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类本科生方法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

2019-12-11褚清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6期

褚清华

摘 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各类课程的协同配合和共同发力。以某专业学位论文的文本分析为切入点,反向探寻方法论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查找背后的原因,然后试图从理念创新上双向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师间、师生间多头协调联动考核机制,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方法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6.074

为响应政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诉求,近年来广大高等院校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竞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诸多卓有成效,受到社会、家庭、学生的一致好评。但从具体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育的具体环节看,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效果等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选取广西某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近三年218篇学位论文为分析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方法论课程在学位论文环节的落实程度展开分析与评价,提出完善对策。

1 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使用存在的问题

(1)研究方法使用较为单一。通过梳理近三年218篇毕业论文文本材料,根据论文自身总结使用的研究方法类型与数量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仅使用1种研究方法的占比11%,使用2种研究方法的占比77.5%,使用3种及以上研究方法的占比11.5%。進一步梳理发现,形式上使用两种研究方法的学位论文当中,对两种研究方法的表述不尽规范,表述的两种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与“社会调查法”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部分论文为研究方法部分看起来“较为充实”,人为编造了部分在论文中并没有实际使用的方法,或者说,作者所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没有作为实际使用的方法存在,没有运用所言方法对研究问题展开分析。

(2)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存在脱节现象。通常来说,研究问题确定了,可选择的研究方法便被内在确定了,违背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而选择一些看起来花哨的研究方法则显得文不对题。如有篇论文研究某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和存在问题,那么通过社会调查、向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政府部门、参与的社会组织、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村大众开展问卷调查或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数据才是最正确选择。但文本分析发现,该作者仅仅收集整理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公布的陈旧数据,没有深入调研就得出草率的结论。

(3)学生使用具体的研究方法因指导老师而有所差异,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使用较少。根据各位论文指导老师分类统计学生使用的研究方法,数据显示,学生学位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受到其指导老师专业、研究习惯的深刻影响。其中2位老师经济学专业出身,他们指导的学生论文90%以上采用了经济计量的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基本正确,但理论建构部分学生定性分析能力相对较差;一位教师在大数据研究领域颇有成果,其指导的学生86%以上都围绕某级政府、政府某项职能模块开展大数据使用相关方面的分析,较少使用其他开设的研究方法,结果使得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受到影响。

(4)具体研究方法使用过程中错误较多。文本统计发现,研究方法描述准确、具体方法使用过程正确无误的论文占比只有60%多一点,反映学生对研究方法的使用还不够熟练,使用质量还亟待提升。此类错误,大多为学生方法掌握不够深入,具体体现在方法选用上不尽清晰、方法使用过程不够细致。如约五分之一的学生在论文涉及的数据、图表中存在表述不清晰、表达不严谨、存在歧义等内容,结果导致方法与研究结论不尽对应的情形发生,影响了论文质量。

2 上述问题背后的原因

(1)方法论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实践课程、教学环节衔接不尽流畅。调研发现,该专业在2015版培养方案中去除了原本的学年论文环节,结果导致方法论课程结束到毕业论文阶段存在一定的空档期。空档期过长,学生对原先学习内容掌握程度下滑。同时,学生参与的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时,所选取的主题往往与毕业论文无关,参与项目的指导老师往往也不是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此外,方法论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考核脱节。即使其他专业课程考核中使用到相关研究方法,但专业老师更侧重专业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核,对研究方法使用的适用性、准确性关注不足,使得部分学生的研究方法使用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方法使用错误甚至被认为正确而一直延续在相关学习或课程中。

(2)教师的实践课程考核机制与学生研究方法教学效果关联性不强。与某一门独立的理论课程考核不同,对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监督、考核往往是一种事后考核,过程监控机制存在瑕疵的可能性大为提高。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考核中,有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多个全过程监控和反馈手段,而学位论文等实践环节虽然有开题答辩环节等过程监控,但开题阶段对研究方法的评价才停留在方法选用等初始阶段,后续的方法使用准确性程度只有等到答辩环节才真正体现出来。最终对实践课程教师的评价则依据论文的综合评价,指导教师可能更加注重论文选题等实现论文的合格考评。此外,从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经济激励角度看,论文合格是最重要的标尺,论文研究方法使用得当论文综合评价优秀也没有更多体现教师指导工作成效,也无法有效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而某些研究方法的使用,意味教师在方法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学生的论文考评方法的内在导向不够全面。论文质量考核是全方位考核,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论文的评价中,研究问题选择、理论建构的准确性等维度比研究方法维度的考核占比更高,也冲淡了对研究方法的评价考核。在具体考核方式上,论文质量分为优秀等5类,但只要选题符合专业要求,逻辑基本清晰,则更容易通过答辩。这种考核导向对学生是否围绕研究主题选择更加复杂的研究方法没有激励或激励非常有限。

(4)方法论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机制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机制不够清晰。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基本可以反映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研究方法的深度和广度。从研究方法的具体评价中可以寻找方法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结果导向反馈至课程设置的机制不够清晰,也就是说,论文中研究方法使用是否得当对方法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反向回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调研发现,该专业部分方法论课程由其他专业、其他学院相关师资承担授课任务。如果直接将学生毕业论文中研究方法使用不当部分归咎于承担方法论课程的相关教师,也不利于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

3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在分析前述问题原因后,要以课程建设理念创新为切入点,构建双向反馈机制畅通的课程体系,增强研究方法类课程在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行政管理问题的重要助手,形成教师全员全过程重视方法论课程建设与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

(1)课程建设理念上,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反向重构方法论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质量的需求导向理念反向重构方法论课程体系,促进方法论课程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打造“以能力为中心”的方法论课程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区别传统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依次包含 “基础理论课——方法理论课程——方法实践课程”的递进式链条,要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驱动,将方法论课程要求的具体研究工具和方法融入具体的基础理论课程当中,将每门理论课程学习与方法运用有机结合。

(2)培养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结果导向推动方法论课程体系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双向协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方法论课程体系要紧紧围绕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梳理适合专业需求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推进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参与中锻炼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能力;同时,梳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支撑条件,系统整合专业各类教学内容与资源,不断补齐短板,形成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相互支撑的课程协同教学机制,让实践能力培养具备扎实、完备的方法论课程体系基础。

(3)以联动考核为抓手,推进教师全员全过程关注方法论课程建设与课程内容应用。首先要做到教师考核联动。具体来说就是方法论课程与其他理论课程、方法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日常沟通渠道,在教学內容审定、教学效果评价中统筹绩效考核与评价,既体现基础理论课程在方法论课程的基础性作用,也反映方法论课程对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梳理和巩固。其次要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考核联动。学生对方法论课程掌握程度,不仅是对方法论相关课程教师评价的最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对其他理论课程掌握效果评估的重要参考维度和内容。建立承担各种类型课程教师、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的统一通信平台,多头并进。从而在最终的培养效果上,保证教师具备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设计方法论教学内容、方法论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内容有机衔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梦陵,熊桑,孔凡新,等.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53):1-3.

[2]孙惠敏,江作军,盛振文,等.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的实践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3):14-24.

[3]蔡敬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课程教材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