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多元主体视角下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困境及成因分析

2019-12-10殷宁充子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多元主体困境

殷宁充子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顶梁柱,是培育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群体,是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接班人。本文通过研究多元主体视角下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知识来源不全面、多元主体培养情况不均衡、责任分工不协调等困境。而高校的培养滞后、政府的主导职责缺失、大学生自我培养能力较弱、家庭教育培养较少、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等因素是造成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困境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多元主体  绿色生活方式  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1;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7(b)-0251-0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在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顶梁柱,是培育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群体,但是却存在生活习惯不合理,环保健康意识不强等情况。因此从多元主体的视角,帮助大学生养成绿色、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既能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又能发挥大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有益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从而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  多元主体视角下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现状与困境

笔者通过实地研究,对多元主体视角下湖南省部分高校共501名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大学生绿色环保知识的获取途径、多元主体在绿色生活方式培养中的情况以及影响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因素等,并结合调查情况分析多元主体视角下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1.1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知识来源不全面

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认知程度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知道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大学生总体上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和概念比较模糊,缺乏清晰全面的认知。调查显示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知识来源途径比较单一,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集中在学校教育。(见表1)。

1.2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多元主体培养情况不均衡

笔者对政府、社会、家庭、高校、学生等诸多主体对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同学表示在大学接受过绿色生活方式的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有一些介绍,68.66%的同学表示都积极关注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在家庭教育中:当问及大学生家庭中接受綠色生活观念或者内容的情况时。有19.54%的同学表示一直都有,19.94%的同学表示经常受到,47.92%的同学表示偶尔受到,12.59%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过,有近60%的同学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绿色生活方式培养较少。在政府职能方面:14.57%的同学对所在地区政府绿色环保宣传非常满意,37.72%的同学满意,41.72%的同学基本满意。政府在宣传方面工作较好。 在社会公众方面:48.94%的同学认为目前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中社会舆论氛围不好。74.85%的同学认为社会公众对于绿色生活的具体行为,缺乏很好的执行的氛围。在大学生自身素养上:66.67%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升需要加强。大学生需要从自身做起,对绿色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和践行。在调查中也显示,绿色生活方式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大学生存在不合理消费的情况,购买物品时也更多的考虑价格因素。另外在节约资源和使用环保产品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落实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1.3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多元主体的责任分工不协调

为了更好的将传统的单一高校培养的模式向多元主体培养模式转变。笔者对大学生各培养主体的责任情况进行了调查。当问及您觉得在绿色环保中责任最大的是时:68.86%的同学认为公众个人在绿色环保中责任最大,13.97%的同学认为国家、政府责任最大,14.97%的同学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最大,68.86%的同学认为公众个人责任最大,2.2%的同学认为高校责任最大。当问及在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中,您认为主体那个部门的作用最需要强化时?大学生对主体左右强化进行排序如下(见表2)。综上可见:大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的个体责任十分明确,明白绿色生活是大学生的责任,知道个人的绿色责任和素养直接决定绿色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践行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多元主体在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上有责任分工不合理之处,需要加强。

2  新时代多元主体视角下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高校的培养较滞后

2019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1]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是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主力军和建设者。但部分大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概念和内涵还比较模糊,执行力比较弱,知行脱节的情况比较明显。高校对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比较滞后。第一,高校对于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停留于对名词解释的浅显理解,绿色行为践行程度较低。其中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在高校开展绿色生活方式教育时,还是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只告诉大学生是非对错,而不指导大学生动手实践。第二,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角度片面,缺乏周期性的指导。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并不是一门课程或者一次讲座甚至于一场活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比起传统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中的专门介绍,大学生门更希望多渠道和多角度或者亲身体验获得实际感受。第三,高校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动力不足。调查中发现;高校对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还是融合在德育中,没有单列出来有倾向性的向大学生们传播这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和行为,更加忽视绿色生活方式本质上对大自然和物种敬畏之心的培养以及和谐观念的养成。

2.2 政府的主导职责缺失

政府是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专门机关,也是国家的权利机关。在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过程中,政府为其他相关的主体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制度支持,保障社会和高校的法律地位。政府承担站位国家的高度,把控宏观政策和大局的角色,对绿色生活方式各主体之间进行职责划分和分工安排,对绿色发展的理念进行宣传和引导,对环保绿色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生活方式后,政府在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中没有发挥好全局协调作用,也没有针对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教育或者培養制度相应的制度。此外,政府在大学生绿色生活方面的理念不足,相关宣传报道力度有限,大学生从国家政府层面获取的有效信息不多。政府在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引导方面,协调和监管的力度较弱,对高校绿色生活的引导和支持不足。相关部门职能交叉,却缺乏沟通,各打一方擂台,造成政府公共权力弱化,效率不高。

2.3 大学生自我培养能力较弱

就当前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情况来看,大学生自我培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外界各主体的综合作用最后的落脚点和归属点就在大学生自身上。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会阅历、知识构成、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蜕变的过程。在大学生对自我培养中:他们一方面有着现代化信息时代的鲜明特征,怀有一腔赤子之心,对新事物和新观念接受能力强,反应敏捷,速度快捷,充满了活力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他们也容易在多元化社会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受西方自我为中心的腐败生活方式影响,意志不够坚定。在调查中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内涵的认知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践行能力较弱,缺乏持之以恒的自律性。三是大学生绿色责任个人意识弱化,尤其对某些违被绿色道德的行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没外界干预和监督的情况下,贪图方便,缺乏良好的自制力。由此可见,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化能力不强,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自我培养能力不足,绿色责任和潜能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大学生没有认同正确的生活方式,就难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4 家庭教育培养较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2]兴家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家教家风论述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家庭中成长,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言传身教,日积月累。这种原生家庭的印记十分深刻且难以抹去。调查显示:只有4.19% 的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接受过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说明在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教育中,不重视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和选择,更谈不上对子女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和熏陶。甚至有部分家长受自身认知层级的局限性,在实际行动中直接忽视绿色环保理念,甚至造成资源浪费,沿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就会将榜样的信息传递给子女。子女收到信息后会沿袭父母身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2.5 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

本研究中的社会公众主要指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公众组织和社会公众成员。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指南,是社会各类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历史上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道德的转变与人类自身个体活动在总体上是一致的。社会公众的整体环境对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公众的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公众参与度较低,并不能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社会受市场经济消费指挥棒带动的影响,对网红大众娱乐明星的关注度比较高,对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宣传较多,对大学生的生活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是社会公众的绿色意识较弱,并没有把家国天下与自身行为紧密结合。大部分公众认为绿色发展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没有承担个体角色,没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甚至在金钱的趋势下,哪里有利益就向哪里靠拢。

3  结语

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绿色是时代进步的活力,绿色生活是大学生文明道德的标志。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从源头抓起,以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大学生个体素养,推动绿色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将绿色生活贯穿于方方面面。多元主体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为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娟.高等教育现代化要破解三大难题[EB/OL].光明日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423/c40531-31044040.html.

[2]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EB/OL].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5/c_1120127183.htm.

[3]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J].中国报道, 2017(10):22-25.

[4] 赵银.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现途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5] 龙静云,吴涛.绿色发展的人本特质与绿色伦理之创生[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2):29-35.

猜你喜欢

多元主体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城市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从分散治理到协同治理: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及其关系构建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多元主体协同:网络舆情治理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