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2019-12-08李可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6期
关键词:东道国基础设施园区

■ 李可(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重要的对外经贸国策“一带一路”的开展,中国对外经贸合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小规模投资发展到大规模的同东道国合作,建立大型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促进东道国投资,就业率和政府收入的增长;也可以加深东道国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强产业集聚效应;而从未来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境外和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仅是我国开拓境外经济贸易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一)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对东道国经济的直接影响

从我国的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来看,在短期内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东道国的投资和就业以及政府税收方面。例如,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合作程,中非洲的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就已经成为了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8年6月,我国在非洲的合作区投资已经超过了60亿美元,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多个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也都保持在1亿美元以上。合作区企业的入驻对于东道国的经济产值,税收以及就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贡献:在税收方面,我国在非洲合作区的税费上缴总额已经超过了8亿美元;就业方面,我国在非洲设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是非洲五万人以上达到了就业目的,其中主要以纺织服装和制鞋为主导的产业,对于合作区就业贡献更大。可以说从短期的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发展看来,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卓有成效的。

境外贸易合作区的建设对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道国经济产业集聚和完整产业链形成的两个方面。在境外贸易合作区的建设过程当中,通过关联和溢出效应,也可以使通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以非洲为例,由于非洲国家本身具有十分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随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开始向非洲进行转移,这不仅为东道国带来了庞大的资金和最新的技术和设备,也带动了产业链的整体发展。目前就我国华坚集团在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建立的生产线来说,目前的日产量已经超过了3000双,截止到2018年华坚集团已经扩展到了八条生产线,年出口量已经超过了400万双。此外,我国的一些经贸公司也在通过降低成本和规避东道国的一些限制性政策。限制性政策的规避不仅可以有效加强企业在整体经济水平提升过程中,各方面境外经济贸易的合作开展也可以更好地加强我国与东道主国家的经济贸易交流,拓宽现在的贸易交流合作方式,加强整体性的产业发展协作。

(二)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对东道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加企业投资、完善产业发展,而且可以长期作为整个国家经济改革的试验区,探索符合东道国现实的制度变革路径。在这一方面,这些境外贸易合作区项目的开展的园区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为东道主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开发区建设经验。近年来,我国的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不断加强,其覆盖面积和体系发展构架也有了更多的产业发展趋势。就目前的东道国在整体的经济增长层面看来,长期以来受到境外贸易合作区的影响,我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境外贸易合作区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对于一些本土经济优势不很明显的区域来说,境外贸易合作区可以有效加强东道国在各项产业方面的优势来达到增强整体水平发展的目的。截至2018年,我国与周边其他国家进行的已经设计和正在建设的国家级工业园区11个,包括6家中国投资的合作区项目。其中,阿瓦萨工业园是非洲最大的纺织工业园,也是首个国家工业园,其建设和运营由中国昆山开发区提供全面协助,将为东道国创造6万个就业岗位、每年出口创汇10亿美元。

从整体上来看,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关联。但是目前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着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的脚步。

二、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滞后是我国境外经济合作区的重要瓶颈。我国投资帮扶的大多数对象国家经济基础较差,因此海外园区的建设风险较大,银行限制多,而园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不仅在非洲地区,合作区建设企业在东南亚,南美等地域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融资限制。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及民间相关组织提供贷款支持,更需要整合园区的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以及先进发展手段和发展理念等,召集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进行投资,改善建设资金的紧张局面,促进园区持续发展。

(二)产业集聚效应

目前,中国境外合作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仍然较弱,例如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的目的在于建立完整的铜矿产业链,加强赞比亚的工业能力从而带动其他行业发展。但是合作区在产业关联方面仍不完善。首先合作区没有采取积极行动吸引铜矿冶炼企业,导致园区在起步阶段发展较慢。其次赞毕业本身也缺少工业发展环境,损害了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能力。

针对于这些问题,研究更好的对策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对外经贸业务更好的开展,使东道国的经济合作区建设更加完善。

三、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融资解决基础设施落后问题

在解决合作区基础设施资金问题方面,中国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经典案例。首先江苏昆山市于八十年代初选择了吸收外国投资推动出口增长的路线:即利用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次昆山市政府将园区开发过程与建设同时进行,尤其对工业设施基础建设,以融资入股的方式,引入企业资金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建设成本。第三为了弱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窘境,昆山市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制定实施了多项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提高人员待遇、简化审批程序等,同时建立完善的招商体系、建立明确的考核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降低企业入驻风险和成本。第四发展关联行业,同步引入关联行业的企业入驻,逐渐带动园区发展,在企业建设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公共服务质量。

(二)加强产业聚焦效应

在产业集聚和关联效应方面,中国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的建设发展过程,体现出了园区促进产业集聚方面的强大效应。重庆市将电子产业在“十一五”期间作为经济转型的主要行业,首先根据重庆市产业布局,园区全力引入大型企业入驻。通过改善运输、结算、服务等环节,成功建立了年产千万台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基地。其次,园区发展电子行业的同时,对国内相关产业链也进行了整合,将笔记本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实现本地化。重庆市在引进大型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的同时,还同时引进了笔记本零部件生产企业800余家,使笔记本需要的80%以上的零部件生产本地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变了加工贸易上游成本压力大的局面,使园区出产的电子设备产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留在重庆。

中国现有的境外合作区经济增长效应的实现,不仅仅是需要园区内的优惠政策,也需要切实加强境外经贸的交流合作,基于园区外的相关产业发展,以及整个东道国的市场制度变革来进行整体的发挥,这对合作国家的基础设施、产业政策和国家构建均提出了挑战。在中国“一带一路”路线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合作区建设必将有效带动东道国贸易和投资增长、推动产业链的形成,促进其现代市场制度建设,从而推动合作国家的工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东道国基础设施园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