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印度水环境问题与其文化因素关系

2019-12-11王永刚董大伟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11期
关键词:恒河印度污染

王永刚 王 旭 董大伟

(1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072 2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37 3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 4 北京市昌平区生态环境局 北京 102200)

引言

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各地的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全球重要的安全议题之一。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从表现上看,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深入分析世界各地的不同情况,可以发现当地文化因素在其中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文化”一词,从古至今的国内外学者们进行过很多解释与定义。《牛津辞典》对“文化”的解释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等。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曾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由此可见,环境保护,尤其是环境保护意识一定属于文化范畴,世界各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其文化特征。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虽然与中国是近邻,但是文化风俗大相径庭,与我们来说,既神奇又陌生。目前,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是打破传统“东西方”、“南北半球”地缘政治壁垒,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伟大创举。尽管印度没有公开参加“一带一路”合作活动,但是,印度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经济走廊交汇点和重要节点[1],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印度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共享全球化经济成果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避免经济活动中的环境破坏是开展“一带一路”的前提。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印度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文化特征角度分析印度的环境问题,对于我们推动今后中国与印度交流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印度的水环境现状

1.1 水资源现状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之间,全区平均年降水量约1140mm 左右,主要集中在6~9 月。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的分布极不均匀,西部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少于100mm,东北部阿萨姆邦年降水量在4000mm以上,其中乞拉朋齐地区高达11735mm,是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印度境内河流众多,可划分为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东部沿海、四部沿海五大水系。前三个水系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有融雪和冰川补给,水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相对稳定,径流总量大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63%。后两个水系受季风影响,雨季流量大,旱季流量很小,主要靠地下水补给。从水资源来看,印度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694 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220 亿m3;约占水资源总量的60.0%,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6900 亿m3,约占36.9%;更新的地下水资源量为4320 亿m3,约占23.1%,人均水资源量2228m3。

2016 年印度人口为13.26 亿人,较1951 年增长了2.7 倍,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印度人均淡水供应量下降了70%。据了解,在27 个邦中,哈里亚纳邦、北方邦、比哈尔邦和西孟加拉邦四个邦的人均淡水供应量不足1000m3/年,大约35%的印度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

1.2 水环境制度

在1972 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之后,印度政府成立了隶属于科技部的“国家环境规划与协调委员会”,是印度第一个负责环境事务的政府机构。为更好地加强环境管理制度化建设,1972 年11 月,印度成立了独立的“环境总局”。1981年5 月,成立了全国环境计划委员会,取代之前的国家环境规划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每年发布“环境公告”。1984 年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以及印度环境的持续恶化,促使印度政府加快环境管理改革进程,1985 年,将“环境总局”升格为“环境与森林部”,现更名为“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是印度环境保护主管部门[1,2]。

印度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规出现较早,在在殖民时代,1853年孟买和加尔各答实施了沿海损害条例,1897 年颁布了印度渔业条例,以及1919 年颁布了毒品管理条例。独立之后,印度政府接连出台、《水污染防治法》(1974)、《水污染防治税法案》(1977)、《环境保护法案》(1986)、《污染物排放标准》(1990)、《国家环境诉讼法》(1997)等法律文件[3]。印度将地表水分为A、B、C、D、E5 个类别,与中国的地表水环境标准分类类似。

表1 中印两国地表水分类标准对照表[1]

1.3 水污染状况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恒河流域是印度最大的流域,占国土面积的1/4 以上,其污染程度也最为严重。恒河流域内有179 座I 类城市(人口超过10 万),148 座Ⅱ类城镇(人口在5~10 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33%;恒河流域内分布着大量制糖、酿酒、造纸、制革、纺织品、机械、汽车、火电、化肥、制药和炼油等重污染企业,但其处理设施并不完善,工业废水量约为25亿L/d[4]。

Prerna Sharma 等人2011 年在恒河的阿拉哈巴德河段监测水质发现,该处恒河的水质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WQI)为86.2-156.79,属于极差状态[5]。根据监测显示[4],恒河干流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BOD)和大肠杆菌量,表明有机污染物和病原体污染极为显著,部分区域BOD 往往高达5-8 mg/L,粪大肠菌更是高达7500-295000 个/100mL。由于恒河的流量很大,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部分污染,但其他水量不大的河流,就没有那么幸运了。Musi-River 接纳了印度海得拉巴的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BOD 高达325mg/L,流经这个城市39.7km 外,浓度还达到15mg/L[6]。各类污染源不仅污染了地表水,对地下水一样存在污染,在对全国22 个工业区的138 个地下水抽样调查中发现,地下水里含有很高的细菌和有毒金属污染物[7]。

河流污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发饮用水安全问题。目前,印度只有81%的城市人口和29%的农村人口能够获得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在印度,21%的传染病是由于水质污染产生的(传染病占所有疾病的11.5%)[7]。

2 印度的水环境问题中的文化因素

2.1 不堪重负的圣河

2.1.1 圣河沐浴

印度教徒把恒河当作圣河,佛教也将恒河水视为福水。据印度教神话传说,恒河是天上女神的化身,她应人间国王的请求,下凡冲洗国王祖先的罪孽。印度教徒认为,恒河的圣水可以洗涤一生所有的罪过,因此,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印度教徒从全国各地来到恒河进行沐浴和举行宗教仪礼。每隔12 年,印度教还要在恒河举行盛大的宗教节日,节日期间数百万的印度教徒赶到恒河沐浴,并将鲜花或牛奶洒到河里,并向河心投下面粉做的鱼饵,引游鱼竞食,妇女将鲜花撒在宽大的树叶上,花瓣间置放燃着的小灯,送树叶到河中。

恒河沐浴是印度教徒的习俗,但因去恒河沐浴的人太多,对恒河水质有很大影响。第一,人数太多,受宗教因素影响,很多印度教徒都会前往恒河沐浴,导致河水极易污染;第二,沐浴同时,人们还习惯撒牛奶、放花灯等活动,也给水环境带来影响;第三,恒河沐浴在全世界名气很大,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虽然这些游客多数不参与沐浴,但是给恒河沿岸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印度很多城市都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所以,加剧了恒河污染。

2.1.2 恒河火葬

印度教有火葬的习俗,他们认为灵魂是永恒的,身体是灵魂一个暂时的场所,通过火葬,灵魂能够从肉体中释放出来。传统上,要被作为火葬场的圣地必须位于河流附近,远离人的聚居地,附近有一座小庙宇[8]。由于恒河的神圣性,印度教认为,在恒河岸边进行火葬,能够随恒河女神升天,因此,在恒河两岸很多小镇都成了印度教徒的火葬场所。恒河岸边小镇瓦拉纳西(Varanasi),在梵文的意思是神的入口,更是受到印度教徒的追捧,导致每天来瓦拉纳西火葬的人群络绎不绝。

恒河火葬对环境污染很大,除了产生遮天蔽日的烟尘,造成大气污染之外,对水环境也造成极大污染。第一,火葬后的骨灰和木炭都直接排入河中,污染河流;第二,由于等待火葬的教徒很多,一般没有火化完全的尸体往往被直接推入河中,对环境污染更大;第三,很多印度教徒会在临终前,搬到恒河附近小镇,等待死亡,导致小镇人口急速膨胀,加剧了小镇的污水处理负担。

2.1.3 印度圣牛

牛在印度的社会地位很高,这种源于古代的拜物教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圣牛观,最终使禁止宰牛和避免食牛肉成为印度的文化禁忌。

印度宪法规定,每个邦有权禁止或允许屠牛、食牛肉。目前,印度各邦在关于牛的立法问题上大致可分为5 种类型:东北部各邦没有限制杀牛;喀拉拉邦虽有告诫性的建议,但并未明令禁止宰牛;泰米尔纳杜邦、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允许拥有执照者宰牛;安德拉邦、特伦甘纳邦、比哈尔邦、果阿邦和奥里萨邦禁止杀母牛,但是允许在拥有执照的情况下宰杀其他牛类;印度其他邦均严厉禁止杀牛。2015 年3 月3 日,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通过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最严厉的禁牛令,规定禁止屠牛的范围扩大到公牛、阉牛以及年老衰弱、对农业生产无用的牛,还禁止贩卖和食用牛肉以及以任何形式占有牛肉,甚至将牛运输到其他邦进行屠宰的行为都是违法的[9]。

圣牛观的形成有着自身合理的历史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印度都是农业国家,牛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牛能拉货、耕田,还可以提供牛奶、牛粪等副产品,历代印度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牛的作用;二是牛在印度教中起到类似图腾的作用,有助于区别其他宗教并凝聚人心[10]。但是,由于对于牛的过度尊重,导致牛的数量泛滥,人们经常在河中洗牛,随意倾倒牛的排泄物,加剧河流污染[5];由于很多地方禁止屠杀牛,大量牛的尸体被抛入河流中,形成更大的污染问题。

2.1.4 素食主义

在印度,素食主义较为流行。有学者将印度的素食主义的形成归纳为如下几个因素[11]:第一,由于印度教自身存在着高度的多样性,奉行素食主义有助于树立和统一的印度教基本概念和行为准则,加强“印度教徒”的身份识别,巩固社群认同;第二,历史上印度高贵的种姓及上层社会均都行素食主义,久而久之,素食代表了高贵、身份和地位,对全社会有一定带动作用;第三,由于印度地处热带,天气炎热,肉类食品不易保存,腐败的肉类食品极易引发中毒,因此,人们逐渐形成素食习惯。

不同于其他文化因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印度的素食主义对对环境有一定积极作用。首先,受素食主义影响,畜禽养殖业发展受限。当今畜禽养殖污染是水污染的头号劲敌,且解决办法不多,由于印度素食主义流行,肉类需求量小,养殖污染的环境压力也要小一些。其次,可以肯定地推断,素食人群排泄物中有机物浓度要低一些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也要低于其他地区,对于污水处理而言,处理相对容易,且所需能耗也小。

2.2 期待中的“厕所革命”

印度的“如厕难”问题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户外排泄是件非常窘迫且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印度却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据统计[12],在印度,61%的农村人口和10%的城市人口是在户外排泄,全国大约53.1%的家庭没有厕所。世界卫生组织2015 年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全球有9.46 亿的人大小便需要在露天户外完成,其中印度最为突出,露天排泄的人数约有5.64 亿[12],占了全球的60%以上。这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印度人大小便都在户外解决。没有厕所,可能不单单归咎于经济水平,还有文化因素。

印度教认为,露天如厕是一种洁净仪式,印度教圣典《摩奴法典》把“在远离自家房屋的大自然排泄”当做宗教信条,鼓励信徒去户外方便。按照印度种姓传统,上等人的排泄物是交由大自然处理的,下等贱民才需要自己清理排泄物。因此,部分印度人即使家中有厕所,也更习惯去户外。

露天如厕对环境卫生影响很大。第一,会污染饮用水水源,一般村庄的水井就在村庄里,且取水层较浅,排泄物容易污染水源。第二,排泄物会传染疾病,根据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印度是当今世界上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国家。2014 年,全球死亡的五岁以下的儿童有630 万,来自印度的孩子就超过了120万。其中有20 万孩子的死亡由户外排泄引发的疾病所致。除了污染环境之外,露天如厕还是引发强奸案的原由,去户外上厕所极大增加了女性被侵犯的风险,一份联合国的调查报告也就显示,印度50%的强奸案都发生在女性去户外上厕所的途中。

2.3 缓慢的工作效率

环保设施属于基础性公益设施,由于没有显著收益,对于大多数国家,都存在建设效率不高的情况。对于印度来说,这一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印度人的工作效率低下是世界知名的,印度人的工作效率与印度文化密切相关,印度文化深刻影响着印度人的行为准则和做事风格。

2.3.1 宗教因素

印度教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应从业报轮回的痛苦循环中彻底解放出来,达到“梵我合一”的最高境界,实现永恒的欢乐。因此,在印度人的精神世界里,现实世界的富贵、权力都是虚幻的,是不值得留恋的,大多数印度人淡迫名利,着重追求内在精神,这是印度的一种民族性格[13]。在实际生活中,印度人普遍认为,人在轮回中生,又在轮回中死,时间对于人生来说是无限的,这辈子做不完的事情,还有来生,所以,大部分印度人工作起来并不积极,工作效率也较低。

2.3.2 种姓因素

时至今日,印度还存在严格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规定,婆罗门是最高等种姓制,主要是宗教神职人员;刹帝利为次于婆罗门的第二大种姓,主要是国家管理的公职人员;吠陀属于第三种性,主要是工匠和商人;首陀罗是最低贱的种姓,属于被征服者,主要是农民、杂役,受其他三种姓阶级的统治、压迫[14]。印度教认为,等级差别是宇宙最高设计者、统治者制定的自然法则[15],这种观念深深根植于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在低种姓的劳动人民看来,贫贱是天生注定的,纵使加倍努力,也改变不了身份。因此,种姓制度严重制约了印度人(尤其是广大劳动者)的进取意识,在工作方面,就体现出积极主动性不够,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结语

印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邻邦,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国家,研究如何推进中印节能环保合作,对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非凡的战略意义。现如今,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中国曾经的困境。在快速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安全问题也非常突出。印度总理莫迪在提出大规模开展“清洁印度”运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印度在环境保护方面会爆发巨大的市场商机。在参与印度改善环境项目中,除了常规思维之外,其中的文化因素一定是要思考的重要方面。

猜你喜欢

恒河印度污染
恒河沙
关於《恒河之流》的另一种版本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恒河风情录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恒河
山哈·印度摄影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