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虾轮作模式经济效益与技术需求分析

2019-12-09易芙蓉杨天娇林玮诗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

易芙蓉 杨天娇 林玮诗

摘 要:近年来,稻虾轮作模式推广迅速,已成为规模化经营主体广泛应用的综合种养模式。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了稻虾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该模式的技术需求,以期为湖南省或其他地区稻虾轮作模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相较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轮作模式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虾的产出,总收益提高了4.26万元/hm2,产投比提高了0.97;在种虾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管理、饲料投喂以及水质调控和检测等方面存在技术需求。因此,应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促进稻虾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稻虾轮作模式;经济效益;技术需求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19)10-0073-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ice shrimp rotation mode has been popularized rapidly, and has become a comprehensive planting and breeding mode widely used by large-scale management subject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rice shrimp rotation model were studied by investigation, and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l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ice shrimp rotation model in Hunan Province or other reg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e shrimp rotation mode improv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increased the output of shrimp, increased the total income by 42 600 yuan/hm2, and increased the ratio of yield to investment by 0.97. There ar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shrimp seedlings, strengthening th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reasonable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feed feeding, and strengthening water quality control and dete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key technolog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ice shrimp rotation mode.

Key words: rice shrimp rotation mode; economic benefit; technical demand

當前,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农渔综合种养模式,正在我国积极推动实施[1]。稻田综合种养作为绿色、健康、生态、经济的技术产业,在倡导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是符合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和发展方向的重要“绿色高产高效”创新模式[3]。其中,稻虾轮作模式是指在水稻生长季节(6—9月下旬),以水稻种植为主,并通过对稻田的适当改造,实现克氏原螯虾(小龙虾)低密度生态养殖;非水稻种植季节(10月至第二年6月上旬)进行小龙虾轮作[4],是一种增产增效、群众认可、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型农田种养结合生产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光、热、水及生物资源,构建利稻利虾的复合生态、生产系统,可以实现“一田多用”,大大提高了农田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农业资源合理利用[5-6]。通过稻虾轮作,产出无公害、高品质的水稻和龙虾,获得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这对综合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发展环保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优质稻米龙虾品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致富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7-9]。为深入了解稻虾轮作模式经济效益情况、农户掌握关键技术的程度和技术需求,课题组对长沙县稻虾轮作模式的种养大户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通过构建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手段进行量化评估,定量分析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发展现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技术需求,以期为稻虾轮作生态种养模式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以长沙县为调查地点,主要采取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文献、专家访谈等形式了解稻虾轮作模式发展概况、提出研究内容与方案,并根据查阅的资料和专家建议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访谈了长沙县农业管理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了解模式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支持,获取了稻虾轮作模式农户的具体信息;并实地走访调查18户,获取有效调查资料16份。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虾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据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稻虾轮作模式在长沙县的种养户共有21户,养殖面积约为150 hm2。由表1可知,中稻单作模式年均投入总计1.76万元/hm2。

稻虾轮作模式年均投入总计3.99万元/hm2,较中稻单作模式成本投入增加了126.70%。其中,稻虾轮作模式多增加了虾苗、饲料、防逃建设和开沟筑堤等基础建设的投入,人工投入增加了27.87%,稻虾收割捕捞、汛期抽水、田间消毒等杂费增加了18.42%。稻虾轮作模式中小龙虾取食稻田杂草和虫子,可在一定程度上防除杂草和降低虫害,减少了82.56%的化肥的施用,且水稻在整个生产季节不需要进行农药防治病虫害,从而确保生产出来的稻米优质无公害[10-11];中稻单作模式年均产出稻谷2.06万元/hm2,总利润为0.30万元/hm2。稻虾轮作模式年均产出稻谷2.25万元/hm2,产出小龙虾6.30万元/hm2,总利润达4.56万元/hm2。相较于中稻单作模式,利用小龙虾的游走觅食、排泄粪肥、浑水耘田,可控虫防病、中耕除草,从而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增产和稻米品质的提高[12-14],使稻谷售卖价格提高,水稻产出提高了9.22%。小龙虾的产出增加了收益来源,其总利润提高了4.26万元/hm2,产投比提高了0.97。由此可见,稻虾轮作模式较中稻单作模式经济效益增加显著。

2.2 稻虾轮作模式投入产出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稻虾轮作模式年均收益达到4.56万元/hm2,但收益最大差值可达6.42万元/hm2,变异系数为34.23%,农户间的差异极大,主要由年均投入和产出在农户间的差异导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0.19%和23.66%。据调查资料表明,收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虾苗不同,选用南美白对虾等优质虾苗的农户,由于生长周期短,资金回报率高[15],使总产出远高于选养普通虾苗的养殖大户,差值达到10.12万元/hm2。二是防逃等基础建设存在差异,常用的防逃设施有两种,以硬质钙塑板加固木桩防逃或采用网片和硬质塑料薄膜共同防逃[16]。另外,也有使用纱网+黑胶带、或厚彩钢瓦的薄钢板进行防逃[17]。使用的材质、使用量和严密度都会造成成本差异,开沟面积、沟深等其他基础建设的不同也影响投入,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还会造成虾的损失,减少收入。三是环境资源优势差异,不同的养殖环境导致养殖成效的不同。养殖水体质量、稻田土壤条件、地形气候等都会影响水稻、龙虾的生长,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养殖面积分散不集中也增加了管理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四是技术水平差异,稻田养虾模式包括稻种、虾苗的选择培育、稻田工程改造、水草种植、饲料配比投喂、施肥管理、水质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种养技术。目前,长沙县稻虾轮作模式由经验丰富的种养大户带动新种养户发展,主要通过交流、效仿进行技术学习,技术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不规范、不成熟的技术操作影响稻虾的产出,导致收益差距大。

2.3 技术需求分析

长沙县稻虾种养模式普遍实行“一季中稻+两季虾”的轮作模式。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投放第一批虾种,一般35 d左右,即4月下旬或5月上旬第一批成蝦可供销售。6月中下旬播种水稻,10月上中旬可收割。然后再整地,在11月上旬进行第二季虾种的放养。根据实地走访,问卷数据分析,由图1可知,大部分稻虾大户在稻田的选择改造、清沟消毒、水草种植等技术方面掌握较好,7.69%的种养户存在问题;15.38%的种养户反映围堤难度大、优质虾苗供应不足;30.77%的种养户在种养过程中水质难调控,日常管理困难;28.46%和38.46%的种养户虾存在饲投喂不当和成虾质量不高的问题;病虫害难以防控和虾成活率低的问题发生率占比分别为53.85%和69.23%。农户普遍表示技术问题多、需求大,表明长沙县稻虾轮作模式技术掌握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技术掌握程度差异大,技术需求大。稻虾轮作模式最大的技术难题在于虾的繁育和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提高小龙虾成活率、减少病亡、提高养殖质量、调控水质和改善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十分迫切。

2.4 技术改善建议

2.4.1 优化种虾繁育技术 苗种通过产区输送会导致小龙虾应激反应频发,投放新塘后成活率低[18],掌握种虾自育技术对提高模式效益非常关键。自育种虾时,应选择来自天然水域的青虾,或是将采自天然水域的青虾与留塘大规格青虾杂交。6月1日左右投放抱卵虾15 kg/667m2,进行专塘培育。6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后,用地笼或三角抄网起捕产空的抱卵虾,随后进行虾苗强化培育[19]。放养时,可投放2~4 cm规格的幼虾1万~3万尾/667m2,或投放每只30 g左右的亲虾25~50 kg/667m2。7月和9月放养的亲虾雌雄数按4∶1和7∶1配比。亲虾放养后1个月内增加投喂优质饵料如鱼肉、动物内脏等,以减轻亲虾的应激反应和增强其体质,提高放养成活率。投放种虾不宜过于集中,应在稻田内多点或均匀投放,避免导致局部水体严重缺氧而引发虾种窒息死亡。避免在强烈阳光直射和高温时投放,尽量选择在早晚或阴雨天投放[20]。

2.4.2 规范稻田工程改造技术 水稻和小龙虾的种养面积比例控制不当,会出现重虾轻稻,过度破坏了稻田的现象。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开挖环形沟。沟宽2.5~4 m,深0.8~1.2 m为宜,加高、加宽、加固田埂。面积较大的田,中间应每隔30 m左右开挖条状虾沟,宽1.2~1.5 m,深60~80 cm[21]。环沟和中间沟,提供小龙虾秋冬掘洞,保证来年春天获得足够的小龙虾苗种,也便于放水、烤田。

2.4.3 合理水肥管理技术 实现稻虾轮作规模养殖,减少分散稻田,考虑季节性洪水的影响,稻田地势不宜过低。整田插秧期维持浅薄水层,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晾田。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抽穗后兼顾小龙虾生长对田间水层的需要,宜维持田面5~10 cm水层,遇高温灌深水调温,收获前1周断水;按照“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科学施肥,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械翻耕耙匀。以腐熟的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禁用氨水和碳氨,施肥时应降低水层,让虾集中到环形沟,使肥与泥土能充分混合[22-23]。

2.4.4 合理饲料配比投喂技术 投饵要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小龙虾活动及摄食能力较差,需要人工投喂。早期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1次,主要通过肥水等方法培育天然浮游生物作为虾苗饵料,配以少量配合饲料。中后期在傍晚6:00左右投喂,主要以饲料为主,配以鱼糜、饼粕、麸皮、米糠、玉米和豆渣等混合配合饲料投喂,并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中草药等免疫增强剂[24-26]。

2.4.5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为了保证小龙虾的安全生长,使用生物农药或微毒农药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等水稻病症,以及稻飞虱、螟虫等害虫[27]。针对小龙虾常见的肠炎病、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等病症,做好清塘消毒、水草栽培,提早投喂精饲料,提高虾的抗病力。调控好养殖水质,定期泼洒氯制剂或微生物制剂。针对鱼鸟危害,主要措施为进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等过滤进水,防止鱼苗鱼卵进入或小龙虾随水流逃逸。用声音驱赶、光亮驱赶以及设置防鸟网线等[11,28-29]。

2.4.6 加强水质调控与检测技术 及时进行水质调节有利于小龙虾正常生长发育。需保持虾池溶氧量5 mg/L以上,pH值7.0~8.5,透明度35 cm左右,每10~15 d加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原水量的1/8~1/5;每20 d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次水面用量45~75 kg/hm2;每15 d左右全池泼洒光合细菌1次。小龙虾越冬前(11月之前),稻田水位应控制在40 cm左右,以田间沟边埂露出水面为准;当温度达到15℃时,水位应逐步降低至10~20 cm,整个越冬期不得加深水位或干涸。越冬以后,水深控制在30 cm左右;进入4月中旬以后将水位逐渐提高至50~60 cm。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30]。

3 小 结

稻虾轮作模式在生产绿色无公害的优质稻米的同时,增加了虾的产出,还提高了水稻产量,经济效益显著。调查发现,稻虾经营户虽然有一定的种养经验,但种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幼虾成活率低、病虫害严重、成虾质量不高、日常管理和水质调控不当等技术难题。农户在种虾繁育、稻田工程改造、水肥管理、饲料配比投喂、病虫害防控、水质调控与检测等技术方面存在较大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以突破相关技术瓶颈,确保产品质量,推动模式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家宏,何 榕,朱凌宇,等. 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促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5):150-154.

[2] 隆斌庆,陈 灿,黄 璜,等. 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 作物研究,2017,31(6):607-612.

[3] 程建平,文玲梅,杨 涛,等. 增施微生物营养料对稻虾共作养殖水体水质及小龙虾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3):121-123.

[4] 奚业文. 低洼稻田稻虾连作、共作生态试验技术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2014,2(10):30-33.

[5] 佀国涵,彭成林,徐祥玉,等. 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61-68.

[6] 蒋明健,翟旭亮,张 波.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2014(20):32-35.

[7] 何玉明,张天虎. 我国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J]. 科学养鱼,2011(3):1-2.

[8] 程慧俊.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生态學的初步研究[D]. 武汉:湖北大学,2014.

[9] 陈小忠,韩 勇,李连松,等. 稻虾轮作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295,298.

[10] 曹凑贵,江 洋,汪金平,等. 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9):1245-1253.

[11] 郭 艳,朱训泳. 稻虾种养模式示范表现及技术要点[J]. 现代农业科技,2017(21):250,259.

[12] 王强盛,韦 琮,薄雨心,等.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绿色效应与发展途径[J]. 中国稻米,2019,25(3):11-14.

[13] 蔡 晨,李 谷,朱建强,等. 稻虾轮作模式下江汉平原土壤理化性状特征研究[J]. 土壤学报,2019,56(1):217-226.

[14] 朱成功. 水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8,38(24):140.

[15] 王志明,杨光炫,耿相昌,等. “水稻+南美白对虾”稻田综合种养关键技术分析[J]. 当代水产,2019,44(4):97-100.

[16] 李宗群,王金胜,凌君芬. 淡水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2017(3):44-47.

[17] 姚传云,张建群. 稻田养殖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4):37-38.

[18] 张家宏,朱凌宇,寇祥明,等. 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展望,2019,15(5):59-66.

[19] 戚正梁. 稻鳅虾共生轮作生态种养技术[J]. 中国水产,2016(5):88-90.

[20] 汪 军. 虾稻连作养殖技术要点[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188-189.

[21] 赵定军. 稻虾连作养殖技术要点[J]. 渔业致富指南,2019(12):45.

[22] 张 璘,尹秀波,高发瑞,等. 鲁西南滨湖稻区稻虾共养技术[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4):45-48.

[23] 熊国平,刘晨曦. 洞庭湖区稻虾轮作共生种养技术要领[J]. 南方农业,2018,12(28):50-53.

[24] 何贤超. 稻田养虾模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6):220-221.

[25] 耿 俊. 稻田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24.

[26] 陈冬林,胡群芳,胡大力. 稻虾轮作技术九大要点探讨[J]. 中国水产,2017(6):106-107.

[27] 陈金林.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9(6):31.

[28] 朱广明. 浅谈稻虾共养小龙虾肠炎病的防治[J]. 农家参谋,2019(12):164.

[29] 李洪进,涂桂萍,胡 宾. 金湖县稻虾轮作技术初探[J]. 渔业致富指南,2018(18):48-52.

[30] 钟天喜. 稻田养虾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4):225-226,228.

(责任编辑:肖彦资)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节能改造实例
运行评价体系在温州电网应用分析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