力,又要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例如,科学处理好秩序与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细化社会管理规则的方式,落实依法管理和按规矩办事的基本理念。保证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保证社会各类主体的治理效果。此外,积极宣扬并融入公共精神,在社会治理中充分体现出共建共治共享中的“共”字特征。期间,不仅需要体现在物质平台方面,在价值体系的公共性方面,也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五、结语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为新时期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提供社会组织培育沃土、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及助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只有切实提高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实际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相关措施,才能在优化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代凯.提升公众参与旧城改造有效性的路径探析——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分析视角[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21(2).

[2]马加民,卜全民.危害公共安全犯罪预防路径解析——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视角[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2).

[3]杜艳,冯婷,周兰.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路径优化研究——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7).

猜你喜欢

共建共治共享监管机制社会治理
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大数据时代涪陵政府采购监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