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施路径探究

2019-12-08张敏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6期
关键词:民办校企实训

■ 张敏(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校企合作研究背景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要求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到2022年,使职业院校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育一批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器和企业大学,建设一大批培训资源库和典型培训项目,培养一大批能够同时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的教师,适应“双岗”需要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60%。同时,支持多方合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建设一批标准化培训实训基地。支持校企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就业创业实训基地。根据最新《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民办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培养出适合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培养大批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及培训任务的“双岗”教师,增强民办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民办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民办高职院校所实现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质,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校及企业有效配合,可以弥补单纯的职业学校教育中“职业性”不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设备器材等资源的短缺的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同时,校企合作也为职业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供依据。职业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它的最终成果是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人才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必然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国家政策、科学技术所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产业调整产品迭代的速度加快,民办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及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身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三)校企合作实现“产学共赢”的必然选择

实施校企合作,可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技能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同搭建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的科技创新,企业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外部环境的最新变化,提供实用性的设备和技术,两者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二、现阶段民办高职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一)民办高职校企合作缺乏凝聚力

为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果转化,民办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计划中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同时积极邀请企业专家,业务能手等骨干担任实训课程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对于校企合作,民办高职院校态度较为积极。但进行校企合作,仅凭借一方力量,难以维持。同时需要地方企业及行业、地方政府及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统一协调。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项目、满足企业需求的“订单班”等成功率较高,而民办高职院校主动谋求的校外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流于形式。

(二)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制度亟待完善

多主体参与校企合作,必然会出现“多头领导”的局面。从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需求出发,校企合作具有组织性,合作性的特点。在学校和企业两种管理体制中如何平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会出现参与校企合作的不同主体间的管理衔接问题。例如:学生参与企业实习过程中,面对企业用工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究竟采用哪一种对学生进行管理?校企合作双方处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会有不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矛盾。同时,还要考虑到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方管理理念、知识结构、绩效考核方式等差异,学生在学校、企业两个主要环境中来回切换,也容易出现监管漏洞。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实训态度有待提高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家境较为殷实,学生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遇到挫折有较大畏难情绪,对实训的企业缺乏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在校企合作中缺乏进取心。另外,企业为满足自身用人需要和最大化实现经济利益,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给予学生较低的实习工资,用员工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较低。

三、民办高职校企合作实施路径

(一)政府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为加强校企合作,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在管理机制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政策,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设立第三方机构对于校企合作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完善法规法律体系,将其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明确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用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方式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建以国家政府投资资金为主、社会人士资金投入为辅的投资渠道,为校企合作提供资金保障。

(二)民办高职院校优化自身专业结构设置

目前,较多民办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但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外部环境迅速变化,民办高职学校按照原先的专业设置培养出的学生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导致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一直不高。为此,民办高职院校在对专业进行设置时,可结合外部环境,与企业进行深入洽谈,了解到目前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员类型。必要时将企业内的专家或技术骨干邀请进学校,认真听取专家们对人员的具体需求,包括岗位设置,具体工作职责,必备技能等,再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学校专业的特点,定制专业课程实施方案,增强专业课程的适应性。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对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真正做到专业设置上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培育民办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现代“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体现。在学生培养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其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品质,培养其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校企合作中,由专任老师带队,在具体实践中观摩、学习,感受榜样的力量,了解到匠人们精雕细刻,追求完美的品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并不遥远,就在一份份平凡的工作中。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新时代下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提升民办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其功能为较好地整合各项社会资源,更好的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为实现“中国制作2025”计划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民办校企实训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