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陵-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

2019-12-09李永锋孟康李艳李二党韩作为张小军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延安716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黄陵层理物源

李永锋,孟康,李艳,李二党,韩作为,张小军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 延安 716000)

截止2014年底,在黄陵-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共预测地质储量1×108t,探明可动用储量0.3895×108t。目前完钻各类探井评价井72口,56口均有不同程度含油显示,获工业油流井28口;目前在黄陵正33井区已建成10×104t产建规模开发区,外围仍处于勘探评价阶段。已发现油藏探明储量面积小,试采效果差,动用难度大。扩大探明储量及面积,预测可建产有利区,是黄陵-旬邑地区下一步勘探和开发的关键工作。其中,砂体的发育与分布的研究是勘探的核心工作。前人对黄陵和旬邑砂岩沉积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黄陵区的沉积物源和沉积特征研究存在争议。刘锦等[1]从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研究认为,黄陵地区以北东部物源体系为主;陈飞[2]、朱宗良等[3]从重矿物分析认为,发育南部和北东部物源体系;自从付金华等[4]提出鄂多斯盆地西南地区发育浊流沉积的观点以来,众多学者从沉积特征、沉积机理、沉积相模式及沉积展布方面丰富了该认识。但勘探实践证明,该认识在黄陵地区具有片面性。

1 沉积背景

近十年来,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沉积格局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众多学者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格局提出自已的认识,对黄陵-旬邑地区的沉积相带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何自新[5]认为,在长6油层组沉积期,旬邑地区处于南部物源体系三角洲前缘区,黄陵地区处于深湖区。武富礼等[6]认为,长6油层组沉积期黄陵-旬邑地区处于南部物物源体系下的三角洲前缘地区。李文厚等[7]认为,长6油层组沉积期湖盆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黄陵地区处于东部物源体系富县三角洲的前三角洲地区。杨华等[8]重新认识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的沉积展布。通过对轻重矿物及岩屑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甄别,明确了长7油层组重矿物、轻矿物和岩屑平面分布特征,分区性较为明显,可划分出6个区,反映5个物源方向,明确了长7油层组沉积期物源来自盆地周边5个方向,其中东北部、西南部为主要物源方向,西部、南部、西北部为次要物源方向;湖盆中部地区为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零星发育浊积岩;黄陵-旬邑地区处于深湖区。付金华等[9]继承杨华的沉积相观点,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长6油层组中下部大面积发育深水砂岩,该砂岩具有厚度大、平行于湖盆长轴方向连续分布的特征;根据沉积结构、构造及接触关系,将深水砂岩划分为砂质碎屑流成因的砂岩、浊流成因的砂岩、滑塌成因的砂岩及三角洲前缘成因的砂岩等4种沉积类型,黄陵地区处于深湖相,发育浊积岩。

笔者根据轻矿物,岩屑组份及重矿物组合特征,将黄陵地区物源体系划分为4个区(见图1):Ⅰ区为北东物源体系区,主要是富县三角洲体系向南西延伸,Ⅱa区是南西部物源体系区,Ⅱb区是南东部物源体系区,Ⅲ区是混合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黄陵-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期处于多物源体系交会区。

图1 黄陵-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物源体系划分图

2 沉积构造特征

在岩心观察中,黄陵-旬邑总体上沉积构造不发育,在黄陵地区以块状构造为主,但也可见到2种类型的沉积构造,即反映重力流的构造和牵引流的构造。

2.1 反映重力流的构造

1)鲍马序列。从南到北,都可发现。南部可以在正1井、正63井、正46井看到鲍马序列。在北部正29井、正36井、正17井均能见到鲍马序列,正1井长63油层1531.3m井段鲍马序列发育比较完整(见图2(a))。

2)火焰状构造。是砂质层堆积在含水且具高塑性泥质层之上时,差异压实引起砂质层与泥质层之间发生垂向运移,泥质层成尖舌状贯入上覆砂质层中,形成一排尖舌状构造,称之为火焰状构造。这是突发性负重所致,是水下重力流中常见的构造类型,黄陵-旬邑地区火焰状构造发育;从南部正46井到北部正36井均有发育(见图2(b)),是黄陵-旬邑地区最常见的一类重力流构造。

3)撕裂构造。是原沉积的泥质在重力流作用下,被破碎卷入上伏砂岩中的一种沉积现象;在深湖-半深湖区,泥岩撕裂发育于重力流底部;黄陵-旬邑地区这类现象常见(见图2(c)),泥岩撕裂后,由于扰动而出现高角度泥砾排列。

4)包卷层理。它是在一个层内的层理揉皱现象,表现由连续的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所组成,一般细层向岩层的底部逐渐变正常,包卷层理向顶部扭曲细层被上覆层截切,表明层内扭曲发生在上覆层沉积之前。包卷构造有多种成因,主要是由沉积层内的沉积物液化流产生了细层的扭曲,也可以由沉积物内孔隙水泄水作用形成。黄陵-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包卷层理和变形构造发育(见图2(d))。

5)槽模构造。指砂岩底面上的舌状凸起,一端较陡,外形较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端宽而平缓,与层面渐趋一致。一般认为槽模是流水成因的,即具定向流动的水流在下伏泥质沉积物层面冲刷形成的小沟穴,后来又为上覆砂质沉积物充填而成。槽模的长轴平行水流方向,大小一般为2~10cm,陡的一端指向上游。它可以单独或成群出现,成群时长轴彼此平行,常见于浊积岩中,在正33井区最发育。

图2 黄陵-旬邑重力流构造

2.2 反映牵引流的构造

1)层理构造。是牵引流典型的构造,河流和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中常见该类构造,黄陵-旬邑地区砂岩主要发育3类层理构造,即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沿层理面易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构造,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如河流、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底冲刷相伴生,主要发育于正5井以南地区。

2)板状交错层理由具平直脊的波痕迁移而成。由于沙浪移动而造成的板状交错层理有大型(层系厚大于10cm)、中型(层系厚5~10cm)及小型(层系厚小于5cm)板状交错层理之分。大、中型板状交错层理常是河流凸岸坝、潮道等环境中的典型层理,黄陵-旬邑地区中型板状交错层理发育,主要分布于正5井以南地区。

3)槽状交错层理是由弯曲、舌状、新月形床沙形态的脊迁移形成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常为游荡性河流的沉积特征。常见于滨河床砂坝沉积物中,由大型舌状沙丘迁移而成;小型槽状交错层理系由舌状沙纹拖移而成的。主要发育于河流相河床中,也发育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床中。该类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于正81井以南的区域。

2.3 块状层理

黄陵-旬邑地区块状层理最发育(见图3),且多与厚层块状砂岩共生,说明其为黄陵-旬邑地区发育的一类主要沉积类型,造成快速的砂质沉积。在黄陵-旬邑地区深湖的沉积背景下,只有砂质碎屑流具有形成该类岩性的能力。所以,可以预测砂质碎屑流是黄陵-旬邑地区砂岩主要的沉积类型。

图3 黄陵-旬邑地区块状层理构造

根据岩心观察、沉积构造分析认为,黄陵-旬邑地区发育3类沉积相类型,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分析沉积构造的平面分布可以发现,黄陵-旬邑地区均发育重力流构造,但牵引流层理构造只发育于正5井以南地区(见图4)。所以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只发育于正5井以南地区,而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主要发育于正5井以北地区。

3 沉积相平面分布

根据沉积背景和沉积物源体系分析,黄陵-旬邑及周边地区处于深湖-半深湖环境,发育3个物源体系,在深湖-半深湖区发育碎屑流砂体,从而可以建立黄陵-旬邑地区的沉积相模式(见图5)。

图4 黄陵-旬邑地区沉积构造类型平面分布

碎屑流发育于深湖-半深湖区;碎屑流与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不连续,但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碎屑流分布于前三角洲区向盆地中心区,呈斑块状分布或垂直物源方向叠加连片;上畛子地区是多期次多方向碎屑流叠置连片区。

4 结论

1)黄陵-旬邑地区处于3个物源体系交汇的深湖-半深湖区。

2)黄陵-旬邑地区南部发育牵引流构造,北部发育重力流构造,但在北部,块状层理构造砂岩最发育。

3)黄陵-旬邑地区在北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在上畛子地区发育多期次多方向碎屑流叠置。

图5 黄陵-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平面分布

猜你喜欢

黄陵层理物源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
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含层理面煤试样的巴西圆盘劈裂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黄陵祭
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的影响
成都粘土的分层、成因及物源研究综述
东营三角洲沙三中物源分析探讨
页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