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背景下药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2019-12-08陈金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药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6期
关键词:医药药品经营

■ 陈金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药学院)

2018年起,高职教育由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建设时代、“后示范”时代,正式迈入“双高”时代,这是国家在高职教育领域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对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为医药卫生发展带来新动能,药品经营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都有所增加,对药品经营管理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猛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要逐步提高面向服务业的职业教育比重,重点加强服务金融、物流、商务、医疗、健康和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1]。

与此同时,随着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医药流通市场已经出现新情况,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消费者多元化的药品需求,无人药房、AI元素的加入也将改变传统销售业态,对该领域毕业生的药学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现代药学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供给侧,高职院校必须创新机制,厉行改革,以“为行业发展新业态输送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开展探索。

高职院校的品牌专业是建立在其自身特殊条件上的一种教育品牌模式,在此种模式下,高职院校运用建立品牌专业的形式建立品牌院校,以专业树品牌,以专业强根基,努力构建品牌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质量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品牌”这一目标创新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多元课程资源建设,产出高水平教学成果,创新实践实训教学,打造一流平台,强化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水平,提升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培育专业显著特色,增强毕业生竞争力优势。*

目前我国医药市场对既具有专业医药知识背景,又懂得经营理念且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营销人员需求非常大。因此,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即是集合了 “医药+营销+管理”三位于一体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正是现今医药市场大量急需的具有现代药品经营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员。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承载着为各类医药生产企业、医药营销企业、医药外贸企业及医药管理等部门培养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药品采购、药品营销、药品销售服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品物流管理、零售药店管理、医药电子商务、药品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现有研究中,关于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品牌专业建设元素融合度研究方面少之又少。当前品牌专业建设没有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创新性思维、工学结合等思路无法得到充分训练。为顺应时代需求,要把握药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质量,需要以品牌专业建设理念为指导,促进品牌专业建设与药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有效融合,系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把它培育和建设成为高水平专业。

一、品牌专业建设与药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现状

专业品牌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专业品牌建设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专业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提升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必须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这要求高职院校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并突出较强的适用性和前瞻性,以提升专业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以往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较多停留在技能操作层面,相关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研究相对滞后。专业实践水平较低,机制创新环节薄弱,品牌专业建设未能形成共识,主要依靠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合力不足,因而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师资力量总体薄弱,团队建设成果缺乏特色,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都要求人才培养体系更加贴近行业、生产、流通方式的发展和变革。

二、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品牌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点在于创新实践环节,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适应药品流通领域人才需求侧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017年国务院通知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B证、C证的审批,合法的药品流通企业可开展B2B、B2C业务,B2B、B2C的市场规模、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比例都有所提升。2017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127家,销售总额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3.7%。2019年初,国内网上药店693家,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有992家。未来将有更多医药电商出现,互联网流通将成为主要的药品销售模式。[2]

职业岗位严重依存于经济运行,高技能人才是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供给侧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人才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总量适应性不断增强的同时,高端专业人才有效供给不足成为制约药学销售、药学服务发展的主要瓶颈。[3]要坚持品牌专业建设的整体性思维,立足主体建构、知行统一的原则,调研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修订人才培养标准,创新机制,探索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实现品牌专业建设思维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制订核心课程标准

当前,药品流通领域专业人才需求出现以下趋势:第一,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习内容涵盖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为适应市场需求要增加医药电商相关理论;第二,“两票制”的实施有助于加强药品监管,提升行业集中度,加速行业整体升级,急需更多专门人才;第三,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零售模式,更加凸显药学服务,强调个性化供给。根据以上变化,构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标准、能力单元、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等人才培养模块正当其时。

(三)课程建设

1.优化课程体系

整合课程资源,在职业标准模块、能力单元模块、职业资格模块、培训课程模块分别安排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可持续发展课程,为相应的教学模块服务。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可持续发展课程重点增加医药电子商务、中医药膳技术、职场人格分析、形象设计与管理、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等课程。

2.优化课程内容

针对当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意识不足、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模块、项目化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突出实用性、服务性,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第一,增加内容模块,深化理论知识。根据医药行业药品零售模式的革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内容模块,开设有关服务营销、服务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进一步增强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第二,密切关注市场,保证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结合有关企业销售部门人才口径与培养规格,实现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通过市场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重组,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精准对接。

3.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教学内容以外,教学安排的形式也将显著影响教学效果,为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服务经济与网络社会的新特点,采用与时俱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信息化培训平台,将传统课堂与雨课堂、人大MOOC、SPOC等新型课程形式相结合,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助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4.搭建课程立交

目前信息网络技术在药品流通领域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服务供给能力,行业对同时具备药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的服务型高技能人才供给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院校打通专业壁垒,创新双线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服务业类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培养复合型药品流通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在课程学习中培养互联网思维和人机交互思维。

(四)创新实践教学

1.创新课内实践形式

将创新思维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提高实践课堂获得感。例如,在“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动机”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景式模拟ROLE-PLAY,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并引入职业经理人现身说法,增加课程内容的吸引力、真实性、趣味性、指导性;在学习“消费者购买行为”相关内容时,通过创设购买场景,开展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随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销售服务能力。

2.建设校外实践平台

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关注科技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在专业学习早期即邀请一线专家深入课堂讲授真实案例、行业进展,培养专业兴趣。中期选派优秀学生参与相关企业实际运营见习工作,培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初步形成职业价值观;后期通过搭建政行校企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实践平台,开展优势课程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互通有无,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多方共赢、齐头并进。

(五)建设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为持续提升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需要完善社会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建立教师教学活动各环节质量的保障体系。通过借鉴质量管理PDCA循环思维,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完善闭环管理。精心设计教学质量测量、分析制度,强化教学质量信息管理;充分利用教学质量信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充分实现品牌专业建设对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医药药品经营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传统医药类非遗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